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宋王 > 第四四二章 天灾人祸

第四四二章 天灾人祸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大名府黄河决口,大宋朝顿时一片愁云惨淡。

    不管怎么着,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是要想办法处理的。首先一个,自然是统计受灾情况,追查原因,其次是尽快救灾,最后便是一个很传统的事情,那就是——追究责任。

    朝堂的任何的事情都不是那么纯粹,背后都是有利益关联的。治河更是如此,当年为什么六和塔的方案能够入选?说白了,这与富弼和文彦博,以及与他们利益相连的人也是有关系的。

    在朝堂上诸位大佬们眼里,方案的对错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己没有错,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大宋朝的党争也逐渐便的严重,神宗之后更到了顶点,这也是大宋朝亡国的原因之一。

    当年六塔河方案之所以能够通过,并不见得是有多高明,相公们也未必仔细论政考察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他们有一个劲敌,前宰相、判大名府的贾昌朝提出的“回复旧道法”。

    姑且不论他们谁的方案更加优秀,因为相公们直接忽略了这一点。因为治河方案意味着政治资本,治河成功更是天大的功劳。对于贾昌朝而言,一旦自己的方案通过,治河成功,便可以成为再次拜相,东山再起的资本,并且笑傲庙堂。

    文彦博和富弼怎么能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呢?所以自然不会选择他的方案。只是一时间又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案,于是乎投机取巧的六塔河方案便被矮子里面拔将军。然而他们都没有仔细考虑论正过,甚至没有咨询懂得河工水情之人。

    六塔河方案失败了,那是注定了。不过恢复故道之法也未必可行,毕竟横陇故道已经严重淤塞。若是要全部清淤整理出来,怕是需要数十年之久,动用至少百万以上的劳工,花费更是惊人。

    无论从可行性和性价比上来讲都是不成的。只是六塔河方案比他更加不靠谱。尽管当时欧阳修反对了,却最终反对无效。因为当时方案已经开始实施。如果这个时候叫停,岂非说明文相公与富相公眼光有问题,决策失误?而且两人还会认为,欧阳修是在帮贾相公说话,自然毫不犹豫地反对了。

    两位相公拉不下这个面子,也压根不愿意承认错误。最终只能是坚持到底,一错再错。当实际来检验的时候,一切都清楚明白。这个时候对错还有意义吗?受苦的是沿河的百姓,受伤害的则是大宋王朝。

    这就是政治,治河在北宋绝对不是个技术问题,也不是工程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

    这一次也毫不例外。

    熙宁二年的方案,王安石主持过,于是乎朝中对他的弹劾很多。当然了,是皇帝赵顼首肯主导的,当时王安石毕竟还不是宰相,所以也不能怎么怪罪。

    至于大河决口处的大名府地方官,虽然有弹劾。可是大部分人都悄悄的,顶多是浅尝辄止,并未太过深入。因为判大名府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宰相,河北路宣抚使韩琦。

    如果只是前任宰相,倒也不足为奇,然而韩琦却比较特别。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天圣五年进士,三朝元老,担任宰相数十年之久。朝中唯有富弼与文彦博能与之相提并论,欧阳修虽然出名,可是在官职与政绩方面要差一些。其他人的资历都相对差了一些。

    而今虽然离开了汴京,却判大名府。要知道大名府乃是河北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池。同时还担任了河北路宣抚使的职务。前文已经说过,宣抚使乃是很重要的官职,代表天子,在军政方面都有重大权力。

    大宋朝最重要的两个宣抚使便是陕西路和河北路,一个抵御西夏,一个抵御辽国。相对来说,辽国乃是大宋朝的头号对手,心腹之患。,更为重要一些。皇帝赵顼能将河北路放心交给韩琦,足可见对其信任。

    再者,因为黄河决口和改道的问题,近年来,河北路一片糜烂,完全是个烂摊子。韩琦能够料理,并且逐步恢复,也可见其能力。

    除此之外,韩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狄青告诉林昭的。

    赵宗实能够当上太子,继承大位,韩琦出力不少,可以说是从龙之臣。当年汝南王赵允让与韩琦私交不错,韩琦自然要为他家十三郎出力了。仁宗晚年时期,韩琦曾多次劝谏仁宗立太子,而当时的太子不二人选正是赵宗实。

    当赵宗实继位之后,太后曹氏的影响甚大,并且手握玉玺,可以垂帘听政。正是韩琦威逼利诱,帮助赵宗实从曹太后手中夺权的。不得不说,如果赵宗实对曹太后不孝的话,韩琦则有些忤逆。

