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绾绕过屏风时,正好听到王妃说话,难得的带了几分怒气,“太后到底想做什么?!”
李妈妈站在一旁,劝道,“王妃,您还怀着身孕,切莫动气伤胎。”
王妃深呼吸,可脸上的怒气不减反增。
姜绾迈步进去,清兰郡主唤道,“大嫂。”
“出什么事了?”姜绾问道。
清兰郡主叹息道,“太后掴掌了懿德长公主一巴掌,还要把长欢郡主许配给护国公世子。”
太后在刑部的所作所为已经影响皇室的名声和威望了,太皇太后得知此事,更是气的头晕目眩。
当时懿德长公主就在太皇太后那儿,亦不齿太后作为,便去找太后。
懿德长公主虽然是太后亲生,但因为从小在太皇太后膝下长大,和太后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厚,太后本就介怀这事,现在懿德长公主因为太皇太后来指着她,太后更是气的不轻。
懿德长公主觉得成王已经死了将近二十年了,太后也年岁不轻,就算那些宫女留下了子嗣,太后又能照拂多久?难道太后还想扶持那些强求来的重孙儿?
这样的太后,让她觉得可怕。
太后气的面目狰狞,她觉得自己女儿是因为太皇太后的怂恿,才和她这个生母这般生分,这要不是她亲生女儿,就冲这般忤逆,太后必打的她皮开肉绽不可!
更让太后耿耿于怀了十几年的事,便是当年懿德长公主的婚事她没能插手,太皇太后挑选的驸马,她这个太后生的女儿,嫁的驸马不仅不是站在她和成王一派的,甚至对立!
每每太后想起成王,都在后悔,若是当年懿德长公主的亲事由她做主,所嫁之人能助成王一臂之力,成王或许早登上储君之位了,未必会被人害死在立储前夕。
懿德长公主的亲事太后后悔了半辈子,如今长欢郡主早已到了及笄之年,该许人了,懿德长公主却一点不急,还经常去靖安王府陪王妃解闷,太后猜测懿德长公主是不是想把长欢郡主许配给檀越。
嗯,太后猜对了一半,懿德长公主频频和王妃往来,确有结亲之意,但懿德长公主看上的不是檀越,而是才认祖归宗的真靖安王世子傅景元。
这一下,可是把太后气的不轻。
太后反对这门亲事!
她要把长欢郡主许配给护国公世子。
京都世家少爷不少,身份能和长欢郡主配的上的世家子弟两只手都数的过来,头一个被懿德长公主否决的就是护国公世子,现在太后要把她女儿许给护国公世子,懿德长公主能同意?
太后要扶持那些强求来的孙儿,懿德长公主能做的只是劝说,劝的动最好,劝不动也只能看着太后作死,可要拿她女儿的终身大事来给他们铺路,懿德长公主绝不答应!
母女吵的不可开交,太后要下懿旨赐婚,懿德长公主气头上,也顾不得踩太后的痛脚了,出言提醒太后别忘了皇上的话,懿旨再被收回,她手里的太后宝玺就保不住了。
总之,她是绝不会同意把女儿嫁给护国公的儿子的!
就是这一句,懿德长公主挨了太后一巴掌。
懿德长公主含泪出宫,脸上的巴掌印清晰可见,长公主府下人拒不见客,清兰郡主去懿德长公主府无数回,这是头一回被守门小厮拦在了门外头,不过长欢郡主的丫鬟觉得清兰郡主不是外人。
她家郡主得知自己要被太后赐婚给护国公世子,气的伏床痛哭,谁劝都没用,清兰郡主去劝劝,没准儿心情能好受一点儿。
就这样,丫鬟领着清兰郡主去见长欢郡主,刚走到门前,就听到踹翻凳子的声音。
丫鬟敲了几声,没人应声,清兰郡主心头一慌,怕出事,推门而入,就看到长欢郡主悬梁自尽了。
清兰郡主都不敢想,她要晚去一会儿,可能这辈子就再也见不到长欢郡主了。
说到这里,清兰郡主看着姜绾,想到长欢郡主脖子上勒出来的红印,心疼的眼眶通红,“长欢郡主气的都要上吊自尽了,只怕太后是铁了心要将她许给护国公世子了,大嫂,你有没有办法让太后改了想法?”
王妃坐在那里,脸沉的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清兰郡主不知王妃愤怒是恼自己好不容易看中的儿媳妇要被抢了,只心疼长欢郡主要被推入火坑,李妈妈知道内情,不免心底叹息。
长欢郡主和安阳县主一样都是王妃看着长大的,因为安阳县主看走了眼,所以对自己的眼光产生了质疑,看上了长欢郡主也不敢提,还是她忍不住趁着王爷陪王妃用晚膳的时候提了一嘴。
王爷对长欢郡主赞不绝口,王妃的心思才活络起来,只等和傅家庶女的亲事一退,就和懿德长公主开口,谁成想
世子妃聪慧,主意也多,可架不住太后身份尊贵,又是长欢郡主的亲外祖母啊,太后要做主长欢郡主的亲事,谁能说个“不”字?
现在北云侯劫持了税银,和护国公似乎闹掰了,没有了北云侯手里的兵权,护国公在朝中地位岌岌可危。
懿德长公主是太皇太后养大的,和皇上、王爷他们的关系打小就好,若是护国公世子能迎娶长欢郡主过门,护国公就等于多了半道护身符。
太后和护国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护国公在朝中屹立不倒,太后才能尊荣不消。
这般唇齿相依的关系,哪是世子妃有办法能劝动的?
不过这世上能让太后把懿旨下的跟个儿戏似的也只有世子妃了,简直就是太后的克星,没准儿世子妃有办法也说不一定呢。
一屋子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看着姜绾,看的姜绾眼角直抽抽。
要不要这么看的起她?
天可怜见,她才打定主意不被锦绣坊老板娘利用啊,谁想到会不得不咬上钩。
扶着额,姜绾眸光从清兰郡主脸上挪到同样期盼的看着她的王妃身上,“我我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