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恐怖小说 > 我当方士那些年 > 第二十七章 丹书铁券

第二十七章 丹书铁券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功高盖主。”越千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这样说我有些明白,朱元璋在或许还能压住徐达,但如果他不在了,徐达就变成真正天下第一,他就是想要自立为王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奇怪的是……”我揉了揉额头诧异的说。“朱元璋最后大批诛杀功臣,却唯独没有杀徐达,这是为什么?”

    “哥,谁说朱元璋没杀徐达,说书的不是说,徐达背上长了毒疮,忌吃蒸鹅,朱元璋便派人慰问徐达,并且御赐蒸鹅一只,徐达明知道不能吃蒸鹅,但不得不吃,当着使者的面把蒸鹅吃干净,当晚,徐达就毒发而死。”

    “这是野史,不过坊间这个版本倒是流传很广。”越千玲说。

    “这不可能,都是后世杜撰出来。”我想都没想摇头否定。“一代帝王要杀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必搞这么多花样,这样一来反而让朱元璋背千古杀忠良的骂名,何况朱元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胡惟庸和蓝玉一案,朱元璋前前后后杀了十四年,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四万五千余人,朱元璋朱笔下面就四个字,谋逆造反,他真要杀徐达还需要赐鹅。”

    萧连山喝了口水,也回头看看胜棋楼大为疑惑的问。

    “那就奇怪了,朱元璋诛杀功臣是为后代扫平障碍,可为什么偏偏不杀天下第一的徐达呢?”

    徐达谨慎所谓伴君如伴虎,他应该也知道朱元璋的个性,所以在朱元璋面前慎言慎行,到后来甚至连话都不说,因为他深知说多错多的道理。”我指着对面的胜棋楼不慌不忙的说。“可在这莫愁湖,生性沉稳谦卑的徐达也有骄矜的一面,居然摆下万岁局虽是博得太祖龙颜大悦,但不难看出徐达最终还是触及了朱元璋多疑猜忌的底线。

    一笑赐封湖山候。

    这话真正的意思或许应该是朱元璋已经笑中起杀机,赏赐莫愁湖和胜棋楼只是试探徐达,以徐达的谨慎断不会要,可最终他还是要了,官场如棋局,荣辱祸福,瞬息万变。

    棋何能胜,因残棋误投一子,致教此局全输。

    徐达赢了棋局,却输了朱元璋对他仅存的信任。

    想到这来我重新拿出抄在纸上的对联,目光落在横批的那句话上。

    “天下公道……或许朱元璋为什么没杀徐达的原因就在这四个字里面。”

    “天下,哥,我想起来了,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慈恩寺地宫里面,曾经看见过三支箭,当时你告诉我们,这三支箭让朱元璋称帝!没有这三支箭,朱元璋建立不了大明!”

    “对啊,那三支箭是兵符,统兵大将正是徐达,朱元璋将手中兵马交予徐达节制,平定天下后,徐达折断三支箭,形同于毁掉兵符,也表示自己并无二心……”我说到这来忽然愣住,再看看手里的横批喃喃自语的说。“这难道就是天下公道的意思?!”

    “对啊,九龙公道杯是寓意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徐达折断三支箭形同交出天下,知足者水存所以朱元璋诛杀那么多功臣唯独没杀徐达。”越千玲眼睛一亮很欣喜的说。“而徐达在这莫愁湖一时失态忘了君臣之间的底线,不但骄矜摆下万岁局,而且还接受了莫愁湖和胜棋楼,贪心者水尽……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也到此为止了,这就是天下公道的真正意思。”

    到现在我们算是真正解开两句对联和横批的含义,可是我还是不明白朱元璋既然是想留明十四陵的线索,怎么会牵扯到徐达身上,对徐达信任与否又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系?

    “如果按照你们这么说,我还是有件事不明白。”萧连山一本正经的样子。

    “什么事你不明白?”我喝了一口水问。

    “朱元璋诛杀忠臣是因为对他们不放心,既然徐达在莫愁湖赢了棋,输了信任,可为什么朱元璋到最后都没杀他呢?”

