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彻底清算(求月票)(4022字)
和崇祯比起来,魏忠贤只是个混混,这一点,崇祯很清楚,魏忠贤自己也清楚,他以为自己可以继续混下去,但是崇祯认为,事情做得差不多了,该收网了。所以,从崔呈秀被免职的第二天,崇祯已经通过自己信王府之前的属员们放出了风去,表明了自己要和阉党斗争到底的决心。
然而,竟然没有任何人响应这件事。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两位官员的对话。对话的两个人,是基层的官员。刑部的司案李自功和刑部的员外郎张三露。这两位都是最基层的干部了,虽然一个是正六品,一个是从七品。不过,在正部级单位刑部,他们的职位也只能是办事员。
这天李自功来向张员外郎汇报工作,事情就这么简单有序的进行着。汇报完了,李司案准备走人,张员外郎忽然叫住了他,“李年兄请留步!”。李自功忽然愣住了,这么多年两人同朝为官。也没见这么客气的跟自己叫一声年兄啊。“年”是指古时文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同年”,就是同科上榜的。 这种“同年”不是说年龄,只要是同科上榜的学子,就是同年,互称“年兄”。没错。这两个人是同榜的进士,只不过老张比老李混的好。
李自功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问道:“张大人有何训示?”。张三露笑道:“哪里有什么训示,公务之余,闲聊而已!”。老李心里有数,怎么前几年不见闲聊的时候呢。必然是有事。他就静观其变。果然,老张沉不住气了。开始发问,为了节省篇幅,我就不把对话一一陈述了。只说大概的意思。
老张问,皇上大概是要对九千岁动手了。老李说,是,崇祯登基,刷新吏治。老张继续说,如此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呢?老李说,静观其变。老张点点头,他已经领会了精神。两人不再说这个话题,扯起来别的事情。
他们两个,只是低级官员。但是作为京官,他们有上书言事的权力。就像那位后来被人所熟知的海瑞先生,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主事,那就敢上书言事,把嘉靖皇上骂了那叫一个狗血喷头。好在因为徐阶的保护,海瑞竟然活了下来,后来一路大火,由一个小小的举人竟然成了南京都察院都御史。问题是,海瑞不常有,徐阶,也不常有。所以,这两个小官商议的事情,就是,现在皇上放出风来要治理阉党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要横插一杠子,现在立刻上书要弹劾阉党,这样的话,如果阉党倒台了,两人必然也会受到重用。但是老李却说,静观其变,为什么呢。皇上现在的确是想清理阉党,但他能不能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魏公公的党羽现在还是强大的。现在去投机,如果皇帝扳不倒魏公公的话,那么很明显就会被魏公公给干掉,到时候一清盘,谁也跑不掉。是否升官是小事,别把命搭上才是真的。
这两个基层官员能考虑到的事情,朝廷里的大员们自然也都想得到,更重要的事情是,这些朝廷的大员里,真正干净的,也不多了,很多人如果上书要求清查阉党的话,其实无异于就是说要朝廷清查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伤不起。自从放出消息后,崇祯一直就在等待,可是等来等去,什么都没有等到。
他对凌云说,:“难道我大明朝廷,举朝上下,都是阉党不成!”凌云回答说,:“不是阉党的,也犯不上得罪阉党!”。朱由检沉默了,他知道凌云说的是事实。但是,想打架都需要一个由头,想拿掉魏忠贤,更需要一个引子。他需要这个引子,但是没有人敢露头。崇祯很苦恼,可他的苦恼很快解决了。
在焦急等待了有一个三天以后,崇祯接到了一份上书,无厘头的是,这份奏疏的主人不是官员,确切说,只是一名学生。他是国子监的监生,叫钱嘉征。这也是一名比较苦的孩子。家里穷的很。国子监那是什么地方呢,确切说就是中央大学,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最高学府北大吧。不过妥妥的比北大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国子监的监生是可以直接做官的,虽然名额有限,而且,还可以有上书言事的权力。大部分去那读书的,都是高干子弟。穷学生也有,比如钱嘉征。
没有任何人帮助他,他能进入中央大学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而且,他的文笔是相当不错的。据说,嘉征遂上疏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脧民,十通关节。又称“罄南山之竹,不足书其奸状,决东海之波,难洗其罪恶!”,最后疏曰:“伏乞独断于心,敕下法司,将魏忠贤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以彰正始之法。”有一句特别精彩:“圣主当阳,有敢言之士,万死何辞焉!”意思是:新君登基了,我们这个国家有希望了,我死都不怕了!
