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科幻小说 > 阿炳的诸天生活 > 第225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7

第225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7

    嗯,陆仁炳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黑庄,吃饱喝足的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丝同情心。看着那些票号同好们哭嚎。

    嗯,这个时候,陆仁炳不能下场,不然会暴露自己。他还得等着我大清那些高官们的神操作呢。

    1910年9月,清政府按照惯例要上海方面从源丰润、义善源等庄号提取190万两“沪关库款”,用以支付当年到期的“庚子赔款”。

    “沪关库款”是属于国库性质的上海海关的税款,历来由上海道台经手,存放于信誉卓著的源丰润、义善源,以备中央财政不时之需。

    9月度支部(财政部)欲提“沪关库款”,时距正元等钱庄倒闭仅2个月,上海道台蔡乃煌上奏朝廷,请求暂不从源丰润等钱庄中提取这笔巨款,改由大清银行拨银200万两垫付“庚子赔款”。

    当时市面未稳,源丰润、义善源虽然实力雄厚,在猛烈的金融风暴中不能独善其身,在某种意义上,大金融机构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但清政府所关心的只是能不能如期交付“庚子赔款”,认为这事关国家信誉,而金融风潮只是上海一隅之事。

    因之,军机处对蔡乃煌不愿提取源丰润存款十分不满。按照奏折的性质,蔡乃煌的奏折交度支部处理。度支部侍郎(副部长)陈邦瑞与蔡乃煌素有嫌隙,指使江苏巡抚(当时上海归江苏管辖)参奏蔡乃煌,说他妄称市面恐慌,恫吓政府,不顾朝廷颜面,拖付“庚款”。罪名如此之重,蔡乃煌当即革职。

    蔡乃煌革职后一度申辩,但遭军机处斥责,羞愤之下,一举从源丰润等钱庄提回款项200多万两以交还政府,源丰润当即倒闭。

    源丰润的倒闭,带倒了9家银号和钱庄,造成30家钱庄歇业,金融恐慌爆发了。

    继源丰润之后,义善源不能独存也告倒闭。源丰润、义善源分号遍布全国,往来庄号不可胜数,它们的倒闭,致使北至营口、北京,南至广州,西至重庆,全国各大商业工业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随之而来的全国经济萧条也就在所难免了。

    嗯,不仅是钱庄倒闭,最重要的是川汉铁路总办,竟然川省官民募集的修路款,也送到沪海炒股,结果巨亏350万两。然后这帮人甩锅给了总督锡良,说他贪了。可怜一心想做点实事的总督,被川省上下奸商给坑了。

    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了保路运动,直接动摇了我大清的根基,背锅的锡良哭死在厕所。

    所以绝对不要高估,那些敢于炒股的那些钱庄票号的掌柜们的道德底线。虽说他们是华夏国内土生土长的人,但是他们同样具备这个世界上资本家的黑心。

    不值得同情,历史上,正是因为他们的疯狂操作导致了,国内的银根紧缺,严重拖累了实业发展。把他们拉出来割上个一天两天,都不解恨。

    陆仁炳的华夏银行,虽然在国内势力庞大,但毕竟根基很浅。与官方牵扯很浅,没有参与诸如庚子赔款,甲午赔款,税费转运之类的官方业务。所以大清朝堂也管不到他头上。就是想让他出头,收拾局面,也没借口。陆仁炳已经在金融时报上,刊载了华夏银行这次亏损了一千多万两,自保尚且不足,无力救市。

    刚成立的银联,因为论资排辈的原因,陆仁炳在其中只是个无权的副理事长而已,没有实权,也就不用关心。

    陆仁炳将重心开始转向处理海外资产上,陆仁炳这一波操作,在全世界收获了大概一亿两千万英镑的海量财富。这些钱留在手上是绝对的祸害,换成黄金也不保险,必须花出去。换成实实在在的资产才是上策。

    嗯,南非就是个不错的基地。布尔战争刚结束没几年,今年南非又刚成为自治领,绝对欢迎各种投资,移民。这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远离欧洲,未来两次世界大战也与他无关。绝对是未来几十年立足的最佳之地。

    南非在西方又具有特殊意义,在这里建立银行,企业可以无障碍的通行欧美,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简直不要太爽。

    接下来的几年,陆仁炳的投资重心都在南非。在这里他以收购的一家当地银行为核心,加上之前在南洋,印度等地收购的银行,合并成立了南非投资银行。

    大举投资南非,在南非购买了天量的土地,雇佣华人经营农场,建立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产,枪械公司,造船厂,然后组建航运公司。在沪海建立分行,分公司逐渐将国外和国内的机构勾连在一起。

    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

    嗯,南非的事情很繁琐,陆仁炳不得不亲自去操盘。

    所以陆仁炳在,国内的钱庄倒闭的差不多后,开始了救市之旅。他将那些钱庄票号留下的资产,全部收购,人员接受,开始融入华夏银行体系,这些人都是国内难得的金融人才。任凭他们流散太可惜了。

    随着这些人员的接收,陆仁炳又建立起了网络覆盖全国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拍卖行,彻底成为国内的金融寡头。这些公司的股东构成都是照抄华夏银行。

    可以说是深深的扎根进华夏这片土地里,保证无论朝堂如何风云变幻,没有任何人敢动这些公司分毫。为了确保没有人敢上来捋虎须。

    陆仁炳为这些产业配备了数万人精良的卫队,这些人都经过德国军事教练训练的军官预备队。一旦遭受打击,陆仁炳可以保证瞬间可以拉出几十万的部队,攻击任何敢于挑战的势力。

    陆仁炳还在浦东圈了大片的土地,建立了重工厂,制造枪械传播,甚至在1916年还建立一做现代化的炼钢厂,这些都是后话。

    这些产业看着庞大,但是因为国情的原因,陆仁炳只能将他们全部股份化,社会化,他在这些企业内都是大亨,但是绝对做不到一言九鼎。

    所以想让他借着这些力量,能改变历史走向,不是没可能,但是肯定不是那么容易。时代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陆仁炳也没有这个野心,他只是想苟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