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日晕第二部 > 第二十七章    扫墓拳拳心(一)

第二十七章    扫墓拳拳心(一)

    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时光荏苒,不觉到了蛇年清明节。

    在我国二十四个节气中,唯有清明节成为重大传统节日。“清明”一词,据传最早出于大禹治水后,人们为庆贺水患得到根治,天下趋于太平而用之。而作为传统的节日,则始于周代。《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古时清明节的习俗很多,最主要的两项是踏青和扫墓。

    踏青之风盛于唐宋。据史料记载:宋代在清明节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佩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览,画船萧鼓,终日不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将当时清明时节踏青郊游、市集繁华的景象描绘得维妙维肖,酣畅淋漓。时至今日,踏青虽不及唐宋时那么时尚考察,倒也遗风犹存;同时,也不再主要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举,而成为寻常百姓休闲怡情的活动。

    清明又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梦梁录》记载,古时清明节当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扫墓祭奠先人,表达了华夏民族对祖先特有的孝道和敬意。在流行土葬的年代,扫墓常称为上坟,祭拜者总要在先人的坟上培土除草,摆上酒菜食物,焚烧纸钱,叩拜许愿。而到了火化取代土葬后,绝大多数人只能在墓碑前对先人进行祭奠活动了。

    当然,在扫墓祭奠者中,也有些人不仅仅是对先人,而是对过早夭折的平辈、晚辈、友人寄托缅怀和衷思之情的。郭素贞的墓前就是如此。

    郭素贞由于死得突然,加之家境贫困,她的墓碑只能位于市清幽山公墓的最低处。人说阳宅分为三六九等,其实阴宅又何尝不是如此?墓群呈梯形结构向上延伸,等级越高就越靠近山顶,最高等级者当然居山顶第一排的正中位,那里不仅有翠柏环绕,而且有山体和树林为它遮风挡雨,显得高贵而舒适。而郭素贞的墓碑在最低层,远离山体树林,只有路旁的一丛丛野草相伴,透着贫寒和凄凉。好在她墓碑上镶嵌的生前照片青春靓丽,吸引了不少素昧平生的扫墓者。

    第一个来到郭素贞墓前的是她的父母和弟弟。

    刚听到郭素贞服毒自杀的消息时,她的父母五脏俱裂,悲痛欲绝。过了数天,郭素贞怀有龚春阳的骨肉的情况传到他们耳中,他们感到羞愧难当,天地不容,在任何外人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再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知道了女儿被龚春阳骗奸的来胧去脉和为保家人、恋人的良苦用心,对女儿又多了一份理解、歉意和敬意。柳晓曼为了笼络郭素贞的父母,减轻龚春阳的责任,把一笔数目不小的抚恤金亲自送到郭素贞的母亲谷惠兰手中。谷惠兰强忍着泪水对柳晓曼说:“柳市长,谢谢您的关心,谢谢政府的慷慨,我家中虽然贫寒,可这笔钱我绝对不能要,因为这不是钱,而是我女儿的血肉债,是我女儿的冤魂仇,我们怎敢忍心接受?我们要的是政府给一个公道,清算害死我女儿的元凶!”柳晓曼见自己的“善举”毫无效果,只得一方面把这笔钱叫随同而来的民政局负责人代为保管,一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定会严惩元凶,请谷惠兰顺变节衷,等候消息。

    今天,谷惠兰和丈夫、儿子一道来到女儿墓前,给她带来一束白玉兰,一边烧着纸钱一边泪流满面地说:“素贞,你应该知道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是什么滋味,可是,我和你爸都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洗刷耻辱,重还清白。”说完,她用一根白色的毛巾在女儿墓碑上擦了又擦,大概不仅希望女儿保持清洁,而且保持清白。最后,才和丈夫、儿子一起向她鞠了一躬,依依不舍地离开。

    郭素贞的弟弟待父母走后,突然向姐姐的墓前跪下,发誓道:“姐姐,如果政府不能还您清白,我一定要替天行道,为您报仇雪恨!”

    第二个来到郭素贞墓前的就是她的恋人张老师。

    张老师在得到郭素贞的恶耗后,精神几乎崩溃,几天彻底难眠,食不知味,满脑子都是郭素贞婷婷玉立、含情脉脉、青春勃发的形象,数天时间,就使得原来风度翩翩的他变得形销骨立,白发骤增,神情萎顿。但是,他仍强撑着以老师的身份参加了郭素贞的追悼会。在向郭素贞的遗体告别三鞠躬时,他实在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悲伤,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