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猛虎 > 第四百五十一章 甘奇的项上人头

第四百五十一章 甘奇的项上人头

    富弼,一个老相公了,要论他为官的功过,还真有点复杂。就像许多事情一样,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富弼,对内而言,算是一个不错的好官,昔日文正公范仲淹对他也很看重,有一定的为官能力,也做过不少贤德的事情。

    为人处世非常聪明,在朝中几乎没有政敌,几乎没有被人真正弹劾过。但这也是缺点,一个人真的面面俱到的时候,并非就是好事,就会显得这个人过于“中庸”,又中又庸,什么事情都两不得罪,也就代表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和事佬。说这是缺点吧,却又真能让他在朝堂上长盛不衰。

    这一点,韩琦比起富弼,那是差得远的,韩琦在历史上虽然被称为三朝贤相,但是在神宗皇帝登基之后不久,韩琦就离开了权力中心。

    而富弼,从庆历三年进入权力中心,在权利中央四十年长盛不衰,虽然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致过仕,但是随后又回来了,活了八十岁。

    富弼当宰相,从来冒尖出头,哪怕是韩琦这个后来者上位,朝中的事情也多让韩琦做主,富弼反而不与韩琦去争。谁上位,富弼都不争,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王安石力推变法的时候,富弼也不争,只求致仕,反对派都指望富弼与王安石争,富弼就是不出头,宁愿出去躲一躲。

    所以,富弼,才是真正的朝堂常青树,从庆历三年进入权力中心,四十年间一个个相公大佬来来去去,这个唱罢那个登场,而他永远都在皇帝身边站着看。

    欧阳修评价富弼:不闻其有可罢之罪。

    什么意思?就是找不到富弼有一点可以拿来批评的问题。

    这样的人,不服不行。

    但是纵观历史,富弼对于外事,这种性格就不免导致他态度难以强硬。

    庆历二年,辽人找借口在边境陈兵,摇旗呐喊,吓唬大宋,要大宋割地。富弼使辽,然后富弼把事情平息了,没有割地,赔钱了事。

    回来之后,还受到人们夸赞,说富弼一言顶了百万兵。

    这件事情,有许多当时的时局,比如刚好西夏起兵,西北连战三年,家国困顿。但是富弼这种处理办法,真要说起来,比后世满清都不如,大清至少得打败仗之后再割地赔款,富弼这里,被人吓唬了一下,就赔款了。

    而且当时从皇帝到朝臣,还多夸富弼办得好。

    富弼还对后来的神宗说过一句话,说“愿二十年不言兵事”。这句话乍一听,好像说得挺好,好像是爱民如子,不愿百姓受战争之苦。

    再一想,就知道有些不对劲了。宋又不是天下一统、海内升平朝代,北有强敌辽国,西北有强敌西夏,就算不说这两个国家,南边也一天到晚有叛变或者敌袭。二十年不言兵事,这种事情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难道别人打过来,就跟别人去求和?

    人,就是不能安逸。

    这大宋朝,就是太想要安逸,只要能安逸,就是皆大欢喜。

    为了安逸,脸是可以不要的,只要回来能继续安安逸逸的,啥都好说,不过粉饰一下太平而已,用“阿Q”的精神自我安慰一下,妥了,接着喝酒听曲。

    甘奇大概是看透了这一点,看透了这汴梁城的相公们对于安逸的追求,所以他要打破这些人的安逸。

    朝堂之上,当甘奇反问富弼富相公该如何处理辽人遇袭之事的时候,富相公却没有直接正面回答,而是问道:“冯知府,你刚才所奏之原委,可都是确凿之事?”

    冯京看了看他的岳父富弼,答道:“目睹之人无数,昨天一个下午,就取了三十多人的供词,确凿无误。”

    富弼点了点头,慢慢说道:“本是一件街边斗殴的小事,却因为辽人使节而成了一件大事,依照老夫之见呐,本就是小事,那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动手打人,终究是不对的,打伤了人,自然得负责。那行凶之人,终究是要惩罚一下才是,判一顿板子便是应该。至于辽人这里,挨了打,于情于理,当补偿一下,至少汤药费还是要补偿的,再多补偿一些受惊的费用。想来得了一笔钱,那辽人便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怨气了。如此,轻松把事情处理了去,朝堂之上,每日家国大事都商议不过来,区区小事,何必劳动心神?”

