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常说,生活远比小说来得更精彩。
那是因为,有时候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远比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事,更奇葩,更光怪陆离。
有时候,也有人说,生活并非小说,要面对现实。
那是因为,生活并不像小说,虽然有时候会出现,远比小说更为奇葩和光怪陆离的事,但是更多时候,生活总是平静、而又枯燥的。
不像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那般,生活中总有波澜壮阔的画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精彩总伴随左右。
所以说,当张君宝问起顾易,这学期有什么目标和计划的时候。
顾易,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走过初见的九月,相逢十月的欢喜。
十月的杂园,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微黄的枝叶,摇曳着丰硕的果实。
这是一场丰收的盛宴,杂园第一年的试种,或许一开始并没有人看好,但是在七班的全体学员,一次次的劳作与付出中,每一天都在朝着好的方向改变着。
或许土地不够肥沃,或者作业不够科学,或许还是不错的!
原来并不看好的学校师生们,如今也多了许多关注的目光,或许是惊讶,或许是新奇。
“原来,他们真的能成功啊!”
每天值班的七班学生,最近发现,杂园的路口,似乎时不时的多了些张望的影,有学生的,也有老师的,好像、似乎,这其中还隐约晃过了他们的校长,梁皓的影。
“翁老师,你们班的那些个学生,真的都是怪胎啊!怎们好像,干什么事,都能成功呢!”办公室中,有去偷偷看过杂园的老师忍不住叹道。
“我也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旁观者,或许是,只因为真的用心去做了吧!”翁燕笑笑。
每一件事的成功,从来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作为七班的班主任,她是知道顾易他们一群人,是怎么一点点的,把那个一无所有的杂园经营起来的。
荒芜的空地上,顶着炎炎的夏,一点点的除草、焚烧,将草木灰撒回土地,将土中的碎石一块块,一颗颗捡出来,丢到边上。
开垦、除草、播种、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每一件事,都不是他们这个年纪的少年,能沉得下心来做的,能吃得了苦做的,可偏偏他们却都坚持了下来。
“哎!翁老师,你等等啊!你们班的玉米快收了吧,能帮我跟你们班的学生说一声,我买个几斤,家里人都喜欢吃的。”
某天,翁燕走在学校的走廊上,梁浩迎面走来,忽然叫住了她,竟然是要她帮忙问学生买玉米。
而在梁浩之后,又陆陆续续的有些相熟的,又或者是不熟的老师,都纷纷向她提出了同样的请求。
“燕姐,你是说,学校有许多老师都想拜托你,从我们这儿,买些玉米黄豆之类的?”顾易,有些哭笑不得的望着,特地将自己喊道教室外的翁燕。
“谁让这年头,想吃口干净菜,都这么难呢!”市场引导经济,这年头,也就家住农村,或者长辈还有生活在农村的家庭,还能吃上口干净健康的菜。
菜市场门口,偶尔那些老头子挑来的带着土的,倒还能抽个奖。
顾易他们班种下的这些作物,倒不是说真的有多好。
什么有机生态无污染!
施肥好歹还是有的,不然土地肥力不够,药水倒是从来不打的,还有学校的自留土地,也还算僻静,周围也没有什么污染源。
怎么说,也都算是一口,干净菜了。
“这样吧,买就不用了!这里的作物,我们已经跟大食林谈好了,到时候他们会负责收购的。”
“玉米呢,亩产还算不错,我们拿出一部分,给每个老师分个五六个回去,其他黄豆、芝麻之类的,等小胖子家的大食林,帮忙加工成成品了,我给每个老师,都留上一件怎么样!”
“也算是,感谢学校老师们,对我们这项实践活动的认可和支持。”
顾易笑了笑,没有答应翁燕的采购要求,反而表示要送。
“呵呵!然后呢?”翁燕笑着看着顾易。
她这个学生,这么久相处下来,什么脾早就摸的一清二楚了,从不做亏本买卖,商高智商更高。
“哈哈!”
“这不是丰收喜悦吗?同学们的高涨,学校之前给圈的地,有些不够发挥啊!后面不是还空着那么多吗?”
“我们觉得就这样荒在那里,可惜了!我们七班的同学们,很乐意,无偿的为学校开垦一番。学习和发扬一番,南泥湾开荒的精神。”顾易有些假装尴尬的笑道。
十月的秋风,卷着动人的旋律,小山的山径上,铺上了一层细碎的落叶。
“一队!一队!三号玉米地,把货都丢出来。”
“注意,挑穗黑枯的,手指掐一下。”
“女生一队,负责收集。男生二队,搬运!三轮车,在山道的门口,两人一组轮流抬出去。”
“三队男生,收割黄豆!四队男生,准备割藤!”
杂园之中,一道胖胖的影,站在高高山岩上面,一手叉腰,一手指天,晃动着他那肥硕的手臂,大声卖力的吆喝着。
三轮车是从大食林里开过来的,今天这里的大部分产出,都将送到大食林储存,后续,也将由大食林,代为加工,所收所取,皆以货抵货。
糯玉米,需要分批采摘,更适合蒸着吃,黄玉米则可以等到成熟,一次采收,加工使用。
小三轮,转的飞快,跑了一趟又一趟。
四亩玉米地,亩产大约500公斤,体形圆正,颗粒饱满,没用多少化肥,顾易他们特地控制了植株的数量,以保证质量。
这一通清场,直接干掉了一千多公斤,估计剩下的也就五六百公斤了。
黄豆是直接打了捆,用皮卡车拉走的,还要太阳暴晒取粒,当然这些也都是由大食林去完成了。
红薯割去藤蔓之后,还要等上两三天,到时候,一大波男生背着锄头,就又是另一幅样子了。
收芝麻,也是一样细活,也单独安排了一个傍晚。
五百斤,带着阳光谷物香气的玉米,被留在了学校,当天晚上,七班的全体学生,便吃到了来自大食林特地准备的犒劳夜宵。
腾腾的,蒸好的糯玉米。
他们自己种的!
甜甜糯糯的香气,在七班的教室门口,久久的不曾散去,羡煞了周围班级的学生。
“真香!”
“真甜!”
这份滋味,或许也会,久久的存留在他们未来,时光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