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言情小说 > 辛夷传 > 第三十四回 皇城司命消汴河边 知制诰后殿报丧事

第三十四回 皇城司命消汴河边 知制诰后殿报丧事

    契丹使者要关南十县作为回赠,实在令杨太后难做。眼下大事未竟,便要先允诺了这般辱没老祖宗的要求,就算是心中再多恨,也不敢轻言答应。杨太后阖眼拨弄着手中的佛珠,噼啪作响,眼皮微微抖动,心绪烦乱。

    “若不答应,要如何才能继了章献的位置?”杨太后终究只能问出这样一句。

    祖筠只是小小侍女,也唯有劝一句:“这便要看娘娘心中的大事,可否经得起交换了。奴婢明白,娘娘到时候要面对的,不只是割地之耻,还有朝中大臣的质疑。”

    杨太后又垂眼望珠串,休声沉思,任谁都看得出她心中的犹疑。“台谏官可风闻言事①,只消听到一丝与老身有关的传言,定会以此为要挟,绝不善罢甘休。“她缓缓说着,不像是说给祖筠,更似在警告自己,”到时候就算老身真真正正得了皇太后②(此注解很重要)的尊位,也不会好过。”

    祖筠心中感叹“这又何必”,遂想最后劝她一劝,开口道:“那”

    杨太后知她的心意,伸手打断,抬头望向桌上烛火:“没得拖了,再说什么,现在应该都已迟了。”

    同一时刻,赵祯于后殿中正起身准备回福宁殿歇息,忽然阎文应进来报:“官家,有庆州来的札子③!”

    赵祯一惊:“速速呈上!”

    他坐回御榻,心道:“从未听说过庆州地方有什么事,莫非西平府造反了?”

    话音才落,只见一军装打扮的人从外面进来,看到赵祯,合拳作揖道:“陛下,庆州急起兵祸,老幼千余人夜奔渭州逃难。”说完,递上札子。

    赵祯打开翻看,禁不住骇异,手上抖起来:“果真有此事?自赵继迁战死环州后,已经二十余载没有战事,怎么来的兵祸?太宗时候不是有设团练(官兵民兵合练)在那边,现在去了哪里,怎么挡不住?”

    军装人道:“昨日晨间,有驻扎的士兵望见从横山处过来一队人马,看打扮是西平人。驻扎的士兵上前阻止,不许他们跨过横山,不料却惨遭杀害。这些年因西平安定,没有增派精兵强将,是故守边人员不足,实在没能抵住那些人。”

    “你说只有一队人,会不会只是过山扰民的暴徒?”

    “庆州的兵士常年驻守,大都听得懂西平话,活下来的兵士说,带头的那个人对同伙讲,增援马上就到,由此看来他们并非一般暴徒,而是先锋无误了。”

    赵祯瞠目结舌,料不到赵元昊的行动如此迅速,连亲父丧期都不顾,这就挥兵南下,心中怕道:“这莫非是早有准备?就是冲着我实权未固,特意夺权来了?”

    又急忙问:“你是从庆州过来?来得时候情况如何?”

    对面说:“来得时候,那批人已然逼近庆州城外。卑职往东京赶来的路上,见到当地百姓都快一步,早就收拾好行李奔向渭州了。”

    此时,慈寿殿里。

    祖筠伺候杨太后盥洗,心中却放心不下,问:“却不知那些契丹人靠不靠的住。”

    杨太后沉声道:“纵使明日不答应他们,庆州那边也不用担心。对契丹人来说,侵犯边境是常有的事。何况这些年西平势力做大,契丹也不得不命兴平公主与他们和亲,此刻给他们一个机会挑拨西平与大宋的关系,又何乐而不为。”

    “就怕他们不能把话传好,再暴露了。”

    杨太后轻笑一声:“话不用他们来传。”

    后殿中。

    赵祯问:“延安府,凤翔府的兵力能否赶上?”

    对面称:“昨日就已经派人到那边去请兵,此刻应该已经回到庆州了。只是”

    “只是什么?快讲!”

    “只是卑职赶来之前,听都部署提过,这些年辽国频频犯境,大部分的兵力都调往真定府与河间府,只怕延安府与凤翔府‘诸将失期,士卒空乏’。因此还派了人马去太原府请求增援,可太原府相比路途远些,不知道此时是否已经赶到。”

    赵祯心中烦乱不堪,身子软在御榻上,额前竟急出了汗,手心也逐渐湿漉。他才从章献的手中拿过实权,这些年的军事部署一向由章献掌握,他极少参与,如今章献已崩,更不晓得如何裁定。赵祯因唤阎文应进来,让他即刻去传知枢密院事④王鬷(zōng),与签枢密院事王德用来。

    阎文应得令,片刻不敢停留,赶忙出宫请人。

    赵祯又问:“可知太原府兵力到达前,庆州能抵御多久?”

    “这要视西平派了多少兵力而定。只是这些日子,庆州城内民心早已不安,卑职只怕会有内乱发生。”

    赵祯疑道:“为何说这些日子,难道庆州地方早就知道西平会来犯境?”

    对面说不敢回答。

    赵祯说:“你从实答我便可,不会有怪罪。”这节骨眼,还有什么更忧烦的事?

    对面这才道:“陛下可还记得太祖时候,司天监的苗昌裔?他当年看过了永昌陵的风水后,对太祖身边的王都知说‘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

    赵祯闻言,拍案而起,喝道:“这是谁告诉你的!这般妖言,早就已经断在宫里!”

    对面赶忙跪下:“卑职也是才听到,这些天来,庆州一带不知为何,人人都在传这句,说得煞有介事,就似就似朝廷要变天。百姓都在担心战乱会起,所以这次西平的人马到来,他们才能这么快的收拾好,往渭州赶。”

    慈寿殿。

    锦瑟敲门,杨太后让她进来。锦瑟于是疾步走到杨太后身边,轻声道:“娘娘,有人瞧见阎文应从宫门出去了。”

    杨太后点头知道,又让锦瑟出去。

    祖筠正在替杨太后梳头,问:“阎文应是去请人?”

    杨太后说:“官家毫无治国经验,这种事他应付不来,必会请枢密使来讨论。此刻枢密使应该也接到了军情,老身估摸着,他早就已经在进宫的路上。”

    祖筠道:“来报军情的那个人要是露了马脚可怎么办?”

    不知杨太后还有何打算,且听下回分解。

    ①风闻言事,宋朝台谏官权力很大,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②皇太后。章献死时,曾留下遗诏,要赵祯尊杨太后为皇太后,且要给予杨太后垂帘听政的实权,可以参加军国大事。但此时杨太后还只徒具太后虚名。

    ③京外官员的前两府大臣,以及军情急务者,允许使用札子上奏。

    ④知枢密院事职掌全国军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