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神秘驿丞(求月票)(4097字)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和后来的大将高杰是同乡,也是情敌。当然,是因为高杰拐走了他的老婆,但这属于个人的私事,在此不作讨论。
对于这个人,据说从小就显露出了自己的大才华和大气度了。李自成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出生。 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60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李继迁的后人。
据说,他的老祖先是个比较牛哄哄的人,曾经做过五州节度使,最后官特进太师。算的上是彻彻底底的牛哄哄。可是,传到李自成这里,早已经是家道中落了。
李自成小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传说中他的一位老师曾经请他和他的同学们吃螃蟹。也许是因为这位老师有钱,也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反正李自成和他的同学们就此开了一次荤,但是这位老师的螃蟹也不是白吃的。吃他的螃蟹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说简单也是比较简单,就是让吃了螃蟹的同学们,每个人作一首诗,跟螃蟹能扯得上关系就可以。
据说,当时同学们兴致都挺高的,不知道是因为诗兴大发,还是因为螃蟹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反正是妥妥的每个人都做了诗。老师当时拿着同学们的诗,看一首,评论一首。评到李自成这里,忽然就愣住了。沉默了半晌。老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这个预测非常的准确:你以后终成大器,但你是一个乱臣贼子,不得善终。因为,在李自成的那首螃蟹诗中,有这样的几句,“一身甲胄任横行”。
李自成当时估计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浑浑噩噩的把螃蟹吃完了,然后他就回家了。回家还没等咂摸出老师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顿时就丧失了经济来源。李自成同学从私塾退学回家了。从此之后,他的大器之路就不怎么顺畅,在村东头的大财主李二狗家里放过牛,在村西头张大富家里喂过猪,是连猪食狗饭都吃过的日子也经历了。终于有一天,他时来运转了,因为有个离家数百里之遥的驿站招工作人员,他很快就去报名了。也很快就被选中了。
从那个时候起,李自成同学踏踏实实的在驿站待了三年的时间,今天,他遇到了自己以后生命中的克星和对手,凌云。但是凌云其实根本不知道,他是李自成。如果凌云知道,眼前这个毕恭毕敬的检查他的堪合,又一心伺候的比较顺眼的驿站工作人员叫做李自成的话,恐怕他不由分说就会开杀戒的。
既然说到了李自成,那不妨就再多说几句。据说,李自成在历史书上,也就是在现行的课本上,获得的赞誉是比较高的。叫做什么李闯王。还有几句比较不着四六但是还算是合辙押韵的顺口溜也被堂而皇之的流传下来了,所谓是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城门赢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段顺口溜被某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概括为均田免粮。其实是扯淡,李自成的变民军所造成的对这个社会的盘剥与危害,远远大于当时所谓的贪官们。张献忠曾经屠杀四川读书人,李自成也不是什么善类。他们两兄弟,论起来,是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至于教科书为什么会给他歌功颂德,我想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也许,教科书是这么认为的,李自成不管出于什么思维来进行造反活动,他代表的是农民阶级,当时的大明政府代表的是封建制度。所以前者就一定是正确的,后者就一定是错误的,需要推翻的。
我只能说,持这种混蛋逻辑的人,智商都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好在我不是。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在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代,打着任何的幌子制造更大混乱状态的人,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野心家,必须除掉,才能还给这个世界一片安宁。李自成与张献忠。就是这份该死的人名单上面的杰出代表。当然,现在的张献忠还不知道在哪里拾驴粪蛋,李自成也仅仅是个驿站的小杂役。但是,这一切如果不尽早的扼杀于摇篮中的话,终究是一场大的劫难。对于大明王朝,和这个朝廷所治下的百姓来说。
不过,天道好还,可能因势而迟,然终不误。李自成这个人,在历史的的最终盖棺论定,终究只是一个流寇!
说了这么多,总有种搂不住的的感觉,其实,我这个人,就是有点义愤,小说就是小说嘛,我怎么写,各位您怎么看,干嘛这么较真呢。其实,我是最不该较真的了。我得改一下这个习惯了。不过小说家言,也未必都是不能看的东西。
俗话说的好,那叫什么来着,三分假,七分真,在正史里边不能说或者不好说的东西。在小说里面是都可以说的,我就这么说,你就这么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不用负什么责任,只是小说嘛。
说过李自成,咱们接下来还得说凌云和他小伙伴的故事,毕竟,在这个时间段这个故事里,凌云和张章是男一号和男二号。公主和丁香是女一号和女二号。那位驿丞是配角。而此刻在驿站端盘子的李自成同志,只是个龙套而已。此刻,他还只能端着盘子拿着扫帚,在驿站内往来的溜达。
