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人去做去处理。
燕王朱棣也没有想到,他所做的一个小动作,已经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第一个人来到燕王府门前时。
燕王朱棣亲自接见了他。
不久之后一位名叫刘真的侠士,就成为了燕王朱棣所招揽的第一位护卫。
守门的锦衣卫们丝毫没有管这个人的来往。
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人都在打听燕王朱棣到底许给了他什么样的承诺?
对于这样一个人,很多人也是感兴趣的,毕竟他们都以为燕王朱棣招到的第一位的应该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
最后没有想到,只是一个护卫,可这并不仅仅意味着燕王,朱棣失败了,反而意味着他说的是有道理的,因为从现在开始,恐怕会有无数的人前来投靠他。
建文皇帝朱允炆自然在关心这些东西,但是却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着,所以在忙完自己的事情之后,他还在仔细的挑选前去镇守大明南洲的勋贵。
方中愈在北镇抚司满满的睡了一觉之后就离开了北镇抚司回到了方府。
对于自己的父亲,派人来找过,自己也是知晓的,不过这个时候他还不太想跟父亲说太多的话,毕竟事情还没有到最后一步,没有做出任何决定的前提下,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了。
大街上很是热闹,来来往往的人呗,除了脸上的笑容,更多的是急匆匆的脚步,因为对他们来讲,发生更多的事情都不足以让他们被近来的消息所击倒。
大明报的存在,似乎已经把他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更快的读懂大明报上所赋予的内涵。
已经有学生猜到,可能要打仗了,别进朝廷,现在把力量表面上看起来是放在南方可他们都清楚,北方的练军已经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了。
魏国公徐辉祖,大将军盛庸,驸马爷梅殷,三人已经是很久没有来到京师了。
除了正常的奏报以外,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京师百姓的眼中了。
这个事情说起来很简单,说起来也非常的容易,那就是一定有更加忙碌的事情,牵扯到了他们的经历。
人都是感性的,每个人在发现自己吃饱喝暖之后就会考虑更多的事情。
燕王朱棣正在急急忙忙地招募人选,齐王反而那边更加安静,或许他在等待朝廷对于燕王朱棣现目前政策的反应。
人与人是不同的,燕王朱棣有这底气,至少在目前为止,朝廷虽然广大宣扬,但这也是朝廷的羁绊,那就是他们希望朝廷把燕王朱棣封走的话,也得保证燕王朱棣的安全。
齐王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毕竟他跟燕王朱棣是比不了的,不过肯定是有人希望他现在保持安静的。
如今小老百姓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而那些大门大户的人们却在纠结之中。
之前跟着方中愈赚了不少钱,跟着方中愈提高了不少地位,如今似乎有一个更大的机会放在自己眼前,但每个人都不想把这件事情牵扯自己太多,可这也是个机会呀。
大明混一图的出现,让他们知晓了,外界还有不少地方,这一次大明南洲的发现,也就意味着朝廷将会不断的开疆拓土。
可是那个地方很远,远到他们自己都不敢保证能不能活着走到那里。
怕死并不是一件丑事,每个人都有心里恐惧的地方,离开京师,离开大明,总会让人恐惧的。
按照目前朝廷的构想,两位王爷要带着他们所招募的人马去大明南洲。
朝廷另外派的勋贵也要一同前去,当然他们所做的任务有很多,不仅仅要扩大整个大明南洲,还要想方设法在那里建立一个长久的统治。
折腾了三天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终于接见了那些大臣。
之前一直都有着自己想法的诸位大臣,这一次偏偏都选择沉默,他们似乎在等待朱允炆首先说话,可是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一次非常的有耐心,丝毫不开口,等着他们,就那样在上面看着他们,让他们先张嘴。
这一次来的人很多,不管是手里有兵权的,还是有财权的,还是有其他权力的,只要是能够在朝堂上说这番话的人,基本上都来了。
对于他们来讲,不管是什么目的为了劝阻,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为了在其中分一杯羹这些事情他们都需要自己来表态。
凑热闹的人也很多,虽然他们不知晓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态度,可有一点他们知道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那么按照谁的方法做就行了?
海上贸易公司参与的人很多,所以那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拿到了分红,两年的时间,足够他们认识到这一项行动的重要性。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对他们很是宽待,这两年来,朝廷的政令已经能够很快的像个地方发达了。
地方的县衙也能够很清楚的按照朝廷的旨意去做事情,不管辖区内有多么的复杂,只要他们还想在进入皇帝朱允炆手下混下去,就不得不努力的做好手中的事情。
有些人甚至在暗地里害怕锦衣卫,这一点没有办法,因为锦衣卫的权力越大,意味着他们头上悬着的那把刀就越锋利。
具体的消息他们都得到了,也都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没有人去询问建文皇帝朱允炆是什么时候同意做这样的事情了。
方中愈今天并没有在场,他要忙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一个人能够撑得起这副场子。
“陛下,首先恭贺陛下获得了一块飞地,大明的疆域又愈发的大了。”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首先发言道,既然其他人不愿意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