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有些人要把事情做好,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有些人却只能在别人的安排下去做事,这是一种不同的状态,同时也是不同的人才能达到的结果。
汪雨辰跟方中愈的交流仅仅停留在他们两个人之上,屋外的人没有去听,他们只要负责放假的安全就可以了。
汪雨辰的安排没错,在他进入方府之后,锦衣卫确确实实在周边发现了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当然他们并没有采取行动,只是盯住了他们。
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这是他们接下来行动的方案,方中愈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表述清楚,然后让他们一直做下去。
“大人,虽然我并不清楚您为什么如此的着急,但我依然支持您。”
按照汪雨辰和之前那些同僚们的意见,他们应该再坚持一些,毕竟等腾出手来,基本上很多事情都能够快速的解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此匆忙的行事。
虽然在之前他们也确确实实有过安排,甚至是也派遣了不少人马,进行一个比较恰当的勾画。
但是相当于他们之前所做的事情来说,现在还是比较匆忙的,所以汪雨辰隐隐约约有些担心。
“雨辰,凡事要往好处想,接下来的推演你多操心,其他的事情暂时就不用担心了,一会我就进宫,陛下那边由我去说。”
方中愈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还需要跟皇帝沟通一番。
这样的话在最关键的时刻,皇帝就算不发言也能震慑住一些宵小。
“是,大人。”
方中愈这些年来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充足的远见威慑了许多人,你让很多人真的跟在他的身后帮助他做事情。
“嗯。”
汪雨辰在不久之后就离开了方法,和他来之前不一样,来之前他匆匆忙忙的,仿佛有无数的话要说了之后却显得很是从容。
他身边的卫队之前还很压抑,现在多少有些放松,毕竟大人物的情感会影响到他们。
他快速的回到了锦衣卫总部,然后开始安排。
召集所有在总部的幕僚和分析团队,让他们尽快的到位。
锦衣卫总部热闹非繁,大家都在按照最新的命令行事,各自负责各自的部门,锦衣卫,情报机构可以说是如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办事机构,效率非常的高。
“来人,备马,入宫。”
“是。”
很快就有人将方中愈的命令传达出去,由马夫开始在准备马匹,以备他们使用。
方中愈的服务团队特别的大,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让方中愈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不仅仅是上朝入宫,还有离开京师。
这也是多年完善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地步,毕竟方中愈很多事情都很重要,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10分钟之后,方中愈离开了方府,前往了大明皇宫。
“看来真的是出事了,连小方大人都开始急匆匆的赶往皇宫了,距离王大人前往方府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什么地方又发生了朝廷不可掌控的战争?”
“这应该不可能吧,现在大明的军队是何其的强大,可以说只要咱们愿意养着他们,大明的军队将会打出更大的地盘来,所以我觉得与这个无关。”
“那你说说到底是啥?”
“这我哪知道。”
“切。”
周边一片嘘声。
方中愈自然不会管这些吃瓜群众们的讨论,只不过是一种消遣,他还真的不至于在这上面计较,所以依然快马的赶往皇宫那里,有他接下来即将面对的情况。
一路经过检查,方中愈终于来到了皇帝的暖宫外面。
“陛下,方大人来了。”
司礼监太监李易进来向建文皇帝朱允炆汇报。
“让他进来吧。”
皇帝头都没抬,就出声了。
不过要是非常熟悉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话,就会发现他突然似乎放松了一些。
“是。”
李易立马离开了。
“小方大人,您请进!”
李易很是谦卑。
“嗯。”
人就进去了,在他进去之后立马其他人都远离了这个地方,包括之前保护方中愈和建文皇帝的侍卫。
还是和之前一样,大家都非常的自觉在方中愈进宫之后立马就离开了他与皇帝谈话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能够帮助他们,保住自己性命的方式。
“臣方中愈叩见陛下,陛下金安。”
方中愈一板一眼的向建文皇帝朱允炆行礼,在这样的小节之上,他还是做的非常好的,不能留人话柄。
就算是没有其他人他也会这样做,更何况在他内心里是非常的敬重建文皇帝朱允炆的。
换了其他的人恐怕就不会有现在的他,因为中愈现如今掌控的权力,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损害了皇权。
也就是说只有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够舍得自己手中的权力,才能换来如今方中愈的强大。
“起来吧。”
“谢陛下。”
“这个时间进宫有什么事情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隐约有了猜测,但还是想确认一遍之前他的担心还是有的。
“陛下,之前针对孔家的事情要开始做了。”
方中愈自然是开门见山,既然已经要做这件事情了,那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甚至是这个人还有助于他。
“你做好准备了吗?”
