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私塾联话(1983字)
焦秀见寻英不过是个村野之人,却胆敢打起教书的主意,忍不住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觉得这个衣着褴褛的年轻村夫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不屑之情表露无遗,大声笑道:“哈哈哈!不是老朽不肯帮衬你,只是这教书育人的事情不是单凭认识几个大字就能做的,那得有真才实学的本事,否则误人子弟的罪过老朽可是担当不起,小兄弟还是另谋它途吧!”
寻英见焦秀才十分瞧不起自己,不觉有些气恼。心想,一个教私塾的能有多大学问,也敢说真才实学,自己这三百年来在电子书库里看过的书,少说也有万八千,以宋代的印刷技术印成书的话,说自己学富五车,那还真是十二分谦虚。想到这里,决定灭灭焦秀才的威风,说道:“老先生说的极是,只是先生是怎样看出晚辈定会让您担那误人子弟的罪过呢?望先生赐教!”
焦秀才见这年轻人不但不服气,还说出“赐教”的话来挑战自己,便想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道:“好!好!好!不过‘赐教’也谈不上,我只出个题问你,你若答得上来,我便帮你。若答不上来,就请自便!如何?”
寻英呵呵一笑,想起数日前在双峰村同乐酒店挫败的那帮书生。从那天起,他就对古代的学问多了几分自信,虽然在应用上确实没怎么练习过,但应该还能应付一阵,说道:“好!老先生既有题,请讲!”
焦秀才捻着山羊胡须,眯着眼睛左右打量了一下寻英,干笑一声,“有上联一个,听好!七尺青布裹白丁。”说完得意地看着寻英。
寻英低头看看身上的七尺破衣,知道那酸秀才骂自己是一无是处的白丁,得好好回敬一下。但是,按普通话的标准音律来对焦秀才的山东口音,明显对不上。又想,宋代还没有普通话,全国也没有统一的发音,虽然有《韵律启蒙》,但因为没有录音设备,传来传去,早跑调了。想到这里,故意反着上联的音律说道:“三寸红舌说黄皮。”意思是说自己以三寸不烂之舌来说服这个面色蜡黄的老头,暗喻焦秀才是黄皮老头。
焦秀才听完下联,知道寻英是在骂自己,又隐隐觉得这下联的发音有点古怪,但转念一想,也许这小子那里的方言就是这样发音的,便问道:“你们是哪里人?”
赵雅虹也听出下联的古怪,又见焦秀才问是哪里人,心中明白其中原委,忍不住偷笑。心想,我把来的地方得远远的,给你来个查无对证。笑呵呵地说道:“老先生,我们是粤东潮州人。”
“哦!难怪!”焦秀才听说是粤东潮州人,他平生没去过那里,也没见过潮州人,只道潮州话便是如此音韵,不再怀疑,接着说道:“这个便算你对上了,还有一联,敢对否?”
寻英道:“敢不敢的,那要先看看你出的什么联。老先生,请讲!”
焦秀才背过双手,抬头望天,凝思片刻,念道:“廊前一女二男三人对联。请!”
寻英听完上联,心想这酸秀才既然不骂人了,那我也给他对出个好心情,毕竟现在有求于人。指着廊里正在读书的学生,依然怪声怪调地念道:“门下百徒千孙万子读书。”
赵雅虹正担心寻英对不上来,没想到又被他阴阳怪调地对上了,高兴得直拍巴掌,连声叫道:“好!好!对得好!”
焦秀才也知道这下联的寓意不错,是在夸自己的门下兴旺,颇觉高兴,说道:“这个还过得去,还有最后一联。请听好!‘书院读书郎,读出书香门第’。”
寻英听完上联眉头一皱,低头沉思,心想这上联里面又是书院,又是书郎、书香门第的,还真是麻烦。不经意间看见廊内讲台边的墙上挂着一副锦缎画,画中讲述的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勉学故事。想了想,忽然有所感悟,伸手指着那幅画,说道:“这幅画挂在这学堂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的下联就出在这画上了。”
焦秀才饶有兴致地回头看看画,又看看寻英,问道:“如何出在这画上了?”
寻英答道:“你这锦缎上有绣锦的字,挂在这里便绣来了锦绣前程,这下联便是‘锦缎绣锦字,绣来锦绣前程’,对你的‘书院读书郎,读出书香门第’,不知可否?”
焦秀才不禁满面笑容,说道:“不错!不错!寓意吉祥,老朽多谢了!”
寻英说道:“老先生不用客气,不才微末伎俩,让您见笑了。”
赵雅虹在一旁看得高兴,说道:“老先生,你说帮我们找个教书的差事,还做数吗?”
焦秀才连声应道:“做数!做数!君子一言既出,重如九鼎,岂会不做数?”
寻英作揖道:“如此,晚生多谢老先生!”
焦秀才道:“小兄弟不必多礼!这样,前日听闻南城顾员外府上的先生辞教回家了,他府上的一个管家与老朽有些交情,片刻便带你过去问话,只是你这身装束不好看,去了怕是麻烦,老朽就先借身衣裳给你,日后等你方便时再还回来。”
寻英大喜,再次作揖,“蒙老先生大力相助,晚生感激不尽!”
焦秀才将两人带到一处厢房,拿出一套书生模样的衣服给寻英更换。临出门前,焦秀才安排赵雅虹仍在厢房等着,然后带着寻英径投顾员外府上。
话说这顾员外大名顾顺才,是登州城里的大户商家,娶有三房妻妾,膝下有七子一女,前三子一女已成年,余下四子皆都年幼,故要请教师管教。先前寻英在河边听老艄公说起的登州首富,便是这顾员外,那天他还跟顾家的大公子打过几个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