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自宫可不死!这种选择题相当的让人为难,但再难也得做出来,榜样的力量例来是无穷的,那名建奴惨死的模样,谁能不心肝俱裂,吓到了腿肚子抽筋。就象汉军投降的时候,被剃了刀穿了建奴的衣服一样,这种大势不是他们能挡住了。如果真有了宁死不从的情怀,视死如归的品行,估计也就不会投降了。
怕死鬼、软骨头,是投降的附带物,根有甚者,落到了明军的手里,这个终生劳役,估计也就用不了这小弟弟什么了,割了也不割了。
九百九十九人,这个时候电石火花之间,已经懂得了他们的取舍,弟弟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一名汉军算明白了帐,没有多少犹豫,为了活命,豁出去闻,大喊了一声:“啊!”一刀而下!鲜血立刻的喷了出来。
有了领路者,事情开始变得顺利起来,反正事情已经不可逆转,没有几个人会放弃生命。
受伤的人,也没有放过,必须的自已割,斩道还得靠自己,别人斩的,无法表达对大明的归心。
力气大的,毅力大的,一挥而就,显得痛快淋漓;但力气相对小的,又犹豫不决的人,手再发点抖,那乐子可就大了,因为要受那二遍罪,这罪受的,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还有那动作慢的,在三枪响之后,仍然没有完成任务的,被亲军无情的射杀,一看就是对大明没有投诚的诚意。连个自宫对犹豫不决,还能指望他有什么真心实意的投降大明,为大明的建设来添砖加瓦贡献他的光和热,没准肯定会逃跑。这种隐患不能留,唯有杀之。
周围的亲军最渴望看到的就是这种犹豫磨叽之辈,看到他们被射杀在千人队里,然后如推死狗一样的给拖走,心里无限的痛快。
袁崇焕跟着卢象升一起来到了辽东,整个战斗一直都在参加。现在他的地位相当的微妙,选择了跟着一个比自己官位低的多的人学习。这让他相当的有抵触心理。
但再抵触有什么用?自己虽然年纪比卢象升大上了一大截。足足大了十六岁,但比人家中进士,也就是早了三年。人家是22岁中进士,少年得志。自己则是三十七岁的老帮子。就是这样。自己是个三甲同进士。人家是二甲赐进士,这有可比性吗?文采方面同样在诗词方面人家稳超自己一头。长相方面人家玉树临风,自己是猥琐流。兵法韬略。人家是打小就学,早就有志从军,而自己在人家眼里根本就是个门外汉。
三十七岁中士,然后再了三年的知县,直接的被破格到了兵部,直接就空降到了辽东,指挥着打仗。自己不是从武的家庭出身,工作经验也只是一个三年知县,哪里还的军事知识,这外行指挥内行的事,放在外行的眼里不明白,但在内行人的眼里,根本就是个笑话。以前总以为候恂是如何如何的是个伯乐,识了自己这匹千里马,现在想想,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这越比自己就越是脸红,自己怎么到的辽东?山海关前的一番感慨,“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被御使候恂看中,而后破格以用。但功劳呢?以前自己以之为骄傲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现在想想自己都臊得慌,那样也能叫大捷?死了成千上万的人兵马,干死人家建奴几百人,还搭上一个觉华岛,哪样也能叫大捷?想想都感觉是有人在故意的骂自己。
看看眼前的战场,几万的俘虏,一千人一排的在那里排着队的等着自宫,这是什么样的气势磅礴,这才是大捷,五年平辽?自己说出来自己都不信,但皇上的亲兵,却的确的可以平定了建奴,估计这样下去,一年足矣,人家就这样还没吹呢,而自己呢?