还是那句话,妥妥的。钱嘉征,真是条汉子!崇祯帝看到以后,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觉,那就是喜出望外了。他当即做出了最后的部署。当天,魏忠贤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找到了崇祯,啥也没做。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哭的撕心裂肺,哭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终于哭的崇祯也动荣了。当然,崇祯不是感动,是感觉比较恶心。都六十岁的年纪了,这样是不是太恶心了。哭够了,魏公公收起来这副忧伤的面孔,准备回家歇着,这个时候,变故终于出现了,崇祯拿出了钱嘉征的奏疏,递给了他。魏忠贤盯着奏疏看了半天,也没有任何的表情,原因很简单,不识字,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崇祯随意指了下面伺候的一个太监,“你,把这份奏疏念给九千岁听一下吧!”,太监答应一声,接过来开始朗读。从这封奏折开始念,魏公公就哆嗦,念到最后,几乎已经是体似筛糠了。魏忠贤没有再吱声,他看到了崇祯那嘲讽的表情,在这场两个人对决中,很明显,魏忠贤已经彻底的失败了。败得很凄惨。他没有说什么话,磕了个头走了。
回到了自己的家里,魏忠贤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想着应该怎么办,总不能等着人家上门来抓吧,现在主动自首似乎也并不好使了。那么该怎么办,走后门!魏公公最善于走后门了。
他想到了一个人,凌云!连瞎子都看得出来,从当年的信王到现在的皇上,凌云一直都是近臣,是说话最好使的人,此刻正以武渊阁学士的身份宿卫宫禁。也只有他,或许能够说得上话。所以,魏公公带着一张银票找到了凌学士。这张银票的面值大概是二十万两。按现在的人民币来说,大概六千多万。
凌云接过来魏公公的二十万两银票,心里说,这就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二十万两,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毕竟明朝官员俸禄低,一个一品官一年也不到二百两。攒二十万两就是不吃不喝一辈子也完不成这个任务。但是凌云还是笑了,据说,当年九千岁还是个小杂役的时候,曾经请奉圣夫人吃饭,一顿饭500两。现在搂了这么多年。二十万就想买条命。
凌云只是这么想,并不是因为他贪婪,是因为魏忠贤的舍命不舍财让他觉得可笑,他也并未收下这二十万两。但是他还是给魏忠贤指了一条路,“厂公啊,您看得起老凌,我心领了。这钱呢,我不能要。我给您说个人,您去找他,成与不成,莫怪老凌了!”。魏忠贤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满意的走了,走之前,他还觉得,凌云这个人是个厚道人,竟然不爱财。
此时此刻,凌云正在想的却是另外的事情,几个月前,他刚刚来到大明的时候,曾经想过,亲手扒下这个九千岁的裤子看看他这个太监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此刻这个情况,凌云又想起了当年这个有意思的想法,他无声的笑了。他确实给魏忠贤支了招,让他去找一个人。这个的名字,叫做徐应元。他是从崇祯初次被封为信王的时候就看着他长大的老太监,在崇祯那里肯定能说得上话。这是一个通常的逻辑,所以魏忠贤信了。不过,凌云的意思,并不是想帮他,因为据历史说,徐应元比较恨魏忠贤。
不过凌云还是漏掉了一部分历史没看,事态向着不正常的方向发展着。魏忠贤就此拿着这二十万去找了徐应元,不知道是因为钱能通神的缘故,还是因为别的,徐应元竟然改变了自己一贯的立场。在第二天的早朝上,替魏忠贤说情,认为魏忠贤可以赦免。
崇祯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奴才!敢于奸臣相通,打一百棍,发南京!徐应元为了这二十万银子,屁股上结结实实挨了二十棍子,去南京为朱元璋守陵去了,不过在场的凌云当时还在想,这个结局虽然比较意外,但是毕竟这二十万两还是落在老徐手里了。拿着这笔钱也算是有个养老金了。妥妥的。不过,崇祯杀鸡给猴看,也正说明了。即使是自己的近侍,只要和魏公公沾上,就没有个好。
凌云私下跟崇祯说,“如此的大奸大恶,不凌迟不足以平民愤,如果皇上不嫌弃,臣愿意前往监刑!”,崇祯看着凌云那满是期待的目光。不想给他泼冷水,但是自己现在毕竟还不能处死魏忠贤。那是先帝哥哥手里用了七年的人,自己刚刚上台,就这样清算,显得毕竟是不太好。但是这个怎么跟凌云说呢。他说,“朕初御极,事情还不能做的太绝,打发去凤阳也就是了!”。凌云没有再说话,这段他还是知道的,历史正在按着正常的轨道发展着。
魏忠贤很高兴,他毕竟躲过了一劫,去哪里,靠自己手里的钱,不能过皇上一般的日子呢。所以,魏公公开开心心的在家打包东西,这些东西大致收拾了三天吧。清理出二十辆大车来。据说还有一千余亲兵护送着,浩浩荡荡的就奔着凤阳的方向去了。
这一番的折腾,其实也就是要了自己的命了。朱由检本来就没打算放他这一马,他只要低调点,还是能躲过去的。可是他太高调了。
魏公公出发的第二天,崇祯接到了地方官的奏报,说是魏公公打包了大车小辆的,沿途安排他们住宿都不太方便。崇祯怒了,这次是真正的愤怒了,所以,在魏公公上路之后的第三天。武渊阁学士,御前一等护卫凌云,亲自到兵部传旨,下达了崇祯亲自签署的逮捕令!
其实,在出发之前,这随行的人里面,也是有点机灵人的,比如说,魏忠贤的心腹李永贞就劝他,这样浩浩荡荡,会让皇上愤怒的。魏忠贤说,若要杀我,何必今日?
再次借用明月兄的话,“今日之前,还无需杀你!”。那一个夜晚,车队到达了阜城县,一个小小的客店,早被这一千人的卫队给占据了。魏公公已经知道了,自己在京城的党羽已经纷纷落马了。朝廷的部队也已经追上来了。他顿时吓的晕死过去了。
那个深夜。他解下了腰带,拴在房梁上,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从无赖到九千岁。再被打回原形。他才知道,得到再失去,比本来没有要痛苦的多。
魏公公就这样死了,关于他的一切都就此烟消云散,卫队瓜分了财产,四散而去。崇祯很快得到了消息,下达了命令,“虽死尚有余辜,论罪!”。
死有余辜,果然是死有余辜。魏公公死前三天,崔呈秀已经提前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