凌云和张章,随便的坐下来,问在旁边伺候的李自成,你这里有没有酒,烫一壶来。在弄几个凉菜。也就是了。不必铺张。很快,酒和菜都上来了。凌云先拿过酒盅来给张章倒上,放到张章那一边,又给自己斟上,张章也并不推辞,端起来,说“凌兄,一路劳顿,本该兄弟来敬凌兄一杯的,奈何这酒,实在是喝不得。”。
凌云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他明白,张章是说,这酒有问题。凌云佯装听不懂他的话,想看看他究竟会如何处理,也就把酒杯放下了。他看着张章,一笑,意思是我明白了。张章自然懂得这个眼神的意思,也就心里神会。凌云却忽然大声说:“张兄啊,这一路之上,鞍马劳顿的,本来想喝口酒早点睡,你还不让喝,有点扫兴啊,今天你要说不出个理由来,我非得灌你几杯酒!”。
张章看着凌云这一脸无声的坏笑,简直也差点就笑出声来了。可是他还是控制住了,几天的接触中,他们已经建立了深深的默契了,张章故意大声的说,:“凌兄啊,我知道你一路鞍马劳顿,实在是太累了,作为兄弟我内心不忍啊。但是咱们在这里,承蒙驿站诸位的款待,实在是太过于周到了,所以凌兄,今天我做一个主,咱们这第一杯酒都不能喝,我想敬这里的驿丞!”。凌云心说,张章你个坏小子,是真有你的坏主意,不过,凌云自己也想看看,这个张章究竟能折腾出点什么花样来,所以他也就不再多说,只是全力的配合。凌云说,:“张兄啊,你果然是个好脾气,现在哪里有什么在任的官员愿意去和一个驿丞吃饭喝酒的呢,就凭这一点我也佩服你,来呀,去把驿丞叫过来,就说张大人请他喝酒!”。
驿丞很快就来了,他事先知道,这两位都是大官,不要问我他是怎么知道的,稍后答案就会揭晓了。驿丞单膝跪地,给两个人行了礼,“见过两位大人,不知道传唤小人前来,有何吩咐,定当万死不辞!”。
张章看着驿丞,淡淡笑道,:“驿丞大人,你说的严重了,我和凌兄路过此处,来吃你顿饭而已,有什么万死不辞的事情呢。咱们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国家的官员嘛。你也是吃皇粮的,要知道,效忠,要效忠皇上,明白吗?”。
看着这个家伙在一本正经的教训别人,凌云心里简直是乐开了花了,他都想说,原来你这个三品参将,是一个政委指导员的角色啊。原来在以前的老部队。当然也就是信王府里,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套一套的。真不像是个刀头舔血的武官,倒像是个耍嘴皮子的。
凌云就在旁边傻笑,张章知道他的意思,也不点破。他就眼睁睁的盯着那个驿丞,驿丞似乎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也没有害怕,端起酒杯来,正想往嘴边送,凌云给拦下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凌云和张章都认为酒里有问题,是驿站捣鬼,那么肯定是驿丞有问题,他必然不肯喝有问题的酒,但是看这样子,他似乎敢喝。而且,还没打算说什么别的,那么就有可能会冤枉好人。所以凌云及时打掉了他手中的杯子。
驿丞笑了,凌大人到底是爽快人。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好了,我的任务也算是我完成了,我告退了。这两句话说的让张章和凌云都是摸不着头脑了,什么就你要走了,这是说走就走的事情吗,真是的,你想就这么就走啊,你得先解释解释这个酒究竟是怎么回事。张章一把就把他抓住了。“我说这位驿丞大人,你这就要走啊,你跟我说说,这个酒,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身后一个声音传来,这个酒啊,没什么事。这声音是在熟悉不过了,这是公主的声音。公主带着丁香一起向这边走过来,事实上她们已经一个多时辰以前就到了。她们已经吃饱喝足休息了好大一会了。不得不再次感慨一次,再好的特快也干不过高铁啊。
张章和凌云对视了一眼。两个人的脑子都够活泛的,当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酒是有问题的,但肯定不是毒酒,要不然公主不会这么及时出现,也可能,这酒根本就是公主对凌云和张章两个人的一种考验,甚至仅仅就是一场恶作剧。不过,不管是什么,凌云和张章,经受住了这次考验。
不过,这杯酒不是毒酒,那究竟是什么酒,最不济估计也是个蒙汗药之类的吧。张章虽然没有行走江湖的经验,毕竟是陕西军卒出身,有做过这么多年的侍卫,经验是有的。这杯酒虽然清澈的很,但是从味道上略显不对劲,如果没有经验的话,是不会有这个敏感的直觉的。凌云没有发现。张章去看出了端倪。就这一点,就让公主和丁香都看在眼里,丁香暗暗点头,对这个小伙子又多了一分好感。
另外一点就是,这个驿丞是谁呢?他似乎很有心计的样子,处变不惊,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未入流的官员。凌云正在琢磨,公主介绍说,你们不知道这位驿丞是谁,也很正常,谁会把眼光盯在一个驿丞身上呢。周大哥,给他们自我介绍一下,认识一下,以后大家是朋友了。
公主竟然称呼一个未入流的驿丞为大哥,这说明这个驿丞,的确不是不是等闲之辈。驿丞对着两人一抱拳,“两位大人,在下周杨,曾是天启四年的二甲第三十名进士。曾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因为得罪魏忠贤,被发配至此!不过,这个驿丞做的,也算是有滋有味了了,毕竟是边陲之地,我倒是乐得个清闲!”。听说此人是二甲的进士,凌云和张章顿觉肃然起敬。
不过,他们还是不明白,贵为公主的朱芷晴,为什么会称呼一个驿丞为大哥,虽然,他是二甲进士,但是,进士这么多,这样不只是为了尊重读书人吧。朱芷晴的一句话解释了他们的疑虑。这位周大哥,是开国元勋江夏侯周德兴,周先生的后人。
张章并不知道周德兴这个名字,但是江夏侯是个多大的官他还是知道的。凌云想的比他更多。因为他知道,朱元璋之所以回去投奔红巾军,就是因为周德兴的鼓动。甚至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没有周德兴,没有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