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武承嗣摔下马的后果就是断了一条腿,李明月的耳根自然是清净多了。
只是如今想来,那日医正说了武承嗣需要返回长安修养三个月时,旁边站着的武三思朝她扫过的眼风,至今还让李明月觉得背后冷飕飕。
如果武承嗣是一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并且惹人讨厌的臭狗熊,那么武三思就是一条让人恶心又害怕,浑身滑腻腻的毒蛇,想到这里,李明月不禁打了个激灵。
李明月的体质本来就耐热又耐寒,如今每日里勤加练习武功,丝毫没有落下,自然是更上一层楼,而这三伏天的暑气,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这个避暑之行便如同鸡肋。
几乎每一天,她都要问一遍伴春或者吴贵,还有几日可以回长安,问到最后,连一向沉稳的吴贵都忍不住说:“公主,薛二郎君在长安城不会跑的。”
李明月立马就囧了,只好按捺下心中的浮躁,专心琢磨明崇俨在长安教给她的那几套武功,甚至已经能和吴贵勉强过几招了,连吴贵都忍不住感叹她的悟性。
李明月却明白,这不过是源于她一个成年人的耐心和薛绍所说的特殊体质,如果真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女童,恐怕就不能一直坚持下来,所以她只是笑笑不语。
只是有一日武后将她叫到跟前,问她关于武承嗣的事情,让她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不知道武后是个什么意思,只能支支吾吾地糊弄过去。
三个月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也不慢,从薛绍第一封信寄来开始,李明月就觉得好过了许多,每封信不长,但里面的绵绵情意却是溢于言表。
本来计划的是要在九成宫过完重阳节,只是一张奏折,打破了静谧清凉的山林间九成宫的平静。
九月初二,李明月陪着武后在寝宫中商议关于重阳节的事情,其实李明月明白武后的目的不在重阳,而是在于要和她培养一下从去年开始便有些稀薄的感情。
李明月的心不是铁石做的,她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这些日子以来,堂堂天后在她面前的小心翼翼,她怎能看不见,便是石头,也能给暖化了。
两人正在其乐融融,武后的宫中大太监赵中原在这时进来,在门口被门槛绊了一下,脚步踉跄,脸上带着慌张。
武后抬头看到赵中原这般,渐渐敛了笑,微微蹙起眉头,声音中有些不悦,“中原,怎么这般毛毛躁躁的,我平时是如何教你的?”
赵中原也顾不得许多,慌慌张张递上手里的奏折,脸色苍白,甚至双手发抖,碰倒了桌案上的水杯。
这时连李明月也看出了事情不对劲,武后眉头皱得更厉害,打开奏折,越往下看脸色越是难看,看到最后,猛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震倒了桌子上的笔架。
李明月吓了一跳,不明所以地抬头,用询问的眼神看向赵中原,赵中原满脸愁容地摇了摇头。
武后将手中的奏折往桌子上一甩,脸上乌云遍布,双手负后,来回踱步,步子越来越急,嘴中似乎还骂着什么。
最后武后停了下来,一脚踹翻了面前的桌案,脸色都有些扭曲,咬牙切齿地说:“好你个李敬玄,好啊,很好,很好……”
满殿的宫人一个个腿一软就跪了下来,额头触地,甚至有些浑身发抖,不敢抬头看上一眼。
李明月还是第一次见到武后这般发怒,上一次还是吐蕃向她求亲,但她的怒气最后还是被理智战胜,只是这一次显然和上次不同,恐怕确实要变天了……
这一日下午,回京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九成宫,初四,帝驾开始回返长安。
在这两日之内,李明月也弄明白了到底出了什么大事,李敬玄领兵十八万与吐蕃战于青海,兵败,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刘审礼孤军深入,李敬玄怯弱不敢救,致刘审礼战没被俘。
李明月听伴春说了这样的消息,不由吸了一口冷气,这人的脑袋该进了多少水,才能让十八万大军战败?
回京的日程赶得很紧,两日的时间有些仓促,并没有像来九成宫那日一样,选个良辰吉日,但如今是非常时刻,也顾不得那么多。
但是当路上遇到大雨阻道时,李明月更加对此时的一些神奇的事情保持敬畏,有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从九成宫回长安,不过三日,其中一段路是山间小道,和九成宫以及长安是一样的距离。
此时他们长长的队伍就困在这个地方,由于大雨,两侧山上的泥石将山道出口封住,所有士兵正在冒雨清理道路。
武后和皇帝并未在一辆车里,上车前,李明月被武后拉上了她的豪华大车。
车帘外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天地之间水汽一片,视线只能达到两丈之外,寒气从遮住的帘外侵入,李明月身上有些发抖,可想而知车外冒雨清路的士兵受了多大的罪,但是这也无可奈何。
天色已经发暗,天上闷雷不断,不时有闪电划过,只是突然之间,一道炸雷在头顶响起,亮光照进马车,一闪而逝。
李明月心头一颤,突然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