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 奋斗吧,姜英秀! > 第62章 买小鸡仔

    被冷风一直吹,又空着肚子走了许久的路,几个人都饿得前腔贴后腔,最后一致决定,先吃点东西,再去抓小猪羔。

    不过,姜老太太没舍得带着俩孩子上那个二层楼的国营饭店。

    只在集市上豆腐摊子边上的小摊上,买了三个黑里透绿的糠皮野菜饽饽。

    糠皮野菜饽饽是集市上最便宜的干粮,买三个,正正好好两分钱。

    姜老太太犹豫了一阵,又给姜秋菊买了两个猪油渣配酸菜馅儿的包子,花了整整一毛钱。

    姜老太太从自己怀里拿钱的时候,心疼得手指头都有点儿发抖。她慎重地拿出一片油纸,把两个包子仔仔细细地包好了,给姜秋菊稳稳地揣到怀里。

    然后才又跟豆腐摊子那儿打了满满一二大碗豆浆,花了一分钱。

    姜英秀上次来镇上,已经被这时候的物价震惊了一回,这次看到这些东西的价格,再次被这个价格震撼到了一回。

    她上辈子习惯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早都忘了一分钱也是货币单位了……要说生活习惯什么的,适应起来虽然痛苦,但是好像并不是最困难的。

    最困难的,恐怕还是这些浸透在骨子里的消费习惯,和看待钱财的态度吧。

    就好像姜老太太那个手绢包里其实带了不少钱,可是这会儿她就只舍得买三个糠皮野菜饽饽。

    哪怕是对她最宠爱的老闺女姜秋菊,也只愿意给她买两个猪油渣酸菜馅儿的包子。

    最后是怕糠皮野菜饽饽实在难以下咽,糟蹋了东西,才花了一分钱,买了一份豆浆,还得一份豆浆三个人喝。

    要是换了自己处在老太太的位置,做那个决策者的话,大概会直接带着俩娃进饭店里,好好搓一顿。

    在姜英秀看来,娃娃长身体的时候,不只要吃饱,更要吃好。

    在大集上喝冷风,哪有在饭馆里热汤热菜地吃着舒服?搞不好还会胃肠感冒呢。

    若是病倒了,在这个缺医少药的时代,备不住就把身体底子搞坏了。倘若再倒霉一点,说不定就把命搭上了。

    她也不是不能理解老太太的做法,只是,换了是她的话,却绝对不会这么做。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大概是她跟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不同处之一。

    三人轮流就着豆浆,冒着冷风,把糠皮野菜饽饽噎进肚子里了,然后就直奔卖小鸡仔的摊位去了。

    姜英秀虽然很多方面已经适应了穿越后的生活,但是还是对老太太牙齿上那黄黄的烟渍不忍卒睹。喝豆浆的时候,她根本就是沾沾唇,做个样子而已,却并不肯真正喝到嘴里去。

    反正她牙口还成,糠皮野菜团子细细地嚼碎了,其实还是能咽下去的。

    买小鸡仔本来不在姜老太太的计划内。

    她最初是打算这趟要优先把小猪羔抓回去的,不过因为在姜春菊那里耽搁了一阵,这会儿眼看着集上的小猪羔都卖完了,她反而不着急了。

    干脆决定先抓几只小鸡仔回去好好喂着。挑完小鸡仔再直接杀到上岭村去。

    上岭村有个十里八村著名的养猪能手孙富贵,他家精心伺候了好几头老母猪。

    五十年代办了人民公社以后,孙富贵就在上岭村生产队专门负责养老母猪,管着给老母猪配种和培育小猪羔的差事。

    孙富贵不愧养猪能手之名,经他手养出来的小猪羔,算得上是供不应求。整个桦树林公社,各大生产队的任务猪,一多半都是买的上岭村生产队的小猪羔。

    姜老太太打算抓五头小猪羔,五只,可不是个小数目,不到人家孙富贵家去,好好挑一挑怎么能行?

    想明白了这一茬,姜老太太就按捺下了心里的急切,颠着一双小脚,带着俩半大孩子,气势十足地直奔卖小鸡仔的摊子去了。

    小鸡仔都用一个大笸箩装着,在笸箩里不断地跑来跑去。

    小嘴小脚都娇黄娇黄的,全身都覆盖着蓬蓬松松、柔柔软软的绒毛,看起来就像一朵朵会跑动的绒球,样子很萌很乖。

    小鸡仔们还不断地发出叽叽叽叽的叫声,听着让人就莫名地觉得欢快起来。

    姜老太太一看这小鸡仔也瞬间觉得心情愉悦起来:“唉呀妈呀这鸡崽子,一个个地都黄漾儿滴哈……同志,这鸡崽子咋卖滴?”

    摊主是个笑起来满脸菊花纹的老太太:

    “哎呦大妹子……内个同志,你这可真是识货!咱们整个黑瞎子岭镇上,就没有比我这鸡崽子更好的鸡崽子了!”

    “老大姐同志,你这鸡崽子咋卖地?”

    “哎呀呀,大妹子同志,我这鸡崽子……”

    俩人你来我往、拉拉杂杂地说道了半天,才总算说定了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小鸡仔论只卖,可以挑,卖家不负责公母,全凭买家眼力。一毛二分五一只,如果买到十只以上,可以按一毛二分钱一只的价格结账。

    老太太精挑细选了半天,又看又摸,还上手扒开小鸡屁股,研究得那叫一个仔细……最终,一共选出了二十五只健康活泼的小鸡仔,花了三块钱。

    把小鸡仔都装进了背篓,让姜英秀背着,姜老太太就带着姜秋菊和姜英秀俩娃,一起搭上了去往上岭村的牛车。

    上岭村来赶集的人不少,统共来了一辆牛车,一辆骡车。

    不过有些人卖完了东西,又置办了几样年货,就开始惦记着家里的活计,打算先回去。

    上岭村赶牛车的车把式孙四喜,也是其中之一。

    孙四喜吆喝着把这些打算提前回去的村民都叫上了牛车,就发现姜老太太正带着俩孩子站在路边。

    孙四喜跟姜福生从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俩人还一起进山里挖过人参、灵芝、刺五加什么的,可以说关系还算不错。

    听说姜老太太要去孙富贵家抓小猪羔,自然而然得把她捎上了。

    她虽然带着俩孩子,但是并没有拿多少东西,反而占不了多大地方。再加上村里人都是热心肠,这大冬天的,挤一挤还更暖和些,自然无人反对。

    牛车又慢又颠簸,好在车上众人一路上一直嘻嘻哈哈地聊天说笑,这一路的时光倒是过得很快。

    姜老太太沉默地坐在车角,搂着姜秋菊,替她挡着风,一边听着众人聊天的内容。开始还偶尔会泛起笑容,后来,却越听越是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