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要土地,姜衍又已经应承下来,那她要哪里不是要?老实说,蔚蓝之前虽然想通过土地让蔚家军创收,却从没想过要插手土地分配,也没想过具体要哪片土地。
可这会却是不同了,认真想想,牯牛山到苍岩堡这段虽然离安平镇远,位置却绝对是最好的。
至于为什么说它是最好,一来牯牛山与苍岩堡左右夹击遥相呼应,这片土地位于中间位置,无论她想种些什么,粮食收成如何,想做些什么实验,都不必担心被外人知晓。
二来这片距离万壑山远,虽然秋冬季节同样酷寒,比之西凉镇与果洲镇却好上太多。
三来这片土地溪流汇聚众多,又紧邻塘坝县与九曲河道,无论旱涝,都不用担心粮食收成。
四来么,蔚蓝想将这片土地打造成西海郡的另外一道防线一道针对西海郡本身与九曲河道、将整个西海郡包围起来固若金汤的隐形防线。
西海郡目前一共有两道防线,一道是安平镇,一道是菊山县。但两者之间的意义与作用截然不同。若说安平镇对外,那菊山县就是对内。
对外针对的是大夏人,有二十万蔚家军在,再加上大夏内部并不平静,短时间内暂且无碍。但菊山县就不同了,在尚未规划到西海郡之前,菊山县就是西北连通上京的关隘要塞。只那时候蔚家军与朝廷还没撕破脸皮,连云山沿线荒凉贫瘠,蔚家军根本就不用担心朝廷攻打后路。
但此一时彼一时,若说在三个月前,谢琳和姜泽虽然恨着蔚家军,却仍然对蔚家军存了收复拉拢的心思,那在李良宵屯兵菊山县与蔚池公然抗旨之后,谢琳与姜泽的心思就已经全部落空。
无他,蔚池公然抗旨,至少代表了绝大部分蔚家军中高层将领的态度,而李良宵能带兵屯守菊山县,代表的是三十万普通蔚家军将士的态度。
汲汲营营数年,就等来这么个结果,只怕谢琳和姜泽心里早就恨得滴血。偏姜衍就藩恰好在蔚家军的势力之下,谢琳和姜泽鞭长莫及,恨意只会成倍的增长,直到忍无可忍的那天。
至于这一天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楚。
说白了,姜泽是帝王,别看他现阶段无人可用只能忍气吞声,但也只是现阶段而已且不说启泰国地大物博,唯西海郡是羁縻之地,姜泽根本就不会缺乏物资,只多于西海郡数倍的好几千万人口,姜泽就不怕招不到兵。
而菊山县恰是进入西海郡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姜泽下令用人海战术猛攻,李良宵麾下的十万兵马根本就守不住。菊山县守不住,便意味着安平镇同样会动荡不安。
这事儿早有先例,大夏人也不是第一天想要入主中原,与蔚家军之间的关系,说句仇深似海也不为过,到时候即便姜泽不主动与大夏人谋求合作,大夏人同样会抓住机会出兵。
要知道,启泰建国多少年,安平镇的兵马就屯守了多少年。大夏人甚至在建国之初、国力尚且不足之前,也没放弃在边境打秋风滋事寻衅。
但这还只是谢琳母子与大夏人对西海郡带来的影响。塘坝县紧邻九曲河道,麻城紧邻坳谷,若是再算上南疆与镇南王姜沐呢?这么一想,要确保西海郡的安稳,李良宵手下的十万兵马虽看起来多,实则远远不够。
即便再算上姜衍豢养在坳谷附近的私兵,那也是不够的。
就更不用说因为九曲河道的存在与移民而带来的其它隐患了她和姜衍能通过九曲河道输入人**易粮食与各类物资,别人就能通过九曲河道对西海郡用兵安插细作!
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单靠漕运的人手,也不可能保证九曲河道永远都在掌控中不出半点纰漏,眼下这些人是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了呢?西海郡不想被灭就只能强大,这些又能瞒得过多少人的眼睛?
也因此,立即扩充兵马,并将牯牛山与苍岩堡中间这段打造成西海郡的第三道防线,就十分有必要了。
蔚蓝向来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想清楚后立即便做。但她并没忽略姜衍的立场按说分给蔚家军土地的事情姜衍已经应允,她完全可以直接开口找姜衍要。
可公是公,私是私,她想要牯牛山到苍岩堡这片的土地,只征得姜衍的同意绝非上策。若她真那么做了,便是因私废公落了下乘,这对她和姜衍都没什么好处。
思及此,蔚蓝并没立即去找姜衍,而是先让人去请杜权和骁勇,约了未时在杜府相见。余下的时间,则用炭条按比例将牯牛山到苍岩堡一段的堪舆图重新勾勒出来。
重新勾勒出来的堪舆图比原先的堪舆图放大了五倍,并将整片土地按照溪流分布划分为若干区域,又分别圈出适合建房与开荒耕种的。
适合开荒耕种的就不必说了,适合建房的区域另按照预估的人口稠密度增添了城池和城墙。待得整张图全部标注完,又换了张宣纸,设计房屋的具体结构各地有各地的气候,西海郡本就与别的地方不同,除了酷寒,暴雪与风沙,有溪流的地方地势低洼也要考虑进去。
而连云山沿线除了有大量的木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石材同样如此。蔚蓝想得多,连同整个西海郡的移民迁入全都想进去了,一时间全神贯注,直到饭点才堪堪停笔。
好在蔚蓝的动作本来就快,再加上西北气候特殊民风彪悍,房屋构造比之南方与上京简单的不是一点半点,最新的设计一概以舒适牢固为主,只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箭楼,因此画起来并不费劲。
但不费劲,并不意味着这构思不好。等下午见到杜权和骁勇的时候,二人看了图纸同样欣喜两人都是蔚家军的老人了,开国之初分到蔚家军手中的矿产早就枯竭,军中眼下是个什么境况,再没人比二人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