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丰臣遗梦 > 第四三九章 七臣上书

第四三九章 七臣上书

    庆长六年八月十一日,一个噩耗从郡山城传出智云院病逝了。

    秀保执掌大和丰臣氏后,大力建设郡山、御东山两座山城,秀吉去世后,又将政治中心转移到了伏见城,加上在三城周边构建的防线和水寨,最终形成了“三都四线五寨”格局,同时,以郡山为经济中心、御东山为军事中心、伏见为政治中心的模式基本形成。

    虽说秀保长期坐镇伏见处理政事,将家眷接往伏见更为妥帖,但智云院在毛利氏侵扰近畿时受到惊吓,加之丰臣秀长去世后一直气虚体弱,大多时间只能卧床,在菊姬的建议下,选择留在郡山养病,并由菊姬和持子陪护照顾。

    遗憾的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最终并没有过多延续智云院的寿命,秀保遵从她的遗愿,将其与丰臣秀长合葬,一并供奉在京都的丰国神社,使得这对阴阳相隔十年的夫妻最终得以团聚。

    对于智云院,这位丰臣秀长遗孀、秀保养母的离世,全国大名都表现出了极大重视,纷纷派遣重臣前往伏见祭奠,伏见城一时间竟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也就在此时,时任太政大臣的菊亭晴季,也就是秀保侧室持子的兄长,和权大纳言、担任武家传奏的久我敦通上奏朝廷,请以秀保为左大臣,官阶也升至从一位。

    菊亭晴季虽是清华家,但长期受到以近卫氏为首的摄关家的压制,一度郁郁不得志,在右大臣之位上徘徊多年。最终是在秀保的强力推荐下,才一步步升至公家的顶点太政大臣,虽说这早已成为虚职,但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现了秀保对清华家的支持,使得摄关家不敢造次。

    久我敦通与菊亭晴季同属清华前七家,此番跟进晴季,一方面是体现清华家内部的团结,另一方面是展现自己对秀保的态度,毕竟之前他可是站在高台院一边的,如今能有此良机,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那些刚悼念完智云院的大名家臣,还没动身,便又再次奔往秀保府上,对他的升迁表示祝贺。

    担任左大臣,意味着离关白之位仅一步之遥,加之如今的关白九条兼孝不过是秀保扶植上去的一个傀儡,任由秀保摆布,随时可以一脚踢开。有人说这是为秀赖继任关白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可身在下总的石田三成心中却充满了忧虑:“这究竟是为了秀赖,还是为了他自己呢?”

    庆长六年似乎是个不安稳的年份,智云院病逝不久,坐拥出云、伯耆两国三十二万石知行的小早川秀秋也因病去世,因为没有子嗣,且作为木下家定的儿子、高台院宁宁的侄子受到秀保的警惕,加之会津之战中首鼠两端表现,都让秀保决定将他的封地纳入藏入地,委派其附近的代官进行管理,小早川氏的家臣也大都得到很好的安置,其中不少人更是直接进入了秀保的麾下。

    十一月十二日,久病不愈的前田利家终究没有撑过当年的寒冬,以六十三岁高龄病逝于位于伏见的屋敷。秀保大恸,恳请朝廷赠予从二位内大臣,为表尊敬,更是亲自护送其遗体返回金泽,这一举动着实让前田氏等丰臣氏旧臣感动不已。

    转眼间便到了庆长七年的仲夏,离开近畿一年有余的石田三成基本将下总的事务处理妥当,眼瞅着丰臣秀赖的生辰日渐临近,他便有意向秀保提请前往大坂祝寿。

    大名申请上洛觐见丰臣宗家,这属于秉礼司的职权范围,作为丰臣秀赖太傅的片桐且元正是秉礼司的司判,他当然希望石田三成尽早上洛,为淀姬母子出谋划策。可这事并不是秉礼司一家说的算,他还要将此事通过奏曹传达给秀保,由秀保定夺。

    如今的奏曹曹掾乃是长束正家,虽说九曹是为秀保做事,但毕竟之前与石田三成同为五奉行,长束正家最终未将石田三成的申请留置或者驳回,而是提交秀保定夺。

    秀保本欲答应石田三成的申请,让他率领少数家臣前往大坂祝寿,可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变化,也不知是片桐且元还是石田三成的拥趸,不知是故意造谣还是无意为之,大坂城内外开始传出石田三成即将上洛的消息,更有甚者,传闻他将接替尚在金泽守孝的前田利政担任布政司司判一职,重新主政大坂,为丰臣宗家继续效力。

    鉴于此,秀保在征询了藤堂高虎等人的意见后,认定此事是有人制造纷乱以胁迫秀保准许石田三成上洛,进而煽动情绪为将其留在大坂创造条件。最终,秀保以关东路途遥远,仅需结城秀康一人代表关东大名上洛为由,婉拒了石田三成的请求。

    得知此事,石田三成着实有些意外,加上片桐且元一直向其传递秀保在京畿压制丰臣宗家的讯息,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一方面委托片桐且元在大坂散播诋毁秀保的谣言进行造势,另一方面传书给分散各地大坂旧臣,希望能借此机会联合向秀保施压,以求返回大坂。

    九月初三,前五奉行之一增田长盛,前七手组松浦秀任、速水守久、郡宗保、伊东长实等六人,联合石田三成一起向秀保上书,希望秀保对当前盛传的谣言作出解释,并且当着天下大名的面再度对秀赖宣誓效忠,此事件被后事称为“七臣上书”。

    面对大坂旧臣的咄咄逼人,秀保愈发觉得当前的身份属实尴尬:于丰臣氏,他是毫无疑问的分家,在宗家尚在、权威尚存的情况下,即便自己当下权势滔天,注定久居人下,这点秀保尚无不适,可那些旧臣的造谣和污蔑却让他难以忍受即便自己这次宣誓效忠,他们就能信得过自己么?

    更重要的是,但凡这次低头,自己树立的威信也将扫地。有此先例,接下来可能就会有“十臣上书”“百臣上书”,战后被打压的大名也会趁机挑拨丰臣氏内部关系,一旦矛盾不可调和、刀兵相向,必会给那些野心家可乘之机,如此一来,丰臣氏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殷鉴不远,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