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塞,风沙猎猎,不管是气候还是环境比之中原地带,都远远不如,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里并不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可是,就算如此,这里依旧出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那就是西夏国主,李元昊。
李元昊,嵬名曩霄,拓跋氏,小字嵬理,祖籍银州,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正统的皇室血脉。
宋景德元年,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一个帝王之家,不过很可惜的是,在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就在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
此后,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定难军留后,于是,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而李元昊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并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比如,尚在髫龄的元昊,就对父亲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
史书记载,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就把使臣斩首。
李元昊便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对诫父亲说。
“我们从军的人原来本事从事鞍马的,现在用不急需品交换已经不是上策,现在将使臣杀掉了,有谁肯被我们使用呢?”
李德明见年仅10余岁的独子就有这种见识,大喜之下,是对他越发器重,开始全力培养他。
李元昊也自此发迹,俗话说得好,不凡之人,必以奇生,李元昊也一样,虽然没长一副月牙脸,胳膊过膝,当时,但也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
而且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可他却并不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富家子弟,反而,自幼熟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的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同时他还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
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造就了他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为他之后的不凡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很早之时,宋朝的边将中,就有对这位西夏的少年统帅的外貌、器度、见识等种种不同的传说,西北边帅曹玮驻守陕西沿边,听闻他的事迹后,早就想一睹他的风采,看看到底是不是人中之龙,于是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踪。
听说李元昊常到沿边榷市行走,考察风土人情,于是几次等候,以期会面,但总是不能见到。
后来派人暗中偷画了李元昊的图影,曹玮见其状貌后不由惊叹:“真英物也!”
并且预见到他后日必为宋朝边患。
包括三关大帅杨宗保也曾在远处与少年时的李元昊有过一番对峙,可是面对他这位手握数十万兵甲,威震西夏和辽邦的三关大帅,年纪轻轻的李元昊却并未显露出丝毫惧意,反而只是对着他轻蔑一笑,然后扬长而去,当时,杨宗保就立即对左右副手说。
“此子,宋之大患也,若不尽早除之,必演宋辽之祸。”
也就是说这家伙必将成为宋朝的心腹大患,若不尽早防备或者除掉他的话,宋辽澶渊之盟的悲剧或许将再次重演。
于是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警惕西夏,加派兵卒防备,并控制互市规模,严禁向其输送铜铁等战略物资。
可惜,当时天下承平日久,朝廷诸公都沉醉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仿佛当初澶渊之盟的耻辱早已忘却了般,对此根本不以为意,只当是他这位不受控制的三关大帅在危言耸听,索要更大的兵权罢了。
杨宗保对此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在李元昊的带领下,小小的西夏一天天坐大,彻底发展成为宋朝的心腹大患。
也果不其然,正如杨宗保所预料的那样,在明道元年,李德明死后,李元昊一继位,便暴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开始不受宋朝控制,积极的准备建国称帝。
像是为了巩固后方和惩罚吐蕃唃厮啰归附宋朝,李元昊就于同年七月发动对河湟吐蕃的进攻,一举攻占了猫牛城,势力大增。
在景祐三年,李元昊又击败了河西回鹘,由此占领了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野心越发的膨胀,想要窥视陇蜀之时,又恐宋朝利用吐蕃诸部族图其后路。
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循阿干河,攻破兰州诸羌,进军马衔山,于瓦川会筑城镇守,由此断绝了吐蕃和宋朝的通路,达到了孤立宋朝的作用。
并且这时,唃厮啰发生内乱,李元昊又乘机以重赂行间,并诱使磨毡角的谋主、首领郢城俞龙归附。
郢城俞龙带领万余人投降李元昊后,又把女儿嫁给李元昊的儿子宁令哥为妻,使得李元昊的势力越发庞大。
并且因此,李元昊也得以从同唃厮啰部将安子罗旷日持久的作战中脱身出来,又率军向西进攻瓜州回鹘,直抵沙州,在回师途中又占领了肃州。
至此,李元昊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结束了甘州回鹘对河西的统治。
直到此时,宋朝的朝廷诸公才察觉到李元昊的狼子野心,不过为时已晚,包括当时的辽兴宗耶律宗都比宋朝的君臣提前察觉到李元昊的野心,于是先一步做出决定,以“婚好之谊”,想与之结交。
并派出宣徽南院使、朔方节度使萧从顺,潘州观察使郑文囿到兴州,封李元昊为夏国王,承认他的地位,以此联络共同对抗宋朝。
而宋朝虽然晚了一步,但还是迫不及待的派出以工部郎中杨告,礼宾副使朱允中为正副旌节官告使,授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爵西平王。
但李元昊对宋、辽的封爵都不感兴趣,特别是宋朝,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时,根本不以臣礼事宋,对赵祯的封赐诏书,更是遥立不跪拜。
虽然最后迫于时势勉强受诏,但内心依旧愤愤不平,环顾左右大臣说:“先王大错,有如此国,而犹臣拜于人耶!”
