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修真小说 >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 364、【阳寿】

    方长回应道:“在下名叫方长,来自中原宁河府。”

    三人起身重新见礼,再次坐下。

    城隍踟蹰了下,伸手拽过旁边的小碗,吃完了那两块油炸臭豆腐,而后叫过差役,递过去让其洗刷,才松了口气。

    他有些自嘲地说道:“方上仙莫要见笑,我只是有些喜好此物罢了,但是平常不好自己去买。文敏知道此事后,偶尔过来时候便带上一份,让我满足下口腹之欲。”

    方长点点头笑道:“此为常事,这几年我走过了不少地方,每至一地,但有闲暇总要去品味下当地美食。从这方面来说,我与厉城隍乃至梁主簿,是同道中人。”

    既然提到了旁边的梁文敏,三人间的话题便自然到了他身上。

    他正在府城里面任主簿之职,不过义军们新势力初定,又没有过多沿袭前朝旧规,官职权责划分尚未明确,所以他还兼职了许多之前有的和之前没有的事情,常年在外面巡视。

    作为府里经济最为活跃,并且占据了较大税收比重的地方,这处集市是他经常来的地方,故而也常有机会来城隍处探访。

    方长好奇问道:“梁主簿和厉城隍是如何相识的?按理说,凡人和神祇之间,应当没有多少直接接触的机会才是。”

    梁文敏眼神有些陷入回忆,他缓缓讲述道:

    “我其实就是本地人士,年少时候是个浪荡子弟,平日里呼朋唤友,游手好闲,还时常惹事。”

    “后来遇上些事情,结果是‘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那些狐朋狗友一个伸手的都没。受到此打击,方才知道之前的天真,顿觉之前所为可笑?遂有了模糊志向?于是向周围乡里所称颂的贤人去请教。”

    “得到指点后,我借着以前上私塾的底子?卖力气赚钱买书来读?又四处寻人请教,几年后竟有所成?于是参加科举,得了个末流功名?补为小官。结果?由于我太过清廉,被同僚、上官、手下同时排挤,事情做不下去。”

    “后来久困,干脆辞职不干?回乡里来。只是骤然失了生活目标?变得有些厌世,终日里纵情山水田园。前年秋天,我正在自家那几亩田里干活时候,恰逢厉城隍外出巡游,看到我与众不同?因好奇上来搭话。”

    “结果我那天福至心灵,简单闲聊后?叫破了厉城隍身份,恰好性格相投?便成为朋友,经常互相拜访。后来此地起兵灾时候?也是厉城隍庇护了我?让在下免于蒙难。”

    “后来义军前来?涤荡宇尘,还了此地一片太平。我见他们行事规矩,便报上自己曾经经历,投身做了个主簿,每日间忙碌倒也过得很充实。每过一段时间,我便来此处拜访下厉城隍。”

    方长点点头,赞道:“浪子回头金不换,梁主簿这番经历,也算是传奇事情了。不过,阁下身为凡人,来拜访的时候,是如何进来的?”

    “点上一束香烛,城隍便知道我来了。”梁文敏笑道:

    “如今有了这些见识,神仙之事,已经不再是秘密,甚至自诩有几分眼光。但依然没想到,在小摊上碰到的人,竟然是仙家当面,之前丝毫不能识别出来,是在下走眼了。”

    旁边厉城隍则插言道:

    “正常,方上仙修行已臻化境,甚是神异,便是我也是先意识到来人不凡后,才察觉到异样。”

    有阴差候在门口,见里面几人将杯中茶水喝完,便拎着壶上前添了一圈,再次退下。

    方长端起茶杯品了下,放下杯子说道:

    “今日前来时候,看到城隍庙里面也有兵灾痕迹,外面街道上更甚。听描述,此处之前很是混乱?”

    梁文敏苦笑了下,用本地软绵的口音说道:

    “可不是嘛,短短几个月,府城上面的旗帜变换了六七次。自从之前州府官员忽然作风怪异,后来干脆起兵互相攻打之后,但凡手里有些恶徒的,皆聚集起来携裹百姓,妄图割据一方。”

    “那些来来往往旋起旋灭的‘大王’们,各个无恶不作,有的四处掳掠,有的贪财暴敛,有的荒淫无度,下面的兵士们更是不堪,各地百姓苦不堪言。刚刚说了,我还是在城隍庇佑下,才免了杀身之祸。”

    城隍舒了舒身子,叹道:

    “我在这里任职已经有三百余年,从未见过如此混乱的景象,只是我职权所限,没法太过干涉俗世事情,着实让人痛心。”

    “还好现在的义军打了过来,将那些草头王们一扫而空,又纪律严明、行事有度,俨然新朝气象。按照书里所说,这是改朝换代的势头,往往在王朝初期才会有这种法度井然之貌。”

    “也不知道义军们以后会不会得天下,他们能否将这份法度长久保持下去,也是未知之数。不过,此事甚难啊……按照经验,世事终究会败坏下去,或许有某些规律在其中,可称之曰道。”

    旁边梁主簿道:

    “我如今已经在义军中任职,接触的更多些,如今这里的户口赋税,只有以前的四成,估计还要数年才能恢复。义军中确实纪律森严,又吸收了许多仁人志士,如今这幅样子很好。”

    “按照以前历朝情况,吏员还是会多以本地人为主,主簿之职甚至可以传家。不过上面正在商议,使用异地为吏之策,若是施行,估计会让败坏速度慢上许多,毕竟地方败坏往往自吏治始。”

    “只是如此一来,我或许不久之后就会被调到远处,不知道能常来此处探望的时光,还有多久。”

    厉城隍安慰道:

    “路途不怕遥远,我们大可以使用书信往来交流。我们神祇长生,时间多得很,梁主簿你也尚有六十一年阳寿,只不要不出大意外,我们之间的朋友缘分还有很多年。”

    城隍庙里面,虽然存放着治下所有人的阳寿,但那只是理想值,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毕竟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事情注定不变,人们的行为不是,行事结果不是,阳寿自然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