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本书名 + 第五文学 看最快更新
除夕夜又称大年夜,是辞旧迎新之夜,也是家庭团聚之夜,之所以说是家庭团聚,而非骨肉团聚,是因为结了婚的女子这一夜不能在娘家过,而必须在夫家过。古时的除夕夜是通宵达旦的,年夜饭吃过后,一家人要围在火炉旁守岁,或搓麻将或玩纸牌,或谈家常,直至黎明时分,全家穿上新衣新鞋,一起拜天祭祖,然后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现时有所不同,祭祖的习俗在城市已淡化,农村也大都在吃团圆饭时举行个简单的仪式。守岁则主要是看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晚会结束时,十二点半到一点钟之间是放爆竹烟花的高潮。过了一点半,大都又睡上几个小时,以迎接第二天的走亲访友。临睡前,必须做好两件事:一件是把家里打扫干净。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动扫帚会扫走财运,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故初一不用扫帚,不往外倒垃圾。第二件事是在桌上放好招待客人的烟、茶和果盘,果盘中一般少不了四种食品:糖果——寓意甜甜蜜蜜;桔子——寓意吉顺昌盛;花生——寓意长生多子;糕点——寓意步步高升。
李毅的父亲住在肖家村肖雪家里,除夕日一起床就思量着为村上的乡亲们做点什么。他上午叫肖雪到镇上买了红纸笔墨,并告知乡亲们凡没有春联的尽管来拿,分文不取。乡亲们都知道李教授是个大文人,字又写得好,平时想取他的墨宝谈何容易,今天送上门来真是天上掉下馅饼,便纷纷拥来求取。李教授足足为乡亲们写了一个多小时,才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一边写还一边向乡亲们讲了一段写春联的趣谈:书圣王羲之每到除夕都要写春联送给亲朋,但只写十二幅,因为按照十二生肖之说十二就全了。没有得到春联的人只好在夜间把王羲之贴在自家门上的春联偷走。王羲之发现春联多次被偷,便写了一幅“绝联”:上联为“福无双止”,下联为“祸不单行”,横批为“临门”。此联极不吉利,自然无人敢偷,但有好事者要听王羲之第二天如何解释。谁知春节旱晨一看,王羲之不知何时在这幅门联上加了几笔,上联为“福无双止今日止”,下联为“祸不单行日夜行”,横批为“五福临门”。李教授儒雅诙谐的谈吐,逗得乡亲们喜笑颜开。
平时吃过午饭李教授一般午睡半个小时左右,今日要敖夜守岁,故睡了一个小时。下午申时是练气功的最佳时间,申时三刻左右,他开始教肖雪练习气功。此种气功属于动功,主要是讲究经络气血的运行,初学者无需意念,可以边练边看电视或聊天,功力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气神合一。为使肖雪不觉枯燥,练功时李教授往往给她讲一些趣味性知识。今天“站桩”以后,他先考了肖雪一个问题:你知道古时过年的来历吗?
肖雪说,我听我爸讲过“肖家村版”的出处。据说很早的时候“年”是一种怪兽,靠海的是海怪,靠黄河的说是河怪,靠长江的说是江怪,我们这里靠山,自然说是山怪。这只怪兽每到除夕夜就出来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天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隐蔽处。有一天,从村外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长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对村上人说,我在你们村选一户人家住上一宿,保证怪兽从此不敢再来侵扰。半夜时分,怪兽进了乞丐的住处,只见门上贴着红联,房内灯火通明,院子里燃烧的竹子“噼叭”直响,怪兽吼叫一声,全身颤抖,转身就跑得无影无踪。原来“乞丐”是三真山的一位神仙,他知道“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故以此来来将它降服。第二天避难的人回到村里,神仙将自己的“法术”告诉了众人,从此以后,除夕夜就逐渐形成了贴对联、点灯火、放爆竹的习俗。
李教授笑道:别看你爸斗大个字不识几箩,可在民间传说方面倒可以称得上教授。我对你的回答打满分。雪儿,你是中文的,应该读过王安石的《元日》吧:
肖雪背诵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李教授问:你知道为什么人们把这首诗称作描写春节的千古绝唱吗?
肖雪说:这倒不太清楚。
李教授娓娓道来:这是因为他把春节的传统元素作了高度概括,并将民间的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爆竹”最初是真正的竹子,燃竹时发出“噼叭”之声,用以驱避鬼怪,到唐代才成为由火电厂药制成的炮台仗,其意义也改为喜庆。年初一早晨,开门要先放“开门炮仗”,以示开门大吉。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春风”是指春节离春天不远了。今年的春节就正好是“立春”时节,旧时“立春”还有“打春”“鞭春”等活动。“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原是一种药酒,据说是华佗所创,孙思逊传承,以后渐渐将春节喝的酒统称为“屠苏酒”。“桃符”又称“桃梗”,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新年时门上挂上“桃板”,用以避邪。“桃符”转成春联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质春联则是明代才开始兴盛的。现代的春联已失去了原有的辟邪之意,纯粹是为了贺喜求吉,渲染节日气氛。
肖雪深为公公的博学所敬佩,趁着公公兴致正高,又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年初一长辈要向晚辈发“压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