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文举生们所写的从军行后,在所有人满怀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怀着一丝紧张忐忑的心情,李小鱼是慢慢上前去,李师师那同样一脸好奇,甚至有些小小激动的目光中,将自己这第二场比试所写的第一首词,交给了她,笑着说道。
“师师姑娘,这是我的第一首作品,可能有些难度,又要麻烦你了。”
闻言,听得李小鱼这么说,愈发好奇之下,李师师是赶忙接过他递过来的这首词,盈盈笑道。
“是吗?那师师可还真是期待,公子这第一首词到底写得怎样啊,想来以公子的才华,应该不会让大家失望吧。”
说着,李师师就是展开手中的词稿,心情激动的看了起来。
李小鱼所写的这首词名为破阵子,不出意料,是抄自宋朝大词人辛弃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入选了语文课本,每个上过学的人几乎都耳熟能详。
这首词严格意义上并不算一首边塞诗,不过边塞诗并不一定非要描写边塞,只要与边疆战场等意向有关就行,主要表达爱国的情怀,所以,这首词无疑也是非常合适的。
因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所以看罢之后,李师师也是不禁肃然起敬,不仅惊叹李小鱼的绝世才华,更钦佩他伟大的爱国情怀,心想怪不得,怪不得他有如此才华,却去考武举,原来他一直渴望在沙场上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杀敌报国啊。
想着,心怀钦佩之下,李师师也是不由自主的出声赞叹道。
“公子之德行真是令师师肃然起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思社稷,武举生里有你,真是我们大宋之福也,相信以公子之才华,在未来必将光耀天下,为我们大宋建立一番不世功勋的。”
闻言,李小鱼也是有丝不好意思的罢手道。
“哪里哪里,师师姑娘过奖了,未来的事谁说的清楚呢,还是说现在吧,这首词对姑娘你没难度吧?”
听得李小鱼问起,李师师稍稍皱了皱眉后,这才重新展颜笑道。
“公子,实不相瞒,你这首词太过豪情万丈了,以前师师从未演唱过,对我来说,是有些难度,不过还请公子放心,师师一定尽力而为,力求不辜负公子的期望的。”
点了点头,李小鱼也是松了口气,笑着说道。
“那就好,就多谢师师姑娘了,那我就不耽搁你了,你准备一下吧,我在一旁洗耳恭听,期待姑娘的佳音。”
“嗯”
说着,目送着李小鱼退到一旁等待后,李师师也是神情重新变得肃穆起来,再次将李小鱼的词稿拿过来细细看了几遍,体味词中的真义,将之铭记在心,准备演唱。
在这一瞬,她本来原本娇弱的眼神,是骤然变得凌厉起来,透露着一丝巾帼锋芒,同时,十指舞动,如蝴蝶穿花,再令所有人眼花缭乱的目光中,抚动身前的古琴。
立时间,琴声铮铮,如刀剑争锋,响彻在所有人的耳旁,只此一瞬,便抓住了所有人的耳膜,让得他们下意识的屏住呼吸,细细聆听起来,大气也不敢喘,生怕破坏这一气氛。
而入金铁之音的琴声过后,很快,李师师悠扬的歌声也随之响起,这一刻,她的嗓音也不再空灵,而是夹杂着一丝金属的质感,柔中带刚,顷刻间,便见所有人拉进了李小鱼这首破阵子所描绘的宏大场景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而瞬间,李小鱼这首场面宏大,充满着豪迈意味的词,也是再度让得大家震惊了,感觉头皮发麻。
所有人都是不由自主的便将自己代入了词中的主人公,幻想着自己置身于边疆战场,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真的是太好了,听完李师师的演唱后,所有人都是热血沸腾,心驰神往,虽然很多人因为重文轻武的缘故,是绝不会做出这个决定,但是,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啊,同样再次激起了大家强烈的爱国情怀。
需要说明,这首词是原作者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在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在地方上,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故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就是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金人还没有南侵,哪来的收复故土,这首词拿出来会不会有些不合时宜。
其实不然,收复故土这个概念,一直贯穿于整个宋朝,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都一样,只不过南宋是主张收复中原,将被金人夺取的土地给抢回来。
而北宋的话,则是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没有这道防线北宋在游牧民族面前,等于门户洞开。
为此,宋太宗都御驾亲征过,只可惜,最后玩崩了,高粱河一战惨败而归,彻底将赵二吓破了胆,再也不敢轻易北伐。
但是,朝中包括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莫不想将这块故土给收回来,只不过主战的声音一直被主和的声音压制而已。
所以,这首词中所提到的收复故土的概念,在这里也是行的通的,并不突兀。
而且这首词也确实写得好,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
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细的品味完整首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因为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可即使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这样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可才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化为了梦境,“梦”了些什么呢?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了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
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可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更是如此。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这个被主和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
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如果是在辛弃疾的年代,则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而在李小鱼此时的话,也一样,会想到朝廷的软弱无能,只是一味的主和,所有有志于收复故土的将士其雄心壮志都被慢慢磨灭了,包括像李元昊都快打到家门口了,主和派还是和和和,只想着花钱买平安,就是不敢打仗,令所有人产生一种怒其不争之感。
同时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
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
辛弃疾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并且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所以,只此一词,李小鱼再度成功了,比那帮文举生的从军行更加有力的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让得所有人热血沸腾,渴望收回故土,建立堪比汉唐的赫赫武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