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秀最后送的是姥姥家。
腊粥熬好了,装进了罐子里,她就直接放进空间了。
这样每跑一个地方,她都可以在快到了的时候,从空间里取出来腊粥,不需要一次拿很多,也不需要一趟一趟往家里跑。
姥姥家其实不算是最远的。
但是姜英秀跟他们不够熟悉,也不够亲近,她也不是很擅长自来熟的那种性格。
先把朋友们的送过了,才轮到姥姥家。
不过,好在她的速度非常惊人。
等她把腊粥送到姥姥家的时候,刚早上九点多,这个时辰不算晚了。
刚好姥家人只有姥姥和几个小辈在家。
姜英秀也不需要跟太多人交际。
她放下粥罐子,跟姥姥简单说了几句话,就回家了。
其实主要是姜英秀跟这个姥姥接触的不多,有点不知道该跟她聊点啥好。
几个小辈倒是被姥姥带得很好。
姥姥拿了勺子要给他们盛粥,几个小家伙儿不争不抢、乖巧排队不说,自己还知道给自己拿碗。
走的时候,姥姥死活非得往她手里塞了两个在灶坑灰堆里烤出来的土豆儿,热乎乎的、还有点儿烫手。
外头天儿很冷,但是姜英秀的心却很暖。是能让人脸上绽开从心底荡漾到眼角眉梢的明媚笑容的那种暖。
姜英秀心情好了,忍不住就要留恋一下路边的风景。好在这是大冬天的,除了树挂和漫山遍野的白茫茫大地,倒是没什么值得看的。
姜英秀放慢了脚步,却依然速度快得惊人。
她蹭蹭蹭地赶到家,回程的道路走完,总共花了不到半个小时。
进了家门一看,屋里静悄悄的,沈春柳他们赶集还没回来。
姜英秀心中颇觉安慰。
从姥姥家的小辈就能看得出来,姥家人还是比较靠谱的。
等到沈春柳跟他们修复了关系,以后自己,就更可以放心出去浪了。
姜英秀屋里屋外地拾掇了半晌,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方才进了空间休息。
很快就听到外面大门响了,姜英秀出来一看,果然是沈春柳带着几个孩子回来了。
一行人大包小包地带着不少东西,不过他们脸上的颜色都不大好看,仿佛在哪里受了气似的。
姜英秀忙把人迎进家门,安顿他们打扫身上和鞋上的雪,安排他们换了衣裳和鞋子,把衣裳挂在火墙边上上晾着,把换下来的鞋子打开,铺块儿垫布,放在炕头烤着。
烤干了回头再出门再穿,暖暖和和的不冻脚。
姜英秀见到几个娃有点气呼呼的模样,沈春柳的神色也不怎么自然,当然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她到底还是按捺下了已经涌到嘴边的话,只忙忙活活地张罗着给大人孩子拍打身上的雪,换干净衣裳,晾踩在雪地上走而被雪浸湿了的鞋子。
几人见姜英秀这样忙活,而且没有刨根问底,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六丫第一个开口解释起来:
“姐,我们不是冲你”
姜英秀笑着拍打她的肩膀一下,当然一丁点力气都没敢用,动作非常轻:
“哼,就凭你们几个小屁孩儿,哪个敢跟我面前装大尾巴狼?”
六丫自打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就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一改过去的叽叽喳喳,很多时候都板着脸做出一副沉稳的大人模样,也不知她忍得辛苦不辛苦。
现在有什么事儿,基本都是丫冲在前头。
不过这一回,六丫显然破功了。
她忍了又忍,到底还是没忍住,嘴巴张了又张,犹豫了好几次之后,到底还是撂了:
“姐,今儿个我们在镇上,遇到一个特别郁闷的事儿,但是娘她居然不让我们打回去!”
六丫不顾沈春柳的脸色,撂下这个开场白,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嘁哧咔嚓,竹筒倒豆子,把事情的经过和心头的郁闷,都一股脑地跟姜英秀交代了个彻底。
原来,他们几个去镇上赶集,从集市一头走到另一头,一路走,一路买东西,然后就遇到了同村的何七巧。
姜家人和何家人不对付,这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
但是大多数时候,作为一个村里出来的,在公众场合,必须得维护好大面儿上的和谐。
这叫顾全大局。
村里人都要脸。
谁也不想被全村人当面指责、背后议论。
所以,按照正常的画风,他们彼此见到了,可以装作不认识,擦肩而过。
也可以互相点个头表示打招呼。
然后擦肩而过。
唯独不应该的,就是当面开怼。
何七巧今儿个却仿佛吃了n药了。
跟六丫走了个脸对脸,竟然二话没说,直接就把手里的热汤掀掉了盖子,往六丫身上泼。
六丫也是个机敏的,发现何七巧眼神儿不对,当即斜着跨出去一步,何七巧就泼了个空。
可是这热汤就洒到六丫身后不远处的沈春柳衣服上了。
虽然因为距离比较远的缘故,沾到沈春柳身上的热汤,只来得及浸透了她的外套,棉袄虽然湿了却没湿透。
自然也就没有烫伤。
但是六丫气坏了,直接就吼了出来:
“何七巧,你发什么疯?”
丫更是当时就疯了,直接扑了上去,扑到了何七巧身上,把她压倒在地,然后骑在何七巧身上把她一顿狠削,拳拳到肉,一看就是得了姜英秀的真传。
腊节了,集市上摆摊的、置办年货的,乌央乌央的都是人。
看到两个年轻姑娘当街干起来了,瞬间就围上来一大群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吃瓜群众。
很快他们就把集市上的交通给堵了。
集市上本来人就很多。
再加上黑瞎子岭镇的传统习惯快过年了,得上冰灯和雪雕啊!虽然对很多本地人来说,冰灯就是大冰块,雪雕就是大雪块。但是传统习俗这东西,总是有着杂草一般的生命力。
这个传统也得有百十年了。
就连之前那特殊的十年间都没停下来过。
算上路边的冰灯和雪雕,再加上各单位和各生产队派出来摆摊的队伍,整个集市上本来就不算宽阔的青石板路,已经被挤占了一半儿。
剩下的一半儿,除了事件中心点的何七巧和丫,以及跟在她们俩身边,这会儿都麻爪了的亲戚,沈春柳和何三妹,再就是围着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们了。
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这么多人,牛车当然过不去了。
别说牛车了,哪怕是急着赶路的行人,想要太太平平地走过这段去,都得用挤的。
一路挤,一路还得喊着:
“借光!过一下!借光!过一下!同志,麻烦您让一下!借光!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