自己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去当个知县算了,这个行伍真的不是知道的强项,别硬撑了,否则自己的脸面不好看,老师孙承宗的脸面也不好看啊。
袁崇焕彻底的伤心了,认识到了自己真不是打仗的那块料。三十七岁中了士,三年的福建邵武知县干的多好,自己就是个当文官的料,往兵部凑什么热闹。
现在的袁崇焕经过了半年多的东征西讨,算是明白了,自己的大话,早已被皇上看的透透的了,老底也弄的清清楚楚。自己再不明事理,那真叫没有自知之明了。所以必须尽快的找皇上请辞了吧。
伴仙山,建奴皇帐。
在众人苦苦的求情之下,黄台吉还是没有放过豪格,生生的打了八十军棍,一点都没留情、作弊。打的豪格几欲痛死,打在儿身疼在爹心。没办法,虽然黄台吉明知道,豪格是冤枉的,错不在他,自己比明皇旗差一招,被人家反算计了,这一场失败,要说追究的话,自己才是众矢之的,现在只能打了皇子,给大家提口气了。
豪格是皇子中最大的,也是最得黄台吉宠爱的孩子,连老狐狸代善也表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完全是当继承人来培养的。现在拿出去顶缸,也是实属无奈了。不过当了皇子甚至是皇太子,也就得承担起来这个责任。
打完了豪格,黄台吉做贼心虚的看了看众人的脸色,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这个节股眼上,他是打心里怕有什么人跳出来给他上眼药。他太需要别人的信任了,如果此时再来个不服气的,那麻烦就大了。本来明皇就是这么难对付,手头的力量再三离心离德,那这仗实在是没法大了,整个大金就要散了。
明军在战场之上,当场来个集体自宫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皇仗,这让皇帐里立刻议论纷纷起来。明皇在蒙古实施的政策不是没人知道,相反知道的相当清楚。就是不知道明皇能不能如此对待大金,要知道明军的强势崛起,到目前来说,已经是势不可当。许多的将官已经有了投降的心思。
大金打不过大明,这一点已经是铁板钉钉了,几千人就能打的三万有大炮的早有准备的大金军放弃了炮阵猖狂而逃,这是什么战斗力? 大金拿什么战?
现在明军有马、有炮、有人,有战斗力,阻遏阻不了,追击不敢追。城池的防守,被这千门火炮一围,什么样的城能守住?大家当时之所以全部支持黄台吉的计策,就是看到了千余门大炮的威力。不过轰明军,只轰了一会,就哑了,但落到明军的手里轰个城池,那可就不一样了。
但这个投降的心是有了,不过谁敢提出来?不要说什么成不成的,仅仅是一句扰乱军心,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再者说了,这面子也磨不开啊。
明军太狠了点,当场就来了一个自宫,本来黄台吉还真有心思,来个里应外合之计呢,也一点心思都没了。明军的可虑之处不是近战,相反,那是大金的特长。
满帐的人,也不由的想到了明皇的残忍,宫刑、种瓶里展览,然后再凌迟。这得有多大的恨啊。以前明军战斗力一般的时候,这样的政策也就是只增笑耳,但现在,这种战败的感悟越来越高了。
皇帐里干净好,黄台吉知道现在心思不稳,众将也无法出什么主意,来应付当前复杂的形势,摆手让他们出去了,留下了自己贴心的小棉袄范文程。
“皇上,现在明军阵兵大清河,这个位置攻守兼备,不可不防啊。”范文程陪着黄台吉沉默了一会,来了句废话。
“是啊,朕也忧虑,明军现在有了这千余门巨炮,这一路盖州、耀州等如何能够抵挡的住他们的兵临城下。”黄吉台现在是真愁啊,虽然现在没有人跑出来唱反调,但各人有各人的小算盘。而明军又是如此的强势。摆明了要直捣黄龙,把大金给灭了。
“皇上,大金需要时间啊,”范文程这句话跳跃性太大了。
“宪斗何意?”黄台吉一愣,不由的问。
“臣倒有一计,但先得请皇上勿怪。”范文程又开始装了起来。
“你我君臣还谈什么怪与不怪的,速速讲来。”现在哪里有时间谈什么礼节啊,这兵临城下,火烧眉毛了,黄台吉可不想玩虚的了。
“皇上,大金需要时间,何不假意的去求和,而后争取时间呢?”范文程神神道道的来了一句。
“宪斗啊,你把明皇想简单了,喜峰口之时,朕已经想过此计,并许诺过愿意接受招安,那时也是为了拖延时日,等着水势之成。然后一举水淹明皇以及亲军,但丝毫的不招明皇待见。此时旧话重提,也只是自取其辱罢了。”黄台吉还以为能出什么高招呢,没呈想,这早已是自己摞下的活了,这种缓兵之计,在明皇的眼里什么都不是,若是来了一个大元帅之类的,他们倒是对于兵不血刃的大功劳有兴趣,然后一来二往的,还真能给大金争取点时间。但现在明皇可是亲征而来的,凭着他那眼睛,连百里外的水淹之计都能算的出来,玩这一套,这不是给人家送笑料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