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言情小说 > 天下第一剑 > 第 11 章

    11. 5

    5

    欧冶子回国已快三个月,在莫良方精心医治下,骨折已经愈合,莫良方把欧冶子左手上的夹板拆除后,欧冶子双手的十指绞在一起,拉了拉筋骨,感到轻松自如许多,心情也愉快了,这三个月来,他左手受伤,有鸟锁牢笼鱼困浅滩之感。

    莫良方交待欧冶子:在将来的三个月内左手不可使劲,否则还有再次骨折的危险。欧冶子答应谨记他的叮嘱。他俩说话间,范蠡从外面走进来,见莫良方在为拆夹板,得知欧冶子已经伤愈,自然高兴,等莫良方走后,范蠡说:“恭喜欧冶师傅大伤初愈,我们何时能开赴湛卢山?”

    欧冶子作揖道:“诚感上将军关怀,不久便可上山铸剑,目前还需找几个铁匠,以便开山采矿,挥锤打铁,从中助我大业。”

    “需要几个铁匠?”

    “请问大王需要铸造多少宝剑?”

    “一般士兵所用之剑自然不敢劳驾欧冶大师,你只需铸出三五把上好的宝剑便可,重中之重是要铸出一把天下无双的王者之剑,这把王者之剑只握在越王手中,指挥三军,震慑敌军,以达到令敌军胆寒的效果。”

    “这好办,只需三个铁匠,若上将军信得过在下,让我去找便可。”

    “找来的人不仅要不畏劳苦意志坚强,而且要保守秘密。”

    “这我晓得,我认识几个技艺精湛德高望重的铁匠,他们是我的多年好友,我非常了解他们为人和性情,保证誓死效忠大王,不负大王重望。”

    “好,这事就拜托你和李远将军去办。”范蠡让李远一起去,一是为了向铁匠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二是保证欧冶子不出意外。也许欧冶子没想过这些,但作为上将军,应该把所有可能性考虑到,这是一个军事家的起码素质。

    李远和欧冶子骑着马儿,向离都城四十里的野柳村赶去,曾经和欧冶子打铁过的师弟池新便住在那里。

    此时已经仲夏,官道两旁的杨树翠叶如盖,青葱流玉,田野的秧苗初长稻穗,明媚的阳光下,蜻蜓翩翩起舞,鸟雀婉转啼叫,沿途的农舍茅屋散落在青山绿水间,风光如画,他俩顾不上走马观花,只想早点见到池新。

    野柳村是一个大村庄,住着一百多户人家,两年前欧冶子和池新一起打铁,曾经在他家住了三个月,为村民打造了上千种农具,村里人都认识欧冶子。欧冶子一路上和村民们打招呼,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池新住在山脚下的茅屋里,屋前用竹篱笆围成一个小院子,一切都和两年前一样,什么也没有改变,看来池新依旧疏财仗义嗜酒如命,否则凭他一手打铁的绝活,肯定不会住在茅屋里。

    欧冶子远远看见池新光着膀子,右手一进一退地拉着风箱,火花和烟灰随着他的推拉有节奏地串上半空,一会儿,他把烧红的生铁用钳子夹到铁砧上,和徒弟“叮当叮当”地锤打起来,火星向四处溅洒。

    池新听见马的嘶鸣后,向他们看过来,他看见了欧冶子,似乎不相信,用手搓揉一下眼睛,定睛一看,果然是欧冶子!他立即放下铁锤,向欧冶子子小跑过来。

    “欧冶师兄,果真是你!什么风把你吹来的?”池新非常兴奋。

    “是会稽的东风。来,我向师弟介绍一下,这是范蠡上将军麾下的李远将军。”

    池新赶紧上前向李远施礼,他没想到将军会来他家里,诚惶诚恐道:“草民不知李将军驾到,有失远迎,望李将军恕罪。”

    “池师傅不必客气。”

    寒喧完毕,池新请他俩进屋子,铁匠家的家具总落满灰尘,他把条凳用毛巾抹了几下,让他俩坐下,然后起火烧水,拿出茶叶,为他俩泡茶,然后拿着扇子站在李远旁边为他扇扇子,李远扯过他的扇子说:“我又不是娇生惯养的娘娘,何需池师傅为我扇扇子?一起坐下吧。”

    “师弟,坐下吧。”欧冶子说。

    池新这才挨着欧冶子坐下,但他忐忑不安,不知他俩找他做什么?欧冶子知道他是本分之人,不善言词,尤其在官家面前更木讷,就开门见山说:“师弟,我们今日登门拜访,有一事相求。”

    “岂敢说什么相求?只要我能做的,我定当为兄长效力。”

    “越王命我为他铸剑,我想请你一起为大王效力,你是否愿意?”

    “愿意愿意,我无日不在盼望为国效力啊,只是苦于没有门道,我求之不得呢。”池新频频点头。

    “这可不像打铁,想打便打,不想打便不打,这是个艰苦卓绝的工作,可能要三年五载才能回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你可得想好了。”

    “不用想了,只要能和师兄共事,为国家出力,哪怕埋骨荒野魂归他乡,我决不后悔!”池新说得铿锵有力,他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多少人想为国家效力,却找不到路子,今天机会从天而降,他岂能放过?

    “好,师弟照旧侠肝义肠,佩服佩服。”

    “多谢师兄夸奖!”

    李远说:“池师傅,此去铸剑路途遥远,苦多劳重,大王一年付与每个铁匠二十两银子,每到年初便可到当地郡府领取,并授予大匠之衔,终身享受国家俸禄,可请你们家人安心。”

    池新一听,更觉荣誉倍增心花怒放:“谢谢李将军提携,在下感激涕零,誓死为大王效命!”

    “师弟,你可知谢良野和周明山他俩在何处?”欧冶子问。

    “他俩一个住在后山村,一个住在离水村,平时都在周围的十几个村子打铁,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就不难找到另一个。”池新起身为他俩加茶。

    “后山村离这里远吗?”

    “不远,来回也不过两个时辰。”

    “你能带我们去找?”

    “山道跑不了马儿,我去山里找他们,你和李将军在家等我,我保证在日头下山前回来。”

    “李将军,你觉得如何?”欧冶子问。

    “不妥,我们把马栓在这儿,三人一起去山里找他们,这更能表达我们的诚意。”李远想了想说。

    池新交待在院子里的徒弟不用打铁了,把两匹马儿喂饱就行。之后,他们一起向后山爬去。

    上山的路蜿蜒曲折,陡峭险峻,幸好是炎炎夏日,倘若在多雨的春天,这路极难行走。

    一个时辰后,他们到了后山村,在村民指引下,很快找到了谢良野。欧冶子把事情向谢良野说明,谢良野深信欧冶子的为人,十分愿意跟随欧冶子为越王铸剑。

    谢良野带他们三位去找周明山,周明山没在家中,到山上的田里耘田去了,他们赶到山上,把周明山找到,周明山也表示极愿意为越王效力。

    李远见池新、谢良野和周明山都年青体壮,本分憨厚,而且没有妻儿,只有尚处壮年的父母,少了后顾之忧,十分赞赏欧冶子择人的独到眼光。

    欧冶子和李远于第二天带着他们三人回到会稽,在李远府中安顿下来,只等越王择日向湛卢山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