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穿越小说 > 五代游龙 >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折服老帅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折服老帅

    李翊连忙答道:“去年云南受灾和川南灾民入滇的时候,轩辕述老先生赠送了我们几十个药方,但是由于汤药熬制费工费力,有些汤药还难于下咽,我就想着能不能有个速成的法子,既能达到原先的疗效,而且还能便于携带,对于病人来说,岂不是方便快速的多。”

    “所以,我和众人集思广益,琢磨了个简便的法子,将汤药做成丸状,用细纸包裹,非常利于运输和携带,而且药效比汤药只好不差,因此广受百姓欢迎。我成立医药局的目的,一个是低价销售这种药丸,减轻穷人门的负担,另一个就是整合医药资源,为广大民间大夫服务,使他们逐渐接受这种用药方式。”

    “再一个,有了这个医药局,培养了大量的民间和官府、军队的医生,军队巡防驻守、行军打仗期间,有了专职的医生随队,和这种便于携带的药丸,大大减轻了军中病号的苦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啊!”

    王定保还没听李翊说完,厚实的手掌猛拍了一记大腿,霍然站起来赞叹道:“润之啊!润之,你可真是才智高绝啊!这样绝佳的主意你都能想出来,真不愧是我大汉的后起之秀啊!咳!有你这等人才,我大汉何愁不兴旺发达啊!贤侄,你再说说那个什么讲武堂和政经堂,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定保对此的反应,不出李翊的意料之外。

    李翊接着道:“所谓讲武堂,也就是专门培养军队基层军官的学堂。决定战斗力强弱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基层军官,虽说战争的谋略就是根据形势随机应变,但是如果军队的基层指挥官,连最基本的排兵布阵、战术指挥素养都欠缺的话,又怎能期望他们管领军卒、每战必胜。”

    “所以有鉴于此,我组织得力人手编制了军队的指挥条令和训练大纲,成立了这个专门培训基层军官的学堂。从这第一期的培训效果来看,应该说这种训练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若是坚持按这样的方法做下去,假以时日,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更加强大。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云南的局面才能保持稳定,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后顾无忧。”

    “而云南政经堂的建立,目的就是培养一大批在经济、文化、律法和官府运作和治理方面的人才。云南疲敝日久,正是百废待兴之时,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我所用。”

    “民间藏龙卧虎,大多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我们把他们征集起来,把他们人尽其才,对于云南的发展只会是有利无弊。而且他们能够为官府和百姓做事,有才可用,有事可做,也会少了很多怨言,对云南的安定大有裨益。”

    “目前首要之务,就是让百姓们尽快富裕起来,将云南可资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藏富于民,云南官府也就会因此财用富足,哪里还会有捉襟见肘的局面呢?”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官府只想着收取赋税,却不考虑百姓致富的门路,老百姓若是连吃穿住行都满足不了,却拿什么去交税呢?有些官员高高在上,见不得百姓富裕,又怎么能一心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开辟富裕之路呢?”

    李翊接连反问了三个问题,却使得王定保长叹一声,不由黯然道:“贤侄所思所想,实在是高明之至。能有这种思路之人,一定是胸怀宽广、无私无畏之人。”

    “现如今只是一个云南,就被你治理的风生水起,说起来也只是你略展身手罢了。即便是能给你一个国家,以你目前所具有的才干,也应该是绰绰有余啊!”

    “唉!润之之材,怎能屈居百里之地。若是老夫得能再入朝廷中枢,必定不遗余力的荐举贤侄,为我大汉中兴谋定乾坤。”

    李翊见王定保动情之余,贸然把话说开了,但这却不是自己现在想要的。王定保再过不到一年就会起复委用,而且还是当朝的宰相,当然能够说得上话。只是目前云南各方面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只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又怎么能够。

    所以李翊急忙道:“世伯德才具备,起复委用只是早晚的事。只不过,我云南目前变革未久,新政还不能深入人心,革新之路漫漫无期,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侄儿早已立定三年之期,还云南一个崭新模样。若是贸然而去,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所以,三年之期一日不至,侄儿也绝不离开云南半步,还请世伯多多体谅。”

    王定保频频点头道:“贤侄志向远大,非是老朽可以猜度的了的。有你这句话,我又怎能拂逆你的一番热切之情。嘿嘿!老夫想要回朝,也只不过向皇上低个头、认个错,必定就能顺利成行。老夫和皇上几十年的交情,相必也会给我几分薄面。”

    “只不过,老夫坐困宁远两年多了,却没有给宁远百姓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实在是有愧于心。而今日贤侄一番说教,却使我顿开茅塞,个人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我在宁远一天,我定要竭心尽力为百姓谋福,这才是为官之责啊!”

    “唉!只是我年纪毕竟大了,思想也不开化,有些主意也不见得有益于百姓。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贤侄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可一定要传授于我,为官一任,我好歹也要造福一方才是。”

    李翊见王定保这种级别的高官都不耻下问了,也不好意思敝帚自珍了。当下把自己在云南这些日子来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倾囊而授。

    当然了,自己在云南行得通的方法,拿到宁远来也不见得畅通无阻,具体怎么做就看他们如何因地制宜了。

    宁远道的面积要比云南大得多,但地广人稀,真正的汉族人口也只有十几万人,另外还有十几万蛮夷人,民族之间和谐生存、相互融合是他们目前最急迫的事情。否则的话,要想促进宁远道的长足发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