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这个宫廷是我的 > 第395章 再退

    395、

    廿廿也跟着心下沉重起来,“……福建大省,封疆大吏的督抚二人皆有贪墨,这一案想要办好,不比湖南剿匪更容易。而且在朝堂之中牵连必定甚广,稍有不慎,必定令朝野不稳。”

    “正是。”皇太子叹一口气,伸手拉过廿廿,抱在怀里。

    想要用这样的依偎,寻一点心灵的慰藉和放松。

    “……这样的时候,就近也唯有福康安可用。汗阿玛已经下旨,令福康安将前线用兵之事交给和琳,然后立即赴福建,查清此案。”

    廿廿也是微微感喟,“刚下战马,又入公堂。这样能文能武,能上安朝堂、下定江山的大臣,目下也唯有福康安一人。”

    廿廿抬眸凝望皇太子,“故此,福康安得以进封贝子,这是他用自己的功绩拼来的。目下,除了他,还有谁能做到去?”

    皇太子静静凝视廿廿,声息微微有些哽咽,“每当此时,我就会想念七姐……福康安不辞劳苦,从未拥兵自重,这颗心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忠诚的。”

    廿廿也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七七,用力点头,努力地笑,“是啊,福康安大人不仅是尽臣子之责,更是当年那一份情分始终不曾忘怀。”

    “我想着,他若去了福建,拿出在沙场上的杀伐决断来,便是福建官场有人想要包庇徇私,也会被福康安大人那一身的杀气给震慑住。想来福康安大人去查福建此案,是最合适的。”

    有了廿廿这样的劝慰,皇太子心下舒坦多了,他将头靠在廿廿肩上,“别动,让我抱着,闭会儿眼睛。”

    好半晌,皇太子闭着眼睛,又缓缓道,“……同样因为湖南剿匪的军功,汗阿玛也封和琳为一等宣勇伯了。”

    廿廿心下也是微微一颤。

    “……和珅是三等忠襄伯,和琳功封一等宣勇伯,那他兄弟一门双伯爵,也是文武兼备;一个在朝,一个在外。”

    皇太子眼帘轻阖,点了点头。

    廿廿便笑了声,缓缓道,“太子爷可知,我前儿还差人送了两份儿礼去和琳家,一份儿给宜安妹子,一份儿给和琳的福晋。”

    皇太子点点头,“他家终究与你母家同族,这也是应该的。”

    廿廿轻握皇太子的手,“和珅、和琳两兄弟,虽也是文武兼备,可是太子爷却别忘了,他们两人顶头之上,都各有他人。”

    “和珅在朝,在上头有阿桂大人,有太子爷,更有皇上;和琳在外,他上头自有福康安大人……”

    “在朝,和珅与阿桂大人多年势成水火;在外,和琳早年参奏福康安大人,让福康安大人被罚十年的总督俸禄……我怎么觉着,这一盘棋,好像是许多年前,皇上就已经摆好了呢?”

    在廿廿怀中,皇太子终于缓缓地勾唇而笑。

    廿廿说得对,这才是帝王之术,才是一个身居庙堂之高、能看江湖之远的君王,才能远瞻到的布局!

    ——和珅、和琳二兄弟首先都是能臣,既然有本事,那就用就是;只是身为帝王者,也早早为他们设计好了牵制之术,叫他们头顶有弹压,身边有眼睛。

    看见太子爷笑了,廿廿这便也笑了,故意轻推皇太子一下儿,“……这些布局里,爷当我看不见爷的影子去?爷既早做好了这些安排,亏这会子还在我怀里这般柔软无依的样子去。”

    皇太子哼一声,从廿廿怀中坐起,身上那一股子柔软无依的样儿全都不见。

    一转头,双眸熠熠;唇角轻勾,长眉飞扬。

    廿廿便更放心了,轻啐一声儿,“爷这会子倒变身了,就好像纪晓岚笔下的那些狐仙神鬼。”

    “……这几个月你见天儿净抱着绵恺去了,我好容易抢一回,还不能在你怀里腻乎一会子啦?”

