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来的很是时候。就在荣禄和依克唐阿经营的鸭绿江防线被日军一击攻破的时候,就在北洋驻朝鲜部队安然撤离的时候。他李鸿章要进京觐见了!这个时候李鸿章来北京干什么?用屁股也能想明白!这是要东西来了!政治有的时候就是交易,既然是交易,那么选择一个好的时机进行交易无疑是为了谋取最大利益。李鸿章想要什么?慈禧和光绪都不知道。但是慈禧和光绪知道,李鸿章想要的,绝对不是他们愿意给的!
现在入京的李鸿章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那些中枢攻击李鸿章消极避战贻误战机的折子在事实面前都被打得粉碎!贻误战机?如果北洋陆军打了半年多没让日军进入大清算贻误战机的话,那荣禄和依克唐阿2天就让日军一个师团给打败了算什么?算投敌了吧?拥兵自重?北洋水师旧有战舰被拼掉一半多,陆军伤亡近万,如果这都算消极避战的话,那荣禄恐怕也跑不了吧?
日军已进入东北,无论是对中枢还是对民间的震动都是相当大的。在外行人看来,北洋陆军虽然在前几个月的交战中处于守势。但是以劣势兵力拖住了大量的日军。而海军则是4处出击,在多次海战中屡战屡胜。更是在不久前的大同江口海战中一举歼灭了日本舰队的主力。但是现在呢?朝廷的西北练军和东北满族部队刚一上场就让人家打进国门了!这是什么情况?难道除了北洋,朝廷养的兵都是废物吗?
而荣禄等人的表现,也让慈禧等人放弃了削弱北洋的打算,至少现在绝对不行。日本人都打进满族的老家了,就指望着李鸿章的北洋水陆二师保护东北呢。而且现在的李鸿章可不是你说削弱就可以削弱的!
就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与清朝中枢要做下来谈谈了。而这场改变了历史的谈判在北洋陆师撤离朝鲜后的第五天在北京颐和园正式拉开了序幕!
“李中堂的北洋水陆二师可真可谓是国之栋梁啊。这不知不觉中北洋水师有添了3艘比定镇还要强大的战舰,而北洋陆师可调动的部队也将近10万了。人数不比当年的淮军少啊。“慈禧淡淡的说道。
“启禀太后,皇上。那3艘万吨级战舰其实不是我北洋的,是我北洋从欧洲意大利国租借的。当年朝廷不还是雇佣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对付长毛吗?至于这北洋陆军吗,哪有10万之众。老臣的北洋精锐已经在朝鲜打的筋疲力尽。现在防守辽东的都是两广总督和台湾巡抚的新军。”李鸿章回答的可是妙啊。
我北洋的新增战舰说成租借的,那就不算我北洋私自扩军。当年可以雇佣洋枪队,现在我北洋雇佣外国舰队难道不行吗?至于陆军。名义上就是李翰章和刘铭传的部队,你要硬说是我李鸿章的私军,这怕是不行吧?
“李中堂做出这番大事,联合了洋人和各省大员做出的惊天之举。不合朝廷说一声也是欠妥当的吧?”一旁的庆王不满的说道。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是什么事情都报到朝廷上的话,怕是倭寇早已经打到了山海关了吧?”李鸿章满不在乎的说道。老夫不是不汇报,而是形势紧急,我这不来汇报了吗?你还能怎样?
“那要是各省巡抚都像李大人那样,那将中枢置于何地?”庆王抬起手来想拍桌子。但是看到慈禧盯了自己一眼,高高抬起的手又放了下去。
“那要是因此延误了战机,这个板子是应该庆王您来挨呢?还是我北洋来挨?”李鸿章冷冷的看了庆王一眼。“我怎么觉得有点怪了,我北洋为大清损失万余人守了朝鲜6个月。将倭寇的舰队几乎全部歼灭,为什么还有过错了?难道某人两天就被日军一个师团击败就成了有功之人了吗?”李鸿章气愤的说道。
“我北洋保的是你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到头来反而是错了不成?”李鸿章根本就没有看庆王,而是对着慈禧说道。
“李大人做的当然没错,但是你可曾想到过这战争如何收场啊?你北洋又是扩军又是租战舰。户部可是负担不起啊。”一旁的翁师傅突然开口说道。
“那翁师傅的意思是有钱赔款没钱打仗是吧?大清自从道光年间到现在赔了多少银子了。也每见你户部缺过钱啊?荣禄大人新建练军也没见过户部缺钱啊。怎么我北洋一打仗你户部就缺钱了?”李鸿章横了翁同龢一眼。
“这要是传出去。说朝廷有钱去给荣禄大人的西北练军,而没有钱给北洋军费的话,你翁师傅可以不要着脸面,朝廷可不能不要吧?”这句话说得够狠。不能打仗的军队有钱花,能打仗的军队没钱花,朝廷的面子可就真没了。
