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分工是现代企业的基础(1802字)
“那店名叫什么呢?”袁帅问道
“店名我暂时还没有想好,今天召集大家来也是想一起探讨一下。这个店不是我公孙轩辕一个人的作品,他应该是大家共同的孩子。所以我们一定要齐心把他抚养大。大家每个人都想一个名字吧,最后投票决定选择哪个。”公孙轩辕说道。
“湘黄旗怎么样?”白文龙提议。
“我觉得兄弟齐心鱼头王不错”晁弘阳笑着说道。
“还是辣王鱼头比较霸气。”柴世宗觉得辣是招牌。
“袁帅,荣勒和晓军你们觉得呢?”公孙轩辕问道。
他们三个还在低头苦思冥想。
“大家觉得2012末日鱼头王如何?今年是2012年,玛雅人预言的末日之年,而且前段时间正好有个比较火的电影叫《2012》,我们可以攀上关系,捆绑品牌,做品牌最好的办法就是讲故事,起2012就有故事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张晓军想到了好主意。
“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但我认为这个名字用作这盘剁椒鱼头的名字比较好,至于店招,念起来有点不顺口。”公孙轩辕答道。
“你开个店,随便起个名字就完了,搞那么复杂干嘛。关键是你的菜做的好吃就行了,我都急死了都。”荣勒又点不耐烦了,当过兵的人最怕磨叽。
“你懂什么,名字一定要起的响亮,才能打出知名度。”晁弘阳白了他一眼。
“老晁说的对,但凡涉及到事业发展的细节我们都要用心去做,不能吊儿郎当,随心所欲。当年希特勒创立纳粹党的时候,为了吸引年轻人加入党卫队,他从服装上动起了脑筋,他们设计的纳粹军服帅气挺拔,年轻人非常喜欢穿这套衣服,于是纷纷加入纳粹党。搞政治的人尚且这么注重细节,我们搞商业的凭什么要对店招三心二意。”公孙轩辕也委婉地批评荣勒。
“我有一个提议,大家还记得《三国演义》里哪个人的刀法最好吗?关羽啊,关羽温酒斩华雄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嘛,关羽还有一句名言:试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那我们的店名就叫做——关公斩,这个名字多好,副坠可以加上鱼头王,广告词就是:试问天下鱼头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怎么样!”晁弘阳高兴地说着。
“好,老晁这个名字我支持。”张晓军举手表示支持。
“我也支持。”荣勒和柴世宗,白文龙也举手支持。
“我也非常看好这个名字。那就它吧。弘阳,你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将店名报备城管局,批准之后立马做店招,要做那种发光的,招牌越大越好,最好配上关公斩鱼的图像,这样更加令人注目,预算是5000钱,你一定要做的漂亮啊。”公孙轩辕吩咐道。
“兄弟你放心,我保证绝对是苏州最有个性,最过目不忘的店招。”晁弘阳笑道。
“晓军,你带着白文龙设计下菜单,将你目前会做的菜都写上。你俩再设计下一份纸质宣传单,尽量突出我们核心产品2012末日鱼头的特色。4月份店开张我们要发,做好后你先印刷一万张。”
“好的。我今天就和白文龙酝酿下如何去做。”张晓军领命。
“荣勒,从明天开始,你联系安装煤气管道的师傅,将厨房改造下,我对厨房的要求是务必保证可以同一时间蒸20份鱼头,这样就可以像KFC一样尽最大化节约客户的时间。”
“20份太多了吧,能有那么多人来吃嘛?”荣勒问道。
“前期可能没有,但是后期肯定有的。我们只能预见性提前准备,否则到时候耽误事。做工作一定要有预见性,就像下棋一样,要走一步看三步。”
“好吧。”荣勒答道。
“小柴,等下我会给你一批蒸锅的照片,你去城北的炊俱城买50个运回来,蒸鱼头的时候会用到。那里有一家门店,可以定做带有LOGO的餐具,到时你按照我名单上的数量,再订购一批回来。”公孙轩辕递给他一张纸,上面是餐具的具体数目。
“袁帅,你明天和我一起去城南瓷器批发广场买发酵剁椒的坛子,我先买50个,到时你和我一起装车运过来。”公孙轩辕对着袁帅吩咐道。
这一天,大家都领命而去。团队的价值在这一刻显露无遗,大家各自分工,就像在菲多凯奇所做的事情一样。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他看到传统工艺做针扣的工人,每天就是竭尽全力去工作,也不过生产几十个针扣,一个20人规模的作坊每天最多也不过做出来上百个,但是如果将做针扣分成若干环节,每个部门负责其中一个环节,比如一个专管抽铁线,一个专管拉直,一个专管切截,一个专管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专管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那么20人规模的作坊一天就可以生产几千个针扣,效率就大大提高了。亚当斯密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的开山鼻祖,菲多凯奇传承着的这套理论。而创业后的公孙轩辕直接将这套理论用在了他的餐饮事业上。
当然,这些只是前期的一些小的分工,至于未来更大规模的分工。公孙轩辕也是早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