24. 2
众人像蚂蚁搬家一样,一连挑了五天黏土,欧冶子才说差不多够了,可以开始制作坩埚。
他们在炉坪挖个长方形大坑,深一米,宽三米,长五米,把黏土全部铲到坑中,为了不让黏土硬化,用竹筒把溪涧里的水引入大坑,以供长年使用。
欧冶子吩咐李远、陈利、江绝、黄坚石、林一虎去砍树烧碳,今天他们只能用斧头砍树,锯子要给欧冶子用了,这把锯子花了十两银子从鲁国的商人那里买来,为什么那么贵呢?原来,它是鲁国的木匠鲁班刚刚发明的,鲁班是个智慧的木匠,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他模仿草叶,把铁打成长条,把铁条錾成齿形,制成伐木的锯子,听说发明不到一年,锯子供不应求,所以不仅非常昂贵,而且要找人情才能买到。
欧冶子和池新、谢良野、周明山制作坩埚,罗依然和黄凤洁给众人递茶送水打下手。
欧冶子和铁匠们把松木锯成半寸厚的模板,按所要的规格锯成长短不一的木板。欧冶子要制作的坩埚高一米五,口径二米,口大底小,底部直径为一米,最底部有小凹槽和一个直径为一寸的小孔,经过冶炼的铜水和锡水才能从小孔流出,还要制造一个坩埚盖子。
欧冶子把坩埚的模型用模板钉好之后,把模型放平,把坑里一部分黏土用链铲摊开,把两担铁粉倒入其中搅拌均匀,因为铁粉加热快,硬度又高,是制作坩埚最理想的配料。
拌好后,欧冶子走出大坑,站到模型里面,交待各位铁匠必须用手把每一把黏土仔细捏过,把黏土的小砂石挑出来,否则会影响坩埚的质量,掺杂太多的砂石会使坩埚爆裂,倘若爆裂,后果不堪设想。
欧冶子一一接过铁匠们递交来的黏土,把它使劲压在模板上,黏土像听话的孩子,每一把都紧贴在一起,慢慢把圆形的模型给包围了。
这时,欧冶子感到一个东西硌了一下手指,他扒开来看,里面有一个黄豆一样大的砂粒,他严厉地望着池新说:“怎么搞的?你拿来的黏土怎么有这么大的砂粒?”
池新和欧冶子认识了两年多,他从不见欧冶子如此严厉过,他觉得欧冶子吹毛求疵,不给他面子:“不就是一个小砂粒吗?值得如此责备我?”
“细节决定成败,一颗砂粒能把黏土之间的连接割断,造成环节薄弱,从而导致整个坩埚断裂,为什么鲁班能发明锯子、刨子、曲尺和墨斗,成为木匠大师,是因为他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欧冶子边说边把语气放缓。他意识到和风细雨的态度更能说服人。
“师傅说得对,以后我一定认真做事,决不再重犯这种错误。”池新知错了,因为他是跟铸剑大师一起工作,铸造的是国家神器,不是在家帮人打造农具,绝对不可有半点疏忽大意,只有在这种人手下工作才能成为名师。
欧冶子接着工作,十点过后,日头直射下来,像火一般紧贴着人的皮肤,快把人都点着了,这天也奇怪,这里是山梁,四周的大树都被砍掉了,是最受风的地方,此时竟没一丝风,风好像都睡觉了。欧冶子浑身直冒汗,但他顾不得去擦汗,照样在制坩埚,罗依然看不过,端上茶水给他喝,欧冶子接过她的茶水,感激地冲她笑了笑。罗依然掏出手绢,替欧冶子擦汗,欧冶子赶紧躲开,自己用袖子拭去汗水,罗依然问:“师傅,你怎么了?”
“没怎么,我自己会擦。”欧冶子怕她的动作亲热,会引起铁匠们的胡思乱想。
“你是我主人,我为你擦汗有什么不对?”罗依然不依不饶。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我是你师傅,不是你主人,你再叫我主人,我赶你回家。”欧冶子黑着脸。
罗依然委屈地嘟囔着嘴说:“人家总有时候会忘记嘛……”
“你满脑子都是奴才思想,才会情不自禁说出来,你是不是很想当奴才?”
“是,我就想当师傅的奴才!”罗依然回眸一笑,露出洁白如玉的牙齿,欧冶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挥挥手,让她快点回家煮饭,罗依然叫上黄凤洁,勾肩搭背着走了。
到中午,欧冶子把贴在模型上的黏土用抹泥刀抹平,坩埚的埚壁三寸左右,经过多次打磨,埚壁表面变得十分光滑,和水缸差不多形状的坩埚坯子制成了。
要让坩埚自然晒干,需要一个月,然后才能脱模,再抬到炉子上煅烧,烧成陶瓷坩埚,这样就不容易裂开,这样的坩埚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耐高温性,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热膨胀系数小,对急热急冷具有一定抗应变性能,对酸碱性溶液的抗腐蚀性较强,是溶炼铜矿和锡矿的最理想坩埚。
下午,他们把坩埚盖子制成后,在坩埚上面搭了一个棚子,防止雨水把坩埚浸坏,又在放坩埚的地上方挖一条“人”字形水沟,防止山洪爆发时冲毁坩埚。
20天后,杨方上湛卢山找他们,告诉欧冶子方正的青砖已经烧好了,欧冶子和杨方来到方正的砖厂看青砖,欧冶子看了排列在砖寮下的青砖,颜色青中带黑,用手指叩击,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砖的质量非常好,具有密度强,抗冻抗热性能好,不变形,不变色,不易碎的特点。
欧冶子对方正翘起大姆指,狠狠夸了他一番,欧冶子希望他能继续烧砖,他们以后还用得着。
欧冶子叫众人下山挑砖,众人用了五天,把一万块砖挑到山上。欧冶子和铁匠们开始砌冶炼炉。
他们用黏土和石灰搅拌成泥浆,用来胶缝,砌了一个高三米,底部直径三米,尾部直径一米五的圆形冶炼炉,炉子底部有两个窗口,安装了铁皮门,便于加碳添柴,两个炉口一起烧柴才能达到溶化铜矿的温度,还砌了一个烟囱,以便排放烟灰。
欧冶子看地上的青砖才用去一半,在炉子边砌了一条两尺宽的阶梯,好把矿石挑到坩埚边,置入坩埚中冶炼,原来他是想用两根木头并在一起当梯子,但木梯不如砖梯好走。
做完这些事后,欧冶子去松溪里找木匠,做了一个大风箱,风箱要两个人齐力才能拉得动,然后和陈利一起,把风箱抬上山,安装在炉子上。
几天后,炉子干燥了,欧冶子把坩埚脱模,众人合力把坩埚抬到炉子口,安放好,这两件大事完成后,只等众人开凿铁英来冶炼。欧冶子看着耸立着坩埚和炉子,心满意足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