“李鸿章。大清国的银子有多少你想必也很清楚,这半年多来。你的北洋军打仗可没少花银子啊。朝廷从洋人的银行中借了不下1500万两银子了,你北洋需要的弹药粮饷也没少你的。但是再这样下去。朝廷怕是再也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慈禧叹了口气,李鸿章的强硬让她感到十分意外,但是这种情况下,硬压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只能把问题推给他。让李鸿章自己都解决不了。
“回禀太后、皇上。这银子问题其实不难。只要这战争打赢了。光赔款怕是就能把战争的亏空补得七七八八了吧。”李鸿章笑着说道。
“你还想让日本人赔款?”庆王惊讶的说道。
“别国打我大清,打赢了我们要赔款,为何我大清打赢了,就不能让日本人赔款、割地?这个世界就是谁强谁就有理。输的一方自然要任人宰割。”李鸿章的语气中充满了鄙夷。
“对了,老臣还有一事。此次战争中,我大清人才匮乏,物资大多依赖进口受到颇多限制。希望朝廷再此战过后能允许民间开矿设厂修筑铁路,发展西式工业。并且允许各省新建新式学堂以培养技术人才。以强我大清之国力。单纯的官督商办,由朝廷自己办厂效率太低,规模也太小。”李鸿章说着将一份奏折呈了上去。
“堂堂的圣人之言不学,非要学习西夷。斯文扫地。斯文扫地。”一看李鸿章居然把主意动到了文化层面,翁同龢立即出言反对。要是真这样办的话,首先倒霉的就是他们清流和御史一系。教育的改革必然导致现有科举体系的变动。这对清流无疑是致命的。
“既然翁师傅觉得圣人之言可以解决一切。那为何翁师傅不想个法子去打退日本人?整天高谈阔论,指摘别人的不是,到了自己身上却没有一个可行的办法。难道我大清需要的是这种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吗?”既然已经和翁同龢撕破了脸,那就骂个痛苦好了!
“洋人的东西是要学习。但是也要分个主次,中学为纲,西学为用。这样才好嘛。我大清自有祖宗之法。”一旁的孙毓汶说道。
“可惜啊,祖宗之法也保不住祖宗的土地啊。”李鸿章诡异的一笑。
“日本,不及我大清一省之地。明治维新仅仅二十余年。其财力就已经与我大清不相上下。这次即使侥幸战胜了,我大清损失也会颇大。如若再有强敌进攻,我大清拿什么去御敌?我大清屡战屡败,赔款等负担不但让我大清财政吃紧,连民间也因此怨声载道。巨额赔款更是闹得民不聊生。难道太后和皇上就不怕有一天大清社稷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倒塌吗?”这剂猛药足够给力,毕竟无论是慈禧还是光绪,谁都不想让这个裱糊的大厦倒地。
“此事以后再说。最关键的是钱怎么办。”慈禧顿了顿脸色铁青的说道。
“好吧啊,可以向民间商贾集资。允诺战争结束后连本带息归还。并且对于出资比较多的。可以在开矿设厂和税收等方面予以减免。这样一来,还怕没钱打仗吗?”李鸿章失声笑道。
“哪能有多少钱?”孙毓汶脸色微变。
“这件事情交给老臣去办,其它事情就不用太后皇上操心了。老臣愿立下军令状,如果所获之钱财不抵战争只用,老臣甘愿受罚。”李鸿章咬咬牙起身说道。
“李合肥,你够狠!”翁同龢心中说道。谁都知道这是个肥差,既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又可以拉拢一批商贾。至于挪用一批后会不会影响到战争进程。翁同龢可懒的想,反正不管他的事。他巴不得北洋损失大一些。但是老李提到军令状了,这东西直接就让翁同龢不敢接了,接了没好处,反而可能挨参。这种事谁去干?
“那有了钱,北洋军是不是也该主动出击了?这倭寇都是打到了我大清的龙兴之地啊。”慈禧太后盯着李鸿章说道。
“我北洋陆军半年多来损失万人以上,从朝鲜撤回的聂士成诸部也已经疲敝不堪。而从两广和台湾来的新军还未适应辽东环境,更何况重武器还没运抵。这时候出击怕是不好吧?倒是满洲八旗绿营,以及荣禄大人的新军养精蓄锐多时,到可堪一用。还有南洋的老湘军,我北洋也可帮助运输。以为助力。”李鸿章可不傻,这时候让疲敝的北洋陆军离开要塞出去打,老李可没有胜算。
“此事以后再议,人老了,说会话就累了。”慈禧被李鸿章最后的话气的够呛。这荣禄可是慈禧的近卫军啊,要是都拼没了,拿什么去控制朝政,又拿什么去震慑北洋?但是你能说不让荣禄去,让北洋拼光?这显然不行!所以在没有什么好办法的情况下,拖下去无疑是最好的,慈禧也好静观其变,看看李鸿章这次进京到地想要什么!
首先道个歉,章节序号又搞错了——!中间没有少章节的,246才是正确的。感谢书友藏龙卧虎的2张月票~~。决战前的政治斗争,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