    “对啊,封赏莫愁湖给徐达的时候,还没肃清胡惟庸和蓝玉,如果朱元璋已对徐达起了杀心,为什么在后来的胡蓝之狱里并没牵连徐达呢?”越千玲也大为不解的问。

    “这个我也想不明白,朱元璋留下线索是让后世帝王明白,徐达是可以杀,但他却没有杀,至于为什么没杀徐达的原因,或许才是明十四陵真正的线索!”我想了想很冷静的说。

    “这个徐达还真是命大啊,都这样了朱元璋也没杀他,就他这样就是有免死金牌也保不住啊。”萧连山淡淡一笑说。

    “你还别说,徐达还真有免死金牌。”越千玲喝了一口水回答。

    “徐达有免死金牌?”萧连山好奇的问。

    “明史里记载,洪武二年朱元璋封功臣,定制丹书铁券,其制如瓦,就是说样子像明代的瓦片。”越千玲毕竟是学考古的,对明史看来相当熟悉。“我记的原文是这样说的: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

    “别文绉绉的,你还是简单点告诉我,这后面几句是什么意思。”萧连山问。

    “就是说,丹书铁券的反面铭刻个人生平和功勋,正面铭刻赦免的次数,字体是用纯金漆刻,一共准备了九十七副,分左右两边,左边给有功之臣,右边存在内府,如果需要用的时候,两者合在一起,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赏功臣,一共三十四赐丹书铁券。”越千玲心平气和的给萧连山解释。

    “徐达真有免死金牌!”萧连山很意外的瞪大眼睛。

    “他不光是有,而且免死两次,儿子还能免死一次。”越千玲回答。

    “有这玩意当然死不了,犯错了把免死金牌拿出来,谁还敢杀啊。”

    我淡淡一笑,转头看着萧连山说。

    “看来你还是不明白朱元璋赏赐这些丹书铁卷的真正意思。”

    “赏赐免死金牌还能有其他意思?”萧连山疑惑的看着我。

    “千玲,你对明史应该很了解,你给连山说说,这些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后都是什么结局。”我对越千玲笑了笑。

    “李善长,免死铁券2张,己身免死两次,子免死一次,最后全家七十余人同时处死,蓝玉,世袭免死铁券一张,结局是灭门,株连一万五千余人死……”越千玲转头对萧连山很淡定的说。“太多了都不用详说,反正最后就一个字,死,朱元璋一共封赏了三十四家丹书铁券,幸免于难的只有两家。”

    “啊,这不是扯淡嘛,给了免死金牌一点用都没有,翻脸照杀无误,这算什么免死金牌啊。”萧连山大吃一惊的说。

    “这群功臣平日都是战战兢兢恪尽职守,可一旦有了丹书铁券,就认为有了护身符,不知不觉中会变得的有恃无恐,这就是朱元璋赏赐丹书铁券真正的用意,这群功臣如履薄冰的时候不会犯错,但是松懈下来朱元璋要找一个诛杀的理由就简单多了。”越千玲淡淡一笑回答。

    我点点头,正想说话忽然想起刚才越千玲说的一句话,愣了一下皱着眉头说。

    “不是两家,是三家!所有得到丹书铁券最后没被诛杀的除了华高和汤和外,还有徐达!”

    我连忙走到亭子外看着对面的胜棋楼恍然大悟的说。

    “徐达在莫愁湖并不是让朱元璋龙颜大悦,是让朱元璋起了杀心,而朱元璋留下对联是想告诉后世帝王,不杀徐达是因为天下公道,因为徐达有丹书铁券,免其一死。”

    “可这和明十四陵有什么关系呢?”越千玲疑惑的问。

    “你们怎么还不明白,朱元璋留在对联里关于明十四陵的线索就是赏赐给徐达的丹书铁券!”我兴奋的大声说。

    “明十四陵的线索在丹书铁券里……”越千玲刚瞪大眼睛露出欣喜的表情,慢慢又黯然下去。“明代丹书铁券传世极少,而且分左右两边,这都几百年了,不要说找到徐达完整的丹书铁券,就是找到其中一半也不容易啊。”

    “不要去找徐达的丹书铁券,朱元璋一定也会想到丹书铁券也有会遗落的可能,所以他不会把线索放在丹书铁券上。”我淡淡一笑胸有成竹的说。

    “你刚才还说明十四陵的线索在……”越千玲停顿了一下,恍然大悟的笑起来。“是丹书铁券上的铭文,这些都记录在明史中,会一直流传下去,永远也不会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