    从这个角度而言,韩琦并非好人,至少是林昭的敌人。

    外人可能不知道韩相公的这些功劳,但赵顼肯定的知道的,自然不会薄待了自家功臣。朝中大臣们慑于韩相公的威名不敢过分弹劾,赵顼也有意忽略,同时也不相信韩琦在堤防上有失误。

    韩琦在奏报河北路灾情的时候,也对决口的原因做出的说明。是因为二股河淤塞,排洪功能有限,大名府附近的河堤乃是前两年修建的,并不十分牢固,大雨日久,受到浸泡出现了垮塌。加之北部地势更地,所以河水向北流去,出现了决口。

    如此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乃是天灾而并非**。加之韩相公亲自巡视,加固堤防,最终亦无可奈何,似乎怪罪不得。

    天灾就天灾吧!黄河水患已经习以为常,故而大宋君臣只得默认这样的事实。

    只是如此一来,治河方案失败了,黄河水患该如何解决呢?

    一直北流自然是不行的,塘泊是唯一的屏障,大宋朝的国防问题实在是堪忧。所以黄河必须尽量恢复东流,这是满朝大臣们的共识,治河绝对不能放弃。

    只是到底该怎么办呢?赵顼有些束手无策了。

    思来想去,赵顼发出了一道命令,向全国征集治河方案。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黄河水患已经彻底威胁到了大宋朝的生死存亡。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解决,当成一个工程问题解决,而非一个政治问题。

    赵顼已经下定了决心,治河绝对不能再成为大臣们争权夺利手段。他要亲自主持,真正投入,治理黄河。

    征集治河方案的诏书随即就发出了,无论官民皆可提出治河方案,已经采纳,可行实施,便会重赏。良田万亩,三十万钱,升官封侯等诸多厚重的赏赐公布的时候,大宋朝沸腾了。一时间许多人聚集到黄河岸边“勘查”,抑或者上书提出方案,都期待着能被选中。

    看到这样的情况,林昭笑道:“这是要闹笑话吗?看来须得先办一场海选才是!”

    李承道:“如此投机取巧者不在少数,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赏赐去的,滥竽充数,至于方案,有几人能够拿出来?即便拿出来了,大都是狗屁不通的东拉西扯罢了!”

    狄青笑道:“这也就罢了,关键最后选谁的方案?到时候朝中诸公必然又是唇枪舌战,各不相让。赵顼想治河没错,只是想要纯粹的治河怕是不容易。”

    “不过他有这份心倒是好事,毕竟黄河水患已经相当严重,亟待解决!”林昭得知消息,此番决口死伤数万,因此受损的房屋,土地更是数量惊人,河北路的百姓们着实是辛苦,有些动了恻隐之心。

    狄青轻声问道:“公子也有意上书参与吗?”林昭早前让他们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他便猜到了。

    林昭点头道:“没错,毕竟治河对大宋朝,对百姓都是有好处的。而且……”

    “而且还是个收拢民心的好机会!”狄青对此深以为然,黄河水患乃是大宋心腹之患,谁要是能治理好,必定是彪柄千秋,载入史册的功绩。必然为广为传颂,黄河两岸的百姓必然会感恩戴德。

    “嘿嘿!”林昭轻轻一笑,他也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一举数得自然最好不过。

    狄青道:“不止如此,如果真的能够主持治河,还能趁此机会,在地方上发展实力。”

    蒋雷霆忧心忡忡道:“只是治河怕是不那么容易,要有个妥善的方案才是,饶是如此,河堤不够坚固,迟早会出事的。”

    林昭信誓旦旦道:“河堤的问题我能够解决,保证固若金汤,不会轻易溃坝。”

    “果真吗?”

    林昭笑道:“已经在实验了,想必不日就会有结果,只是河堤再坚固,河水不能通畅,迟早还会出问题的,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狄青道:“这个,想必欧阳永叔会想法,我会尽量招募水工为公子出谋划策。”

    “最重要的是收集水情资料,到时候才有说服力,否则朝中诸公如何能支持?我们连染指的机会都没有!”林昭打算是以事实说话,如同招标一样,一举拿下治理黄河这件大工程。看似有些吃力不讨好,但实际上却有无限潜在利益!

    狄青却语重心长道:“公子,治河除了材料,方案之外,还要考虑人的问题,哪一次水患只是单纯的天灾?首要考虑的该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