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玺城本繁荣昌盛,街道整洁,人民安康。
所以这次有大人物驾临,汉玺城并不需要多做什么准备,只是把进城通往城主府的道路清理了出来,暂时禁制通行,让大人物的车架通过。
这条大道,宽约百米,是一条直道,从汉玺城的南城门,一直连通到城主府,然后再到北城门。
如果忽略城主府的话,这条道路的长度,达到了七十多里。
七十里的长度,也是汉玺城的宽度。
这样的大道,十分有气势。
此次前来汉玺城的大人物,身份严格保密,除了城主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到底是谁。
这也引起了汉玺城居民的好,一大早街道两边,已经挤满了人,等着一睹大人物的真容。
从南城门到城主府,左右两侧,旌旗招展,卫兵一米一哨,身着盔甲,目不斜视,威严地站在那里。
他们的身后,没有任何阻拦之物,但那股气势,却让大道两侧的普通居民,不敢越过卫兵的防线,只敢远远观看。
陈阳并没有在街道站着,而是大道旁的客栈三楼包间,打开窗户,凭栏往下观望。
对于所谓的大人物,他也有些好。
不过,此刻他看到的东西,和普通人有些不同。
那些人是看热闹的场面,而他看到的是,在这条大道沿途左右两侧,隐藏着大量的高手。
感应期数不胜数,多达百。
凝魄境的修者,也有七八位,分布在各个地方。
这样的阵容,应该不是为了保护那位大人物的安全,而是要防备有人捣乱。
若有异动,这些人立刻会出手,把捣乱的人拿下。
已经到了午巳时,大道间空荡荡的,城门和城主府大门都敞开,可是大道沿途,没有任何人走过。
陈阳听到街的人交谈,说是汉玺城的城主,已经在今日天未亮的时候,带着人到了城门外迎接。
汉玺城的城主,那可是洞虚境的强者,或许实力和地位,不如左堂末,但也绝不是小角色。
陈阳喃喃道:“看样子,是真有大人物来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城外和通往城主府的大道,完全没有一点动静。
在众人,即将失去耐心的时候,一队车马,从南城门步入了城内大道,朝着城主府走去。
这不是普通的队伍,而是仪仗队。
前面领路的骑兵骑着一匹结丹境的马类妖兽,训练有素,步履平稳而均匀地往前移动。
领头的骑兵之后,有百名骑兵跟随。
间隔了一段距离,是一架长宽三十米的车架,由十八只结丹境的雪虎拉着,威风凛凛。
车子四周都用帷幕遮得严严实实,看不清里面到底是什么人。
车架前面骑马的老者,却是有着极强的气势。
他身披暗银色的甲胄,身高约有一米八、九,面容威严,身后红色披风散开,目光淡然,驱使马匹不急不慢地往前走,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
“洞虚境!”
陈阳盯着老者,沉吟道。
紧接着,他听到街道的人说,车架前的骑马老者,是汉玺城的城主,名为寇剑毅。
那么毫无疑问,此次的贵客,便是在车架了。
陈阳神识外放,探向车,想要看看里面的人,到底是什么修为。
不过,他的神识到达车架边缘,被一道神识阻挡了下来,无法深入分毫。
这道神识,浩瀚如海,且不是来自车架的阵法,而是车之人所为。
“好强的神识力!”
陈阳眉毛一挑,立刻将神识收回,脸露出惊骇之色。
于此同时,不少怀着和陈阳同样想法的人都碰壁,收回了自己的神识。
车架缓缓往前,驶入了城主府。
当城主府大门关闭的时候,车架侧窗掀开了帘子,露出一张精致可爱的脸蛋,往外望了望,撇嘴道:“明皇爷爷,汉玺城弄这么大阵仗,有什么用?”
车架内空无一人,但却响起了一道苍老和慈祥的声音,道:“梓画,这是官员对皇室的尊敬,虽然有些浮于表面,但若是连这些礼节也没有了,那我们皇室的威严何在。”
“好吧,明皇爷爷你说了算。”
左梓画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眼看车架停了下来,她率先到门口,打开车门便走了下去。
“拜见公主殿下!”
车架外,寇剑毅带头,他身后的官员、士兵,齐齐单膝跪地,恭敬地对左梓画行了一礼。
一般的皇室,实力不足,休想得到这样的礼节。
左梓画不同,虽然境界低,实力也不强,但她是圣皇看好的人,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待。
“寇城主,你快请起。”
左梓画并未托大,前将寇剑毅扶起。
寇剑毅看了眼车架内,问道:“不知明皇殿下……”
“走吧,去府议事殿。”
突然,一道淡然的声音,在旁边虚空响起,却是明皇的声音。
寇剑毅也不惊,对着虚空单膝跪地,恭敬道:“拜见明皇殿下!”
“拜见明皇殿下!”
众人齐齐行礼道。
声音再次响起,却已是在远处,道:“梓画,快跟。寇城主,你也别多礼,随我来吧。”
士兵留下,汉玺城的官员,都跟了左梓画。
至于那位明皇殿下在哪里,只闻其声,不见其身,始终没有出现过,但大家都知道,他在当场。
众人进了议事殿,寇剑毅命人关门,开启隔音阵法,然后开始议事。
……
“神识浩如烟海,我在他的面前,简直太渺小了。那个进入城的大人物,十有**,是皇室的不灭境强者。”
陈阳思索了下,不禁好,为何皇室的不灭境强者,会出现在汉玺城。
城内的卫兵已经撤去,街道也恢复了通畅,但整个汉玺城的喧嚣还是没有停止,现在整座城,都在议论着这件事。
“总有消息,会从城主府的卫兵口传出。明日我便去城内茶社酒肆,看看能得到些什么样的消息。”
陈阳如此想着,关闭窗户,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修炼。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