    富弼一番言语,听得许多人是连连点头。打人者,受点惩罚,辽人那里,多赔点钱平息一下愤怒,过去就过去了,朝堂之上的家国大事都商量不过来,为了这点小事说来说去,不值当。

    却不料那位甘奇甘经略就是那么刚直,眉宇一立,立马出言:“富相公,判案可不是这么判的,秉公执法才是君子之道,打人者要受罚,那先动手的辽人受不受罚?他才是最先打人的,要不要也拉到衙门里判一顿板子?还有事情起因,买东西不付钱,如盗匪一般,这又如何判?”

    富弼是真难受,这甘奇是傻呢?还是傻呢?还是傻呢?

    难道满朝诸公,就你甘奇明白事理?就你甘奇聪明?

    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偏偏你甘奇就要为了一个街边殴斗的浑汉不依不饶?

    “那就再给那打人者一些汤药费吧,如此他心中也能好受一些。”富弼,把“和事佬”这个角色当到了最高水平。

    “事件之事,总要有一个理字,岂能如此糊里糊涂处理事情?此事早已传遍汴梁城,如此处置,让天下万民如何评价朝廷?秉公执法,才能让百姓归心,若是朝廷都处事不公,便是动摇江山社稷之本,万万不可如此随意处置了。”甘奇是据理力争。

    此事的富弼,是真的讨厌甘奇这个小年轻。以往富弼对甘奇,倒也不谈什么好恶,甘奇与韩琦相争,富弼也是坐山观虎斗,今日这个甘奇,让富弼产生了厌恶之感。

    赵曙坐在台上,也是为难不已,这件事若是放在几个月前,他是会同意富弼的办法的,得过且过了。但是如今,他知道甘奇对辽国动了起兵之心,甘奇对赵曙说的那些话,也让赵曙对燕云十六州有了一些心思。他更知道燕云已然要大乱。

    所以赵曙是想强硬一下的,人总有点脾气,那辽使萧扈在他面前出言不逊了,他也有气。如今有甘奇的那些话,他也有一些底气。但是真要对辽人强硬,他也有些心虚。

    所以赵曙为难不已,开口问道:“诸位可还有分说?”

    谏院张商英出言:“启禀陛下,臣觉得甘经略所言不差,秉公处事,在什么时候都不会错。民心既是君心,臣以为,当顺应民心处事,必不会错。”

    御史中丞唐介出言:“启禀陛下,臣也觉得本就是一件小事,何必想得太多?是非曲直皆在,秉公执法,定然无错。”

    赵曙闻言点着头,却点名了一句:“冯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啊?”

    冯京闻言,正要开口,却忽然看到了他岳父富弼回头来看了他一眼,让他心中一愣,上前已然换了说辞:“臣以为,秉公有秉公的好处,汴梁百信苦辽使就久矣,如此可让百姓出得一口恶气。但是,息事宁人有息事宁人的好处,也省去许多麻烦,再来补偿受损失的商户与那动手打契丹人的人,也无不可。”

    冯京一番话,说了等于没说。他也是难,岳父当面,如之奈何?

    甘奇自然有些失望,却又立马接了一句:“陛下,连冯知府都说,汴梁百姓苦辽使久矣,那此事更要秉公处置。如此才能息百姓心中之怒,让百姓对陛下更加拥戴。”

    “甘经略,庆历三年,辽国就为区区小事,陈兵汴京,欲大军南下,若不是百般斡旋,早已大战连连,不知多少百姓生灵涂炭。今日若又与之话柄,若是辽人再次陈兵边境,难道你甘奇再去斡旋?”富弼有些生气了。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堂堂八千里大宋,却在外邦恐吓之下度日,以自家子民之辱,求外邦敌国大度息怒,当真是个笑话。”甘奇刚起来了。

    “孩童话语,幼稚可笑至极。家国大事,你懂得什么?”富弼也怒了。

    “家国大事,下官兴许不太懂。下官只懂得圣人教诲,君子之道,更读史书为鉴,知兴替荣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千里之疆,万万之民,却保不住一个见义勇为之民,却还想天下归心,社稷安宁。敢问富相公,息了事宁了人,那辽人如何看待我大宋?辽人背后如何说我大宋?软弱可欺?予取予求?随意拿捏?今日要地,明日要钱,富相公以往可敢说一个不字?今后有可敢说一个不字?那辽人可敬了大宋一分一毫?富相公又敢保来日辽人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又陈兵边境要地要钱?”甘奇音量越说越高,几乎指着富弼的鼻子在骂。

    “大胆,小小年纪,竟敢在朝堂出此狂言!”富弼气坏了,出口就是呵斥。

    甘奇还不等富弼接下来要说什么道理,立马又道:“来日若是辽人借此事陈兵发难,我甘奇愿往辽国斡旋,不割一寸祖宗之地,不给一分百姓之钱。若不能让辽人偃旗息鼓,我甘奇愿提头来见。富相公,如何?”

