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佛教的文化渊源在印度,而禅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的文化渊源在嵩山,在被誉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
话说,少林寺落成三十多年后,即北魏孝昌三年,菩提达摩遵西天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罗之嘱,为将佛陀正法血脉传回中国,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
达摩落迹于此,终日面壁,一晃九年,终得证道。
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久而久之,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横空出世。
《易筋经》其实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
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
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
说道这二祖慧可,还有一段令人警醒的故事。
那时候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僧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拜谒。
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
神光并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当自勉励!”
时置寒冬腊月,漫天大雪纷飞,夜幕降临,神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及至天明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
达摩这时才开口问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泪流满面地说道:“只愿和尚慈悲,为我传道。”
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
神光明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
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
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而建。
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
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
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
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
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
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