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后周 > 第 195 章

    一七九 归义军(4302字)

    自从六月初跟中原渡轮联系上以后王家在家庭聚会时王博、王莉、蒋小博便经常提起去中原发展,老王夫妇知道这年头路途艰难,不可能让大家经常来回奔波,最大的可能就是先期派遣一批技术骨干先去中原帮助建设,等发展的差不多的时候才能搬迁过去。而肃州这边已经发展起来的基础绝对不可能轻易放弃,最重要的是回鹘、归义军在这一地区的平衡被打破,曹延禄可能会提前发难引起肃州及归义军内部分化最终引起兵变被迫自杀。所以即便这中原发展起来,肃州这边也必须得有人留守指导并保留一定的军事力量。

    萱儿知道一旦确定进入中原她就得跟着过去,她打心底也想去中原看看,虽说嫁过来就已经是夫家的人,可她也担心归义军内部的稳定,担心家庭会有变故甚至不测,她回娘家几次都没敢把这些告诉她爹只能把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全部悄悄的告诉哥哥宗驰。

    按萱儿听来的消息老爷子 (曹元忠905-980年,945年——974年任节度使) 会在七十五岁那年圆寂,接下来是堂伯曹元恭继任节度使,按长官他们的说法和年份是堂伯(974-976年)继任只有两年便去世,由大伯曹延禄继任。他们说几位伯伯叔叔都是“好战分子”,一心想收复被回鹘占领的地盘。而祖父、曾祖父所做的就是尽量避免与回鹘兵戎相见,尽量保持“友好相处”才是归义军生存的前提。

    【曹氏子孙排行:曹元德(子曹延恭)曹元深(子延展、延清)曹元忠(子曹延禄、曹延瑞、曹延晟)  

    孙辈排行:曹延恭、延禄、延展、延晟、延瑞、延清】

    曹宗池知道这些都是“天机”级的机密,决不可泄露半句的。可这又关系到家族的安危,怎么办?这些长官对自己对曹家可以说恩重如山,绝对不能做背叛长官的事情。曹宗池下了决心并嘱咐萱儿千万别在爹爹面前透露半句。

    六月底的两天休假曹宗池回到玉门关,正好遇到刚刚从瓜州回来的张神医。

    张神医知道宗驰是曹延晟独子日后早晚要掌管曹家这一脉系要务,所以在重大事情上并不隐瞒宗驰。李良是老爷的师爷是智囊当然也要列席,张神医介绍了他在瓜州的情况。

    曹元恭到瓜州处理完公务后作为世家朋友前往张府探望神医。

    中原使者张煦一行人在无尽的戈壁、沙漠根本就没有游玩的兴致,离开玉门关第八天便赶到了瓜洲。得知节度使留后也在瓜州时便让人通报在张府拜见留后。因张煦等人知道张神医与营地关系密切所以才特地前往张府拜会。

    张煦等人早就知道曹老爷子曹元忠沉醉于佛教开凿石塑、注解印刷经文,已经把归义军的军政事务全部交给(曹议金的长子长孙)曹元恭打理。以前归义军要想在回鹘、吐蕃等夹缝中生存必须得依靠中原,朝廷也曾在显德二年(955年)册封“沙州节度观察留后曹元忠为归义军节度使”;五月戊子(五月廿一),又加封“曹元忠为沙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现在归义军的节度监军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曹延晟与华军结成了亲家,而且他儿子还加入了华军;与之相邻的回鹘肃州节度使仆固浑也与华军结成了亲家,这样他们几方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中原的“标牌”对他们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他们是否会像“白衣天子张承奉”一样再立一个什么国?如果说自己前往于阗或者说自己刚回到中原,这边归义军又举旗立国,那么自己这一趟出使不就泡汤了?甚至还会因处置不力而被免职或被治罪都有可能。

    不行,必须得给他们使点儿绊子加点儿眼药,能让他们先内讧起来最好。

    张煦向留后提议:今周主英明神武,欲恢复至汉唐之疆域,归义军驻守西域乃朝廷之重军。虽回鹘也与中原交好,但毕竟是蕃类异族。若曹公能借亲家之力逐回鹘于番外,与公是收复疆域功德无量,与私则使所辖之土回到归义军之初的“沙、瓜、伊、肃、甘、鄯、河、西、岷、兰、廓十一州”……

