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赵祯听了颢蓁这一阵分析,心中虽然认同,嘴上却取笑道:“你若不是皇后,说了这么多议论朝臣的话,自当是女谒之一了。”
颢蓁正色道:“妾身纵然身居坤宁殿,妄议朝政亦是女谒。只是天子以四海为家,天下的事皆是陛下的家事,陛下想提拔一个亲近的大臣,都要替天下万民考虑。妾身,虽只是章献娘娘定下来的,却始终是陛下之妻,是天下之后,身居此位,怎敢一簧两舌,妄言谄语?陛下是当世明君,是非对错心中必有衡量,妾身才敢讲出心中所虑,若非如此,妾身已是大罪之人。今日陛下若觉得妾身有半点想干涉朝政的意思,则处罚任之。”
赵祯见她说的情深意切,心中很是宽慰:“我昨日来向你提起女谒一事,当真是想着你与章献太后的关系,因此有许多顾虑。如今你已言明至此,我又怎会再有所怀疑?”话既讲开,两人都放下芥蒂,一夜过去。
次日恰逢九月初一,于是举行入閤仪①,因此不在前殿上朝,改为在文德殿接受百官朝拜。
赵祯在坤宁殿梳洗完毕,颢蓁亦亲自帮他打点靴袍。出了坤宁殿,乘上御辇,往长春殿过去。
没多久到了殿前,殿前都虞候胡培安从殿里出来,告诉赵祯外面的文武百官已经在文德殿的殿廷东西站定。
不一会儿外面有人报举了“官齐”的牌子,派人送到这边,赵祯于是从御辇上下来,准备入殿。
这边文德殿里,先是武官担任的枢密使上前,候着赵祯从长春殿出来,到御座上坐下,开始阅读呈上来的章奏目录。
此时众亲王,武臣依次向赵祯两拜。
接着,吕夷简率晏殊等人向赵祯七拜。
然后文武百官入殿,再七拜。
拜完后,群官依次退出文德殿,到殿廷外面站立候着,只留重臣于殿中。
赵祯问过可还有事要奏,见无人说话,道:“你们要是没事,那朕有事要宣。”众臣见赵祯语气不善,不知将会怎样。
赵祯命吕夷简替自己下旨,吕夷简上前,接过安排,看了眼道:“枢密使张耆上前。”
张耆于是站出来回道:“臣在。”
“张耆罢为左仆射,护国节度使,判许州。”
张耆大惊,道:“陛下!臣并未”
吕夷简不等他回嘴,便接着宣读:“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枢密副使范雍,枢密副使赵稹上前。”
四人面面相觑,却只得出列:“臣在。”
“夏竦罢为礼部尚书,知襄州。陈尧佐罢为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范雍罢为户部侍郎,知荆南府。赵稹罢为尚书左丞,知河中府。”
读至此处,殿中所有官员十分震惊,纷纷道:“陛下,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吕夷简大声命令众人肃静,继续道:“参知政事晏殊上前。”
晏殊全然不知自己做了何事,但也只能出列:“臣在。”
众大臣忙道:“陛下,罢相一事使不得啊!陛下,请三思!”
吕夷简不理,仍道:“晏殊罢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
晏殊听了,不动声色,只瞧向吕夷简道:“吕平章事,缘何如此?”
吕夷简看向赵祯,赵祯冲他颔首。吕夷简于是道:“我日日于朝堂之上,眼见陛下圣政日新,每有良策却不可施,心中实在可惜。如今陛下选人,大都出自茅庐草堂而非乡绅,这是极大的盛举,本是好事。然而章献娘娘垂帘这些年,提拔了许多亲信把守重位,亲信的亲信也把下面的官职占满了。使这些努力考取功名,想要报效朝廷的有志之士无法求得一官半职。而朝堂上这些大臣,也未必各个都是在其位,谋其职者。只是以陛下聪明,必然知道何人以邪说来抵抗正论;何人妄称祸乱,实是想撼动朝廷;何人以结党营私,何人攀附亲贵,何人是忠者,何人是奸者。陛下如今愿意明判是非,断然行之。你们若小不忍,则会害了大政。”
晏殊道:“吕平章事讲得没错,只是为何臣等便是奸者?”
此时朝中群臣骚乱异常,劝诫之声不绝于耳。赵祯挥手命众臣安静,道:“忠奸之事,你们问过吕平章事就可以了,如今朕尚有一事未决。同平章事吕夷简上前。”
吕夷简一愣,心中一阵不详预感,亦不愿转身上前。晏殊瞧着,冷笑一声,对吕夷简道:“平章事,陛下要你上前听命呢。”
吕夷简慢慢转过身,不解的望向赵祯,却见赵祯并不瞧他。于是合手躬身道:“臣在。”
“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判澶州。”吕夷简站在原地,似五雷轰顶,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赵祯这才看向吕夷简:“吕夷简,你自己已说得如此明白,还不快快领命?”
吕夷简这才明白过来,自己着了这年轻皇帝的道儿,太阳穴上青筋毕露,眼角抽搐,咬着牙,一字一顿道:“臣,武胜节度使吕夷简,谢陛下!”
赵祯点头:“你虽是罢为武胜节度使,亦替朕宣了方仗吧。”
吕夷简只得称是,回身喊道:“中书公事,臣等已具文。”遂率领众臣从殿门出去了。
赵祯来到偏殿,周成奉上来报素琇已经回来了。赵祯十分喜欢,赶忙命人将素琇带来。素琇过来向赵祯道了万福,又说前面采的木犀花没能来得急泡着,都已不能用。赵祯亦觉得无妨,只让她快快疏解了自己涩痒之事便可。
另一边慈寿殿里,颢蓁率着众妃向杨太后请安,说到赵祯准备以长宁节礼仪做二宴合并,只在琼林苑设宴宗室,杨太后也未有不悦。讲了一阵后都各自回去了。
拂玉伴着苗匀婉回到薰兰阁,才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笑声。掀开帘子进去,却是苗匀婉的娘亲,赵祯的乳母,齐国夫人许氏在与众宫女内侍说笑。
不知众人在笑些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①入閤仪,每逢初一十五,皇帝不适合上朝,便会在内殿朝见群臣。由唐朝开始,至宋朝发展成一种百官朝见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