建文皇帝朱允文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笔,虽然他一直都在忙碌,可是在这个时候他还是觉得要慎重一些。
所以想向方中愈确认一遍,他的脸色很是坚毅,似乎在做着一些重要的决定。
“是的,陛下。”
方中愈也知道皇帝在担心着什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要给建文皇帝朱允玟更大的信心。
那就是他能够把这些事情处理好。
否则的话最后带来的是更多的麻烦,皇帝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你确定朕不用开这个口吗?”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话里带着疑问,因为按理说这件事情她参与是最好的,毕竟那是孔家。
孔家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但人敬重孔圣是个事实。
就算是方中愈自己如今做了这么大的变革,他也不可能完全抛弃掉孔圣。
“陛下,在整件事情中您不用开口,直接观看事态发展就可以了,在这一点臣可以向您保证。
陛下,您只需要做最后的裁判就可以了。”
方中愈一点都没有迟疑,直接告诉了建文皇帝中英文这句话,也就是说从这一刻开始,他要做的事情与皇帝无关,皇帝只需要冷眼旁观就行。
建文皇帝朱允文站了起来,看了看方中愈,甚至是仔仔细细的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一会儿,想要确认方中愈也在这上面到底,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为什么?
你应该清楚,如果朕开了口,会比你自己轻松很多,甚至是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方中愈肯定知道这件事情。
在整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扮演的角色非常的重要,如果他来开口,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方中愈减轻很多负担,甚至是能够让一些人保持中立。
他自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就算他完全不能替方中愈遮挡那些可能来的攻击,但是只要他出面能够抚平不少人的心,让不少人按兵不动。
“陛下,臣能减少影响,却不能控制影响。
就算是后世之人对臣有什么评价,那也有臣一人承担,而不会连累到陛下。”
这是方中愈的心里话,他从来没有如此的坚定过在某些事情上。
“你知道,朕,不在乎这些。”
皇帝摇了摇头。
叹息了一声。
“陛下,天子有过,不能有意。”
天子有过,不能有意。
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大门,这个字突然像一道闪电一样,在他的脑海里闪过,影响到了他。
谁都说天子是没有过错的,所以臣子要替天子承担那些过错。
可是方中愈却明明确确的告诉建文皇帝朱允文,天子是有过错的,但是却不能有意的去犯错。
当初建文皇帝朱允炆自己下罪己诏,那也是迫不得已的情况,虽然他也有主动的成分在里面,但那个时候情况焦急,可不是像现在这样。
更何况的是对于他来讲,那个时候如果说几句好听的话,就能够挽回大多数百姓的心,让他们更加的向着他。
他做的那些事情完全都没有问题。
如今在这件事情上也许会牵连到许多的人,方中愈希望建文皇帝中愈文完全不参与进来,也就是说他的身上必须是干净的。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建文皇帝朱允文,最大的限度就是知道这些事情却不能完全的参与,只能等待最终的结果。
这也是他所要坚守的准则之一,否则的话就会有无数的人跳出来,对建文皇帝朱允文指指点点,甚至是对于他的执政有怀疑。
“你要杀人?”
建文皇帝朱允文突然明白了方中裕的意思,他不想让建文皇帝朱允文背过,那么只能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说这个锅非常的大,对建文皇帝的作用为是一种影响。
“陛下,孔家太大,人太多。
有不少人该死。
臣只不过是帮他们一把。
早日去见先圣罢了。”
方中愈说的很是淡然,就好像这些人不是他杀的一样。
站在方中愈的角度,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毕竟现在仔细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这些,甚至可以说如今在外面跟他们作对的多多少少也和他们有关系。
“朕如果置身事外,你一旦失败,毁灭的可不是你方家一家家的名声。”
建文皇帝重用还是想争取一份至少中愈太过冒险。
“陛下臣知道,但臣不会失败。
正是因为臣清楚的知道这些,所以才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的把这件事情做好。
朝廷也许没有太大的危机,但潜藏的危机还是非常严重的。
这些年朝廷虽然一直都在发展之中,但正是因为有了高速的发展,所以很多地方都跟不上。
这有理论也有实际,有技术,有工业有产业,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东西。
很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事情做好,能够帮助更多的人,那么唯一要做的就是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
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还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就孔家开始。”
方中愈也说得非常的自信。
“既然你如此强烈要求,朕也就不强迫你了。
不过朕还是希望在关键的时刻你能考虑清楚,甚至是计划要做得详尽一些。
朕知道你想做变革,但真不希望,因为这一场变革把你之前所有的一切全部都磨灭掉。
人亡政息这样大的代价,朕希望不会出现在你的身上。”
“陛下放心。”
方中愈拱手。
他进宫来就是为了说服皇帝,不管之前皇帝是怎样担心的,他都必须要跟皇帝坚定起这个信念,那就是他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而且会因为这件事情将整个帝国建设得更加好,现在路上有拦路石,那就把这个石头完全拔掉。
“在你正式行事之前,更希望你能考虑清楚,更重要的是不要影响到你的家人,也许在这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也会担心。”
“陛下,这一点臣已经想到了,不过有些事情还需要臣去做,他们现在能够享受到如此好的福利,总要有人付出。”
方中愈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方家更好,让帝国更好。
只要皇帝能够支持,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他背负一些骂名又如何,反正现在他已经背负的够多了。
“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朕也就不多说了,这件事情成功了之后,你还是好好休息,多陪陪家人。
太子的学业你也不要荒废了,这一段时间朕觉得太子变化了许多,甚至是都不愿意和朕和皇后交流。
皇后都有一些担心那孩子会不会长偏了,朕的儿子要继承大明江山的,最好不会有那样的问题。”
皇帝朱允文叹了一口气,才转口说到太子的事情。
“是,陛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