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买宋 >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还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还有什么办法呢

    一时间,听得所有武举生群情激奋的这样问,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到底是谁陷害的他,李小鱼无奈之下,只得将之前发生的事情给他们笼统的说了一遍,最后,是摇头道。

    “总之,到底是谁陷害的我,我现在还不清楚,只知道那家伙轻功很好,武功也不弱,是个硬茬子,不过大家也别担心,相信有展昭大哥和文广大哥在,一定能帮我调查清楚,还我一个清白的。”

    “所以大家也千万别冲动,做出什么傻事,特别是你鲁达,你这急性子,必须得改一改,什么劫狱啊,这不是闹着玩嘛。”

    “别到时没把小爷我救出来,反倒把你们也搭进来了,那可怎么办,咱们武举生不是全军覆没了吗?”

    听得李小鱼这样说,众人还是焦急道

    “可王华,如果让我们就这么坐视不理,什么都不做,看着你在这监狱里面白白遭罪的话,我们也于心不忍啊。”

    “是啊小郎君,总的要我们做点什么吧,你说说,我们到底怎么才能救你出来啊!”

    “对,既然劫狱不行,那要不咱们行贿吧,这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就不信了,只要大把的砸银子,救不了小郎君一条生路。”

    “没错,这办法好,有效,还没什么风险,就这么办,我愿意捐出我的全副身家。”

    “我也一样我也一样,不过我身上的钱不多,但我可以去凑钱,实在不行,去钱庄借也行。”

    “嗯嗯嗯,只要能救小郎君你出来,让我们干什么都行。”

    一时间,听得这帮武举生这样说,满脸感动之下,李小鱼也是忍不住摇头道。

    “好了各位,你们胡说八道什么啊,这也行不通的,且不说那包黑子收不收钱,就算收,你们能凑多少钱啊。”

    “大家都是武举生,情况我也知道,并不怎么富裕,你们凑的钱人家或许压根就看不上眼,怎么可能会手。”

    “因为包黑子这些朝廷大员,工资可丰厚了,有的是钱,根本不缺钱花,所以完全犯不着冒着个险,这样做反而可能落人家的口舌,适得其反,知道吗?”

    李小鱼说的没错,此时的宋代官员们的基本工资太高了,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所以根本犯不着去贪污受贿,在这个事情上冒险。

    特别是这件必定引起满朝关注的事情,更是会如避蛇蝎,别说收钱了,打死人家都不会要。

    怎么说呢,举个简单的小栗子,先别说宋朝了,就说唐朝吧,唐朝有一位名人白居易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么他的工资是多少呢,答案:大概月薪是一万五左右!

    大约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自己在诗歌中写道。

    “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此后不久,白居易便升任为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

    所以又有诗曰:“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由此可见,古代的诗歌不仅优美,还能起到当日记本的作用,让我们一窥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一举多得,不得不说,实在是高。

    史载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不知是因为苏州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还是白居易资历比较老了,反正那时候他的工资已经比较的丰厚了。

    因此又有诗曰:“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白居易为宾客分司时,曰:“俸钱**万,给受无虚月。”

    “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縻。”

    “官衔依口得,俸禄逐身来。”

    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刚做官时的十倍。

    “俸钱**万,给受无虚月”。

    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涨到了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而且还相当清闲自在,很是令人羡慕。

    就连后来的大词人苏轼也对此表示艳羡:“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可以领到一半的养老金:“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白公说俸禄还记载:“兼京兆户曹,曰: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贬江州司马,曰: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壁记曰: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罢杭州刺史,曰: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

    从白居易的诗里,我们可以大约地了解到唐朝时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当然,白居易的个别诗词里也自说俸钱亦有误。

    毕竟是诗吗,有时为了艺术需求,比如押韵什么的,有误差也在所难免。

    比如白居易有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云:“公事忙闲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要知道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一司马,俸钱怎能敌尚书?

    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元微之,略云:

    “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

    信内言月俸四五万,这才是老实话。

    唐代官制,司马薪级约略如此。

    至于尚书官俸,唐制为一百贯文,即十万也。

    司马仅为五十贯文,即五万,差一半,怎可敌尚书

    所以很有可能是白居易当时的夸大之词。

    不过这个按照唐时一文铜钱约折合后世人民币三毛计算,月俸四五万相当于人民币12000至15000左右。

    到了宋朝,不说别人,说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大人物,宋朝宰相王安石,他的工资是多少呢,答案是:月薪九万元

    因为王安石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

    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

    虽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可不想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因此,王安石被罢相,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又产生分歧,最终,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在宋时,宰辅去职,或调任,或罢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贬谪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优厚大臣。

    王安石便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

    那么,曾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此时的养老金是怎样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离任,给予这些曾经的国家重臣最通常的赏赐是进官加职。

    据宋史王安石列传,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进的“职”是观文殿大学士。

    宋代官制,官、职、差遣分离,“职以待文学之选”。

    殿学士指诸殿大学士、学士,包括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学士和学士,都是职名。

    各“殿学士”为宋朝最高级职名。

    宋会要职官称,朝廷设此,特用以恩宠离任的宰相和执政,“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

    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宰相的进官加职,有一个演变过程,其趋势是越来越丰厚。

    宋史职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级官职的俸禄。其中,资政殿大学士的“工资”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端明殿学士的“工资”为:“贴职钱五十贯,米麦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万字茶二斤,春、冬绫五匹,绢一十七匹。罗一匹,冬绵五十两。”

    因为王安石的观文殿大学士是诸学士之首、从二品,他所得也比较丰厚,王安石的养老金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衣赐,相当于服装补贴,是俸禄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别阶官和职事官,用阶官定俸禄,阶官的俸禄称为“料钱”。

    宋代中、上级官员的待遇一般比较优厚,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

    外任地方官还配给职田,自三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

    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还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闲官,坐领“祠禄”。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

    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90000元人民币。

    至于林林总总的福利,如禄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随身傔人的衣粮七十人,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

    再说一个跟本案有关的大人物,名垂青史的清官包大人工资是多少呢,答案是:年薪过千万

    怎么样,是不是很夸张,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可没错,你没看错,就是过千万,真的是很惊人很不可思议了,做官都能做成千万富翁。

    而包拯年薪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在临终前,他既是枢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同时还被封为东海郡开国侯,官品和爵位之高仅次于当朝宰相,所以这时候肯定是他一生中拿工资最高的时候。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

    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

    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

    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宋真宗熙宁二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

    宋仁宗嘉佑四年,官定绫价1600文一匹。

    宋真宗咸平年间,开封每匹绢最低1200文。

    宋徽宗宣和年间,每匹罗定价4000文。

    宋仁宗天圣七年,官府规定每两绵不得超过85文。

    宋真宗时某年冬天,官府出售木炭,每秤售价100文。宋仁宗后期,官府收购柴禾,每捆定价50文。宋仁宗宝元二年,开封干草最低19文一捆。

    以上是史料中出现的距包拯任职开封府时间较近的物价数据。

    利用这组物价数据,我们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共是21878贯。

    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

    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据宋徽宗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他掌管淮南20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有30万贯,平均一个州缴税才15万贯。

    包拯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这个结论真的是有点儿吓人。

    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辅的五倍以上,还不止。

    据此,宋的宰相离任之后也可有着丰裕的生活。

    如王安石辞官后就闲居“半山园”,追求精雅的山水闲情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所以行贿这一招也肯定走不通的,工资高到吓人的包拯,是根本不会在意那点小钱,反正你在有钱,也没我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