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黄埔风云 > 第 143 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成一方诸侯(2323字)

    北伐军在蒋介石的命令下继续向北推进,在河北一带相继取得了一系列胜利,5月30日,北伐军再次兵临沧州,天津岌岌可危,东北军震惊之余不得不派出大军准备做最后抵抗,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做好了撤回东北的准备。

    张作霖把所有事务都交给张学良,张学良在天津调兵遣将,此时阎锡山、冯玉祥策应北伐军从西北方向攻来,张学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界。

    李景林向张学良建议请薛林担任天津卫戍司令,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张学良犹豫不决。

    也就在这天下午,天津大学教授胡希贤来看望薛林,因为薛林在上海时曾经救了汪寿华一命,胡希贤与汪寿华两家是挚交,所以也是有感谢之意。

    胡希贤登门拜访让薛林惊讶不已,薛林忙问钱壮:“这个胡希贤是什么来头?”

    “听说是一个教授,你的面子可够大的,连学者都来看你。”

    “什么面不面子的,走去看看。”

    薛林亲自迎接胡希贤,胡希贤第一次见到薛林,远远的便大声说道:“薛林,果然是青年才俊。”

    “胡先生见外了,薛林落难在此,还望多多关照。”

    “我们就不要来这些虚伪的了,我在天津可经常听说你的消息,特别是你在济南,和小日本那一仗,太帮了,打出了咱中国人的威风,想进济南,门都没有。”

    两人互相吹捧的聊了好一会,突然胡希贤话锋一转:“薛老弟你是从北伐一路打过来的,虽然眼下来到此地,可是对于中国南北双方的实力你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我想听听老弟的高见。”

    “这。”薛林显得有些犹豫。

    “老弟但说无妨,我并非政府人士,只是想到现在中原大地风烟四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打来打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眼下南方的北伐军,西北的国民军都在逼近华北,未来能怎样,不知老弟有何高见。”

    薛林听到此挪动了一下身体:“胡先生,我的内心是厌烦战争的,战争,只有亲身经历,亲身体会才能知道它的残酷,江山是用白骨堆起来的,这话一点都不假。眼下,中国太需要和平了,可是只有统一才有和平。”

    胡希贤闭了一下眼睛,进而点点头:“以战止战啊。”

    “除了这个没有更好的办法,”薛林继续说道:“刚才先生问我南北双发究竟谁的实力强,这个问题并非薛林不说。”

    “薛老弟但说无妨,这个问题我与我的学生也在经常探讨。”

    薛林说道:“单从军力上看北洋军的正规部队战斗力总体说都是不错的。之前在湖南抵抗北伐军的吴佩孚部队,在北洋军的部队里顶多算得上三流,但就是这样的三流部队,却仍然在丁四桥、在武昌给北伐军重大杀伤,善于治军的孙传芳总体上是和桂七军打平手的,龙潭之战虽然我没有参加,但据我所知,桂军的主要将领都觉得惊心动魄,提起孙传芳的名字还是心有余悸。如果此战不是白崇禧从后方调大量生力军夹击,李宗仁的七军能否战胜孙传芳就有很大疑问了。”

    薛林话音刚落,胡希贤练练点头:“说的太有道理了,不愧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想法就是和我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不一样,薛林,你继续说。”胡希贤还示意几个学生记下薛林的话,回去做深入研究。

    薛林继续说道:“北洋正统的军队,实力最强的我认为是冯玉祥的国民一军,其战斗力应在四七军之上,南口之战,冯玉祥的手下刘汝明以一个师的兵力抵挡几十倍的奉军和吴佩孚的军队连续四个月的攻击,创造了战史奇迹,虽然最后失败,但是由于其吸引了联军主力,尤其是吴佩孚最精锐的部队,使其不能拔腿南向援助湖南的叶开鑫和贺耀组,从而使唐生智免遭歼灭,为北伐军顺利占领湖南然后占领湖北创造了条件,所以蒋介石褒奖刘汝明“挺身当南口之险,走马解西安之围”,这前半句就是指的南口大战这件事,幸好冯玉祥加入了蒋介石阵营,南北夹击奉军,否则若没有冯玉祥的牵制,奉军主力悉数南下,在湖南湖北一带与吴佩孚的精锐汇合,我看蒋介石想过不长江恐怕没这么容易。”

    胡希贤听罢不禁拍手叫好:“想不到薛老弟对南北双方分析的如此深刻,更难得老弟的心胸如此坦荡,据我了解那定泗桥战役老弟你是亲自参加的,最后迂回穿插,打了个吴佩孚措手不及,在胜利之后老弟你还能给对手如此高的评价真是了不起,特别是在你这样的年纪里,不骄不傲,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老先生过奖了,薛林只是把心中所想说出来而已,如今再评价胜败又有何意义,薛林空负一腔报国热血,到头来也落得个这般下场。”

    “不不不,”胡希贤连连摆手:“自古以来少年得志者未成就大业就是因为太过顺利,如今老弟的人生来一些波折将对你大有帮助,自古乱世出英雄,男儿欲建立一番伟业,这点挫折是应该受的,现在中国虽四分五裂,但各方军阀都是身怀民族大义之人,薛林你要选好自己的路,像你这样有见识有才华的年轻人,只要把路走好,功名自不在话下。”

    “胡老多虑了,薛林参军报国不在功名,更不在利禄,只盼望中国四海之内早日一统,内修政绩,共御外辱,国家安宁,百姓便不会流离,正是因为抱着这个态度,薛林才一路北伐,从珠江打到黄河,不曾想……”说到这薛林无心再说下去。

    “薛老弟若不想这样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薛林到时想听听他的高见。

    “自己建立军队,成一方诸侯,实力壮大后统一中国,就算你不想自己统一,无论你加入哪一方,都是胜利的关键,到时你也算是为中国早日的和平做了贡献。”

    薛林听完,心中突然开朗起来,虽然薛林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与冯玉祥、张作霖那样有自己的地盘和队伍,可是胡希贤说的也是对的,眼下自己虽然有抱负,但总是受制于人,就连打日本人都顶着巨大压力,若自己像蒋介石那样位高权重,在济南打日本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哪里会走这些弯路。

    不管怎样薛林也算是想起了一条出路。

    但薛林迅速平静下来:“胡老说笑了,薛林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如果实在无用武之地,薛林宁愿退隐山林,过陶渊明的生活。”

    “与世无争是最大的懦弱,薛林,我们虽然刚刚认识,但我不想你这样,咱不说报国,只说这为民,这就是责任。”

    薛林听了胡希贤的这些话心里有很大的触动,也许他真应该换着摸索出另一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