    也唯有在家里,皇太子才能卸下白日里外人面前那个大大的“仁”字的外壳,可以自在地露出他的凌厉,甚至是淘气来。

    仁者,亲也;上下相亲谓之仁。

    而温良二字,又是“仁”字的根本,故此但凡以“仁”字自况之人,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都是要温良和善,与人为亲。

    太子爷选了这样一个字作为自己的表征,这便必定要温和大度,磨掉棱角、抹去光芒,以圆融大度之相行走于宫廷。

    看似,没有皇上的杀伐决断;然则皇上已经是皇上,天下在掌,长达六十年,一切尽可随其如何凌厉;可是太子爷刚刚才成为太子爷,纵然事实上二十多年前已经立为太子,可那都是隐秘之事,外人无从得知。

    而身为皇子,又是有一半汉人血统的皇子,太子爷选了宽和圆融的姿态与兄弟、宗亲相处,才是最为稳妥之道。

    否则,如和珅等人,联合宗亲,便有千万双眼睛时时盯着。随便拿捏出一个结党的罪名来,那就将是万劫不复之境地。

    可是外人不知道,廿廿却是明白,自家太子爷虽然因外面披上了“仁”字的外衣,可是一旦将那外衣褪下,他的本里,其实根本就是皇上老爷子的翻印。

    要不,皇上老爷子他自己怎么都说,太子爷是所有皇子之中,与他最为肖似的啊。

    心下安定下来,廿廿便也故意委屈地噘嘴,伸脚蹬皇太子一记去,“爷惯会冤枉人家!——爷这就叫得了便宜还卖乖,怎么就忘了上回那事儿?——我到今儿,距离临盆之日还没满六个月呢,太医和守月姥姥都说,这会子的身子还没养好呢,爷还不勉强着人家折腾了一晚上去?”

    都怪这个也,性子就是急!

    说到那晚的事儿,太子爷就乐了,拧身回来,将她抓进怀里去,“方才,就刚刚儿,你不是有说纪晓岚、狐仙神鬼去了?那可不赖爷,赖你,你还得再给爷好好讲几章去……”.

    这一晚,东边儿的皇太子妃整夜难以合眼。

    同一屋檐下,就算隔着红油板墙,可是她也还是知道太子爷就在西边儿,一整晚都没再出来。

    次日一早西边儿有了动静,三庚亲自带人进去伺候给太子爷更衣,皇太子妃便也直直地坐了起来。

    只是知道,这会子不宜过去,便只能听着动静罢了。

    含月看着不落忍,轻声道,“……主子与其如此焦心,倒不如赶紧将主子爷交代的事儿一件一件先办了吧。已是十月了,再往后推延,奴才就怕后两个月里主子更是要忙得不可开交去。”

    皇太子妃叹口气,“太子爷的事、绵宁的事,哪一件是好办的?这世上最难的就是挑人,别说千万里选一,便是将这天下所有年岁相当的都一块儿叫进宫来挑选,都未必能挑到一个合意的去。”

    含月有些不解,“主子既然已经挑好了荣姐儿,又何苦不将荣姐儿先报给主子爷去,倒叫主子爷有些不快了?”

    皇太子妃都倏然挑眉,扭头来看着含月半晌,末了苦笑一声摇头,“原来连你也是这么想的。”

    含月吓了一跳,小心翼翼问:“……难道,荣姐儿她不是主子给二哥儿挑好的人?”.

    西头儿,皇太子就着廿廿的手喝了碗粥,这便匆匆上班去了。

    天大亮起来,外头又是九思带着人搬了块大物件儿进来,还径直朝东边儿走。

    别说其他众人,便是皇太子妃自己都看傻了,“……这,又是什么?”

    九思的伤已是好得差不多了,这会子连拐棍儿已经都不用了。这便更顺顺当当地单腿打千儿回道,“……奴才遵太子爷吩咐,将此匾额悬挂于东顺山殿。”

    “什么?”皇太子妃好悬呛着,“……又要往东顺山殿悬挂?”

    因为东耳房挂了块匾,她不得不退到东顺山殿住;这刚几天啊,怎么东顺山殿也要挂匾了?

    “那匾上,写了什么字?”