    甘奇看着头前的富弼,转头又看向朝堂众人,开口又道:“诸位上官,我愿以项上人头作保,诸位以为如何?”

    这话听得台上的赵曙有些热血沸腾,他知道甘奇之前心中所想,又见甘奇此时愿意拿命与辽人死磕,岂能不激动?有此臣子,皇帝岂能不高兴?

    却是那富弼幽幽一语:“甘经略好生了得啊,命都豁出去了。小小年纪,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个街边殴斗浑汉,却能让你如此以命来保。许是这满朝诸公,就你甘经略深明大义……”

    “只为百姓归心,更为我大宋不被辽人看轻,命又何妨?”

    其实甘奇那话中有话,他倒是真愿意看到辽国在边境弄点什么事端出来,比如陈兵恐吓。甘奇还真愿意去辽国斡旋一下,但是这个“斡旋”可不是一般的“斡旋”。

    事端,总是造出来的,事情都是人做的。比如辽国这回陈兵,却不是恐吓了,而是真的先动手打了……这事,谁说得清呢?特别是还有一个甘奇,谁保得住辽人不打呢?

    到时候看这个汴梁城怎么办?看看有没有人真的那么不要脸,真要去求和。

    甘奇在边境,被辽人打了,要还手,谁能说他错?总不能抛弃城池与百姓,带兵跑吧?

    说不定他甘奇就打到辽国去斡旋了。

    “诸位上官,诸位同僚,我愿用人头为此事作保,秉公处置,让天下对陛下感恩戴德,让百姓与朝廷同心同德。诸位以为如何?”甘奇再问。

    没人反驳他。

    连富弼都只是阴阳怪气一语:“哼哼……到时候若是要赔钱,可就不是一点汤药费了,想来甘经略家中豪富,出得起。”

    “我宁出项上人头,也不愿出一钱。”甘奇又回怼一句。

    “哈哈……满朝文武百官,原来就甘经略一人深明大义啊……”富弼这句话,诛心了。让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甘奇。

    “打契丹人者,名叫甘霸,乃我族弟,随我邕州上过战阵,随我泉州治过胡番,几经生死。我若连这点小事都不能秉公直言,还要他委曲求全,不说天下百姓,我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我甘奇,还有何资格站在朝堂之上?”甘奇直白一语,这事瞒不住,与其等人之后来说,不如自己说出来。还能博点同情,也让甘奇今日朝堂的表现不显得那么突兀。

    “嚯,原道是如此,罢了……项上人头都搬出来了,那辽人之事,甘经略就一并处置了吧,到时候辽人之怒,也请甘经略一并平息了。”富弼语气中还有一些阴阳怪气的味道,他倒是也想得通透,辽人会怒,会借题发挥,但是他倒也不认为辽人真的会因为这件事开两国之大战。

    辽人借题发挥,不过又是想弄点好处,到时候就让甘奇一并去承担了。反正甘奇有钱,身家总有个一两百万贯,都给了辽人,也轮不到富弼心疼。

    这小年轻,要自讨苦吃,自寻死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让他去。

    也省事,反正这个小年轻站在朝堂上也碍眼,还是皇帝的妹夫,本还不好动他,自寻死路正好。

    赵曙看了看富弼,又看了看满朝之人,带着心虚说道:“那此事就交由甘卿一并处置了,以和为贵。”

    兴许所有人都觉得甘奇此时应该是为难不已的。

    唯有甘奇自己心中高兴不已,他自己开始都没有想过这件事情会轮到他来处理,轮到他来处理,还什么以和为贵?

    打起来最好!

    不仅要打起来,还要挑动整个汴梁城的舆论,一起打。打完,大家一起解气。

    这事,要点技术。

    “臣接旨!定将此事处理妥当。”甘奇脸上装作苦闷,用苦闷来掩饰内心的欣喜。

    朝堂之上,还有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大佬曾公亮,他却频频看向甘奇,似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