    曹延恭及五六个兄弟早就不满足于瓜、沙两州之土,早在华军灭掉骨固咄禄时就想趁肃州空虚一举拿下肃州,紧接着凉州的五万回鹘军又被灭掉,曹元恭让延禄亲自前去玉门关劝说三弟联络华军起兵,沙、瓜州二州也做好准备想一举攻到甘州甚至凉州。

    可延晟不仅拒绝,而且还让老爷子出面按下此事……

    现在南部吐蕃正在内讧无力北侵边境压力小了许多,若能先拿下肃州也好……

    紧接着张煦又进了一步:如果华军拒绝,华军营内不是还有两个都的归义军亲兵吗?有宗驰公子在华军内部,若能策反或说服回鹘的两都人马做点儿什么……曹公这边再做好接应准备,那么华军的那些装备不是尽归曹家所有?那时若仆固浑归顺,则可以封官加爵,若是不从,他金塔的兵马可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动回来的。

    曹延恭的两个谋士李普、孙钊一个劲儿的附和说此计甚妙,劝大爷尽快去玉门关规劝三爷依计行事,事成之后老爷子想干预也来不及等等。

    曹元恭也知道张神医在营地内活动自如情况甚熟,便目光询问他的意见。

    曹家庇护张家数代,两家关系亲如一家,张神医与曹家几兄弟也关系甚密,特别是元恭、元晟更是亲如兄弟。

    张神医以夜深为由让元恭属下带使者前往驿馆歇息。

    使者刚离开李普、孙钊便急不可待的游说曹延恭:“联络龙家、仆古浑,还有那些亲兵一举拿下营地那些人,缴获那些装备,别说这西域,就是拿下整个中原也指日可待。到时候仅凭龙家和仆固浑根本无力与咱们归义军抗衡只能归顺咱们……”

    “此言差矣!”张神医接着跟他们仔细分析介绍了营地的情况,打消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咱们和仆固浑的几个都亲兵早已成了亲家的铁杆根本指挥不动。想想看这么多年除了让兵士们抢掠一些战利品外还给过兵士们什么?但亲家他们就不一样,他们把所有的士兵都当人看待,给他们优厚的待遇。活着有丰厚的军饷,死后老婆孩子都有所依靠不会沦落为奴,咱们凭什么去说服策反他们?就凭咱们口头空许一个愿?

    咱们根本给不起亲家那样的待遇,人家华军才多少兵马?按他们那样的待遇咱归义军每月军饷至少得十五万两,一年就是二百万,若遇战事死伤无数,每人二百两谁能给的起?这样优厚的抚恤金也只有华军才出的起,当然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少钱,而是因为人家一战下来根本折损不了几个人!

    曹延恭突然插话:“想了很久也没弄明白,当初同罗思结为什么会让后续的四五万人马赶过来投降呢?同罗思结不是那样的软骨头啊?”

    张神医叹了口气:“大爷您没在现场根本想象不出那阵势有多恐怖,当时三爷和仆固浑都被邀请前去观战,老朽也有幸前往。亲家他们仅千余家丁杂役还有一半在观战,说是预备队,同罗思结开始进攻的时候亲家这边的天雷就像下饺子一样铺天盖地的飞向同罗思结的军阵中炸开,半个时辰不到他那万余兵马能走路的剩下不到一半,另一半也早被吓破了胆。再看战场,绝对的堪比人间修罗,用地狱形容毫不过分!后续的四五万兵马虽说还没到,可那阵势就算再来十万也是送死,同罗思结能不投降吗?那都是他的看家老本啊。说句不中听的话,大爷您假如也在现场,不用开打,让您解散归义军您都得照做!”

    “啊?”

    “难道三爷和龙家来人跟您报告的还不够详细?”