    此时此刻,皇太子妃最关心的就是匾额上的字样儿。倘若只是寻常字样,是太子爷用于自勉的,那倒不影响什么;

    可如果是跟“味余书室”似的,匾额上的字样限定了房屋的用途,那她就麻烦了——说不定还得继续挪窝儿。

    九思不慌不忙,“奴才这就给太子妃主子掀开盖袱……”

    盖袱掀去,四个大字映入眼帘——“知不足斋”。

    皇太子妃心下便是轰然一声。

    果然,果然是她那个不好的预感,再度应验了——这个“斋”字,便是不妙!

    她强自镇定,眯眼凝着九思,“知不足斋?这块匾倒是新制的,从前在撷芳殿里也没见过。太子爷可与你明谕了,这匾额究竟是做什么使的?”

    九思不由得先错开眼珠儿,往西头儿瞄了瞄。

    这毓庆宫的西墙外,就是斋宫,乃为皇上在宫内斋戒之处。故此这‘斋’字,首先便是“戒”也。

    一笑而过,他还是收回视线来,笑眯眯道,“……味余书室乃是太子爷的书房。只是太子爷的存书太多,一间东耳房都放不下;况且味余书室也是太子爷在家里办公之所,故此也不能都被书格儿给占满喽。故此太子爷说,他还需要一个书斋,专门儿就存放这些书的。”

    九思笑眯眯一指那匾额,“这‘知不足斋’就是太子爷为书斋新制的匾额。”

    他再抬眸望东看,目光落在那三间顺山殿上,“……这耳房连着顺山殿,改建成偌大的地方儿,太子爷说,这就专为了存书使的。若是地方儿小了,不够放。”

    皇太子妃好在是坐在炕上,没站着。可是饶是如此,她手扶着的炕桌还是随着她的手臂抖了几抖,害得那桌上的杯盘碗盏跟着叮叮咣咣乱响了好一阵子。

    只是,皇太子妃还是坐定了,依旧高高地扬起下颌。

    她是皇太子妃,两个月后的正宫皇后。便是泰山崩塌于眼前,她也得稳稳地坐定!

    “……书斋?嗯,也好,能常伴书香而眠,何尝不是我的欢喜。”

    九思垂首听着,依旧淡淡地笑着。

    皇太子妃的意思,他听得懂。即便是这三间的东顺山殿叫太子爷给改了当书斋,皇太子妃却也是不肯再退的了。哪怕就是睡在一架子一架子的书中间儿呢,她也要牢牢地留在这东顺山殿里。

    否则,岂不就更坐实了,太子爷格外扩建东耳房和东顺山殿不是为了她,而只是为了方便太子爷自己存书用?!

    九思也不意外,只是依旧满脸的笑,将那“知不足斋”后头的另外一块小一点的匾额也露出来,“还有一块副匾,主子爷吩咐,也挂东顺山殿里;主匾挂明间儿,副匾挂内间。”

    皇太子妃咬着牙大声地笑起来,“还有什么?我倒要看看!”

    九思笑呵呵地将那副匾给抬出来,放到前头,叫皇太子妃能看清楚。

    主匾额是四个字儿,副匾自要小点儿,上头是三个字儿。

    皇太子妃一看,终是忍不住勃然变色!

    ——便是主匾额抬来,她心下不管如何,面上至少还能不动声色;可是此时,她终究不能当做没看见!

    副匾上,那三个字儿乃是——“毋不敬”。

    这三个字儿,出自《礼记》,意思是:不要不自我警惕约束,凡事都不要不恭敬;对一切人恭敬,不能傲慢。

    其实这些字眼儿,无论是“味余”,还是“毋不敬”也全都是皇太子爷做自我警醒、自我勉励的词句,可是此时看在皇太子妃眼里,却是扎眼,仿佛一字一声都是在暗指向她!

    多年的夫妻相伴,她甚至比廿廿更知道太子爷的性子。太子爷素日信的那个“仁”之下,是他身为皇子、储君的凌厉与果决。

    这些年来,每当她对家里管得太严,尤其是责打了人之时,太子爷看似只是面上劝劝,她若不听,也都由着她去——可是事实上,太子爷会等风头过了,慢慢儿地跟她将一笔一笔的账都算回来。

    太子爷给她留足了面子,可是她自己却知道,太子爷却不肯再给她留下里子去。

    最大的惩罚就是,自从乾隆五十年她小产伤了身子之后,太子爷便以此为理由,十年来再不肯与她同房!

    十年啊,她已经长长的十年,再得不到她夫君的半点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