既而利用设宴招待宋使臣的机会,虽然没有摔杯为号,将之给剁成豆腐渣,但依旧在宴厅后传出锻砺兵器的铿锵之声,给宋使制造精神威慑又在礼仪上又故意刁难宋使,意在激怒宋朝,企图挑起事端。
并且在此之后,知耻而后勇,感觉到自己和辽以及宋的地位不对等,老朽成怒的李元昊,是正式准备称帝建国了。
但他也不愧是一代人雄,并没有盲目起事,因为纵观历史,他知道,仓促建国称帝的人,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是继续卧薪尝胆,细心准备起来。
首先,他是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措施,先是废除了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
并且明道二年,改宋建元明道为“显道”,以避父讳,次年,自建元开运,又改广运,同时改元显道的这年三月,李元昊又向境内党项部族下达了“秃发令”,以凸显和宋朝的区别,表达势不两立的决心。
他更是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还强令部族人民一律执行,限期三日,有不从者处死,一时党项部民争相秃发。
在服饰上,李元昊也抛弃宋服,“衣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
官员则按等级职别规定服饰,庶民百姓,只准穿青绿色的衣服,以别贵贱。
更重要的是他还抛弃了汉字,觉得自成一国,为何还要用别人的文字,什么都要是自己的才好,于是让人着手创制一种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
甚至他自己在戎马倥偬中,还亲自筹划和主持创制文字的工作,命大臣野利仁荣等整理演绎,编纂成12卷,有的史书记载称之为“蕃书”。
将文字创造出来后,他是下令尊为“国字”颁行,凡纪事尽用蕃书,又设立“蕃字院”,以传授学习,推广使用,在对辽、宋朝往来的文书中,都使用两种文字书写,想迫使他们承认本国文字。
此外,此人还对党项族原来的礼乐制度深受唐、宋的影响,不以为然,他对大臣野利仁荣说:“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若唐宋之缛节繁音,吾无取焉。”
他锐意改革,提倡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讲求实效的精神来指导礼乐改革,在“吉凶、嘉宾、宗祀、燕享”诸场合中,“裁礼之九拜为三拜,革乐之五音为一音”,简化了礼乐制度,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杀勿论。
除了服饰、文字、礼乐方面的改革外,最重要的是,在建国称帝之前,他还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极大的加强了西夏的国力。
如在显道二年五月,升兴州为兴庆府,定为都城,并仿宋朝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宋朝大同小异的中央与地方官制体系。
军队方面,在取得河西走廊之后,就立即是着手整顿军队,在原有部落军事组织的基础上,建设正规的军事制度。
如规定成丁年龄,“抄”的组织,“正军”与“负赡”的任务与条件军队的装备、设施以步兵、骑兵为主,辅以炮兵、“擒生军”,侍卫亲军等的多兵种。
为了战争和军政建设的需要,便于调兵遣将,又采用地方军区性质的“监军司”设置,把军事指挥机构与地域性的防卫措施结合起来。
仿宋朝军事单位“厢”、“军”制度,把全境划分为左、右两厢,共设有十二个监军司,各立军名,规定驻地,设置军事首领都统军、副统军和监军使等职。
在全境广布兵员,重点是护卫首都兴庆府和对宋、辽的防卫上。
对河西走廊肃州、甘州的吐蕃和回鹘聚居地区,升郡设府,置以重兵,镇抚并用,加强统治。
于是,经过短短的六年时间,李元昊便完成了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一个“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党项政权已具规模。
自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也就是宋景祐五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野利仁荣、杨守素等亲信大臣的拥戴下,在兴庆府南郊筑坛,正式登基称帝,国号称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
并大封群臣,追谥祖父和父母谥号、庙号、墓号,又封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谐西凉府祀神。
当然,这时,李元昊虽然建国称帝,但还是关起门来自己乐而已,并没有通告宋朝,一直到次年正月,也就是李小鱼现在所处的时间,李元昊才正式遣使到宋朝给赵祯上表,追述和表彰他的祖先同中原皇朝的关系及其功劳,说明其建国称帝的合法性,要求宋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
得到的回应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宋朝不愿承认李元昊的帝位,狠狠的申饬了他,并且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
李元昊却根本不以为意,依旧是我行我素,还与辽国正式建交,共同来抵御宋朝。
见此,万般无奈之下,宋朝只得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而李元昊在彻底摸清了宋朝的态度之后,恼怒之下,也频繁的派出细作到边境刺探军情,煽诱宋朝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附夏。
并公开断绝了夏同宋朝的使节往来,向宋朝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无能,又借辽朝的势力威胁宋朝,但最后却仍然表明夏国依旧愿同宋朝有和好之意,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大度。
当然,这并不是李元昊真的大度,其向宋朝递“嫚书”的目的,就是意在激怒宋朝,把图谋对宋朝发动的战争责任归于宋朝,自此,夏宋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李元昊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宋夏边境集结了重兵,随时准备对宋开战。
此刻,战马之上,亲率三十万大军,迎着猎猎风沙,望着前方一匹探马如利箭般奔来,李元昊那已经饱经沧桑的脸上,是不由自主的划过了一丝狞笑之色。
“情况如何?”
剃着光头,穿耳戴环的探子立即下马跪道。
“禀国主,你的妙计成功了,杨宗保那厮果然被诱使到了金山巡视。”
“哈哈,太好了,他带了多少人马?”
“不过三十余骑!”
“好,真乃天助我也,只要杨宗保一死,大宋江山指日可待,传我号令,兵围金山,率先取杨宗保人头者,赏千金,封万户!”
“是!”
“轰隆!”
瞬间,马蹄如雷,三十万兵马,在李元昊的带领下,如同潮水般朝着宋夏边境金山涌去,展开了自己的灭宋第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