    “很详细。只是我觉得李普、孙钊他们所说从内部……”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算您说服了宗驰,也绝不可能说服雁儿,雁儿那两个都的亲兵都归她相公和亲家长官指挥,没人能策反。”张神医摇了摇头:“就算亲家他们把那些东西全送给咱们,咱们也玩不转也用不了几天的,成品用完怎么办?那些机器坏了怎么办?以后怎么办?以后只能继续用咱们那些破烂玩意。但士兵用惯那些新鲜玩意后肯定会退步的……”

    李普、孙钊疑惑的说:“可以让他们把秘诀交代出来啊?”

    还想用逼供那一套?行不通的。就算亲家他们手把手的教给咱们,没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咱们也学不会。

    本来方家那小子跟我学医,但没多长时间不见效就不再学了,他们现在在专门教小方宇和那些年轻人学习他们那些技巧,说那些东西几十年也未必能学完,他们也怕那些技术失传,就算是再精巧的匠师,没三五十年根本学不到人家的精髓!要不人家费那么大劲花钱贴粮教士兵、民工及周边的孩童识字学技术?他们图什么?不还是怕技术失传?

    曹元恭也有点儿疑惑:太夸张了吧?他们那些小匠师才多大年纪?才学了几年已经那么了不起了?

    积累!听他们说,在他们那儿孩童从五岁起就开始上学,九年小学,六年中学,然后是四五年大学,部分人还要在读研又是好几年,加上平时的耳濡目染,咱们短时间内根本学不来的。就那小方宇知道的东西如果全部写出来,恐怕我一辈子也学不完的。人家所说的“学校”跟咱们的私塾、学堂完全是两码事。

    张神医最后劝告曹元恭千万别听信别人挑唆,尽量按照老爷子的意图,听从三爷的忠告跟亲家他们搞好关系,即便是把归义军裁减一半也能保持沙、瓜两州无忧。

    回到营地曹宗池觉得这些都是自家私事也就没有向长官回报。

    但师爷李良和廖管家却找到林岩赵一方等人,想由营地出面去跟曹老爷子和中原斡旋,立他们家主公曹延晟为留后。主公德才兼备,军政管理才能均高于堂哥曹延恭。就是因为这样曹公才把曹延晟以协调与回鹘关系为名调离沙洲出任玉门关指挥使。而现在堂哥曹元恭与大哥曹延禄等商议,想派大哥延禄来玉门关替换曹延晟。理由很充分,他是归义军节度监军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长期在外不合适,现在玉门关方面已经稳定了,他继续留下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回来述职吧!

    林岩赵一方等人当即拒绝了李良等人的建议,说这些等曹延恭曹延禄来到营地后自会商议让曹延晟继续留在玉门关,让李良他们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千万别自作主张给主公添乱。

    林岩他们早就知道曹延恭及几个堂兄弟比他老爸、三叔的野心大多了,他们一心想把归义军势力范围恢复到最强盛时期十一个州,问题是可能吗?兵员不足,粮草不足,西北是西州回鹘、南边是吐蕃。好在周边都是戈壁、沙漠及雪山冰川,唯一的通道还有于阗李圣天给他做了个缓冲,吐蕃则是自己内乱还搞不定根本没工夫来招惹他,否则他们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成问题。

    或许是因为四周压力太大他才不得不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只有那样他才能有充足的兵员和物质基础。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他能轻易放弃吗?

    “瞧那俩倒霉名字:离谱、损招,难怪曹延恭只当了两年的节度使,恐怕是归义军最短命的节度使。”

    “难怪曹延恭仅仅当了两年的节度使,还是曹延晟高明,一直任归义军节度监军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特别是‘尊割小财,写大般若经一袂’便载入史册。”

    “错,曹元恭也活的够长,好像去世时也七八十了吧?只是他三叔曹元忠老爷子寿命太长,把他这个第一顺序继承人熬的继任时已经暮年老迈,而且还是还是已经失去拼杀扩张意志的最后两年。”

    “咱们最好不干涉归义军的内政,让他们按照历史的轨迹自然发展。汉、周两朝都宣召曹延恭为节度使留后了,曹延晟作为归义军节度监军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归义军内部很多重要政策都绕不过曹延晟的。有曹老爷子在老大他们掀不起多大风浪的,绝对会在咱们的掌控之下的。虽说张煦等人出此损招给咱们惹麻烦,但念其对周朝忠心耿耿,暂时可以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