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用战争方式去征服对手,海汉一直都更倾向于从商业领域下手去控制对手的经济命脉。打仗就是烧钱,如果能够直接控制对手的经济,那很多状况其实都无需再采用武力手段去解决。海汉花费心力组织南海贸易联盟的目的,一是整合各国各方的共同利益,二来就是为了能够让海汉的商业体系名正言顺地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运作。
与军事手段相比,海汉通过贸易入侵这些国家经济领域的方式其实更加难以抵御,成熟的经济金融体系和操作手法比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准领先了数百年之多,而且这些东西实施推广的难度其实还要远远于海汉手中掌握的制造业黑科技。其他国家只看到了海汉贸易制度中的严谨和便利,却很难察觉到这些规则套用到自己国内市场之后,所将带来的长期隐患。
海汉赶在周年庆之前匆匆谈定了南海贸易联盟的大体框架,为的就是要趁着各国到三亚观礼期间多谈一些贸易协定,尽快将海汉的商业和金融体系在南海地区铺开。海汉执委会相信哪怕是以贸易能力见长的西方同行,在真正进入海汉一手打造的贸易体系之后,恐怕也很难再有足够的动力来继续与海汉进行正面较量了。
为此商务部从去年开始就与制造业、农林、运输等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一一协商,筹备今年要准备向外界市场推出的项目和产品。特别是考虑到成立南海贸易联盟之后,客户对象会有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差异,相应在供应的货物种类、等级、数量方面也会对成员国有所倾斜。商务部希望能够通过待遇上的差别来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个由海汉主导的贸易联盟中,加快贸易联盟的框架体系在远东地区的推广速度。
海运部下属的港口、航运、造船等部门也都各自准备有向外推介的业务,特别是造船厂的订单一向都是海汉工业体系外贸收入的大头之一。仅胜利港造船厂一地,去年全年交付给外部客户的民用船只就多达四十余艘,总排水量已近万吨,今年打破这个纪录估计问题不大,而上限就得看这次庆典期间的洽谈结果了。
除了海汉目前向部分军事盟友限量出售的作战船只之外,这次海运部还准备了改进型的货运、客运船只,在装载能力、航行速度和适航性能方面都较之前的出口型号有所提升,以满足南海地区日益增加的贸易量对海上运力和转运效率的需求。而且这些从海汉下属造船厂定制的船只,今后在海汉所属的港口停泊补给,也将会因其拥有标准化的船体结构获得更为便利快捷的维修维护服务。
“我们这次要争取的目标,就是民船的订单总量比上年翻一番。”越之云得兴起,站起身来指向海边的船坞道:“我们去年就准备好的000吨级干船坞,今年也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事实上海汉在四年前开始建造威严级战舰的时候,所用的船坞就已经是奔着000吨级的标准去了。不过这船坞也并不是在海边挖个坑就算完事,相关配套的各种设备和基建设施也十分重要,在建造威严级战舰期间,配套设施基本还是根据实际需求在更新,直到去年空出来一个大的干船坞之后,造船厂才开始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够适应建造000吨级大船的技术要求。
之前的威严级排水量尚不足000吨,一下要将吨位提升一半,在理论方面倒不存在太大问题,海运部也早就设计出了相应的建造方案,不过实际操作起来肯定还是会有诸多问题出现,届时就需要张天贵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船匠对其作出应对了。
张天贵虽然早就知道海运部有建造更大船舶的打算,但听到越之云宣布比较明确的时间之后仍然难掩兴奋,出于谨慎他还是追问了一句:“首长,那今年这是打算上军舰还是民船?”
越之云回过头来笑了笑道:“这还得看执委会的决定,我个人是主张上民船的,000吨级的货船,一艘就差不多可以当现在一整支货运船队的运输能力了。”
目前海汉的海上航运主要还是依靠早年购入的福船、广船以及自家所建造的探索级民用版帆船。这些船的最大负载能力不过一两百吨,而且船舱的大尺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所能运载的货物种类,装卸货物的速度也明显受限于船舱口的大。如果将货船尺寸放大到三千吨级,那么之前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不管是散货还是标准货柜都能更快地完成装卸。至于运载能力也将轻松突破千吨大关,算下来的确是相当于一整支船队的运力了。
越之云和孙长弥甚至已经联合了工业部向执委会提议,将目前往返于安南黑土港与琼西昌化港的运煤船全部换成大船,以此来提升两地间煤炭转运的效率,满足昌化工业区钢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后的煤炭需求增长。当然了,有鉴于大型货运船只的高昂造价和较长的建造期,这种交通工具的更迭换代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按照他们的计算,就算是胜利港造船厂能够在今年完成扩大产能的改造工程,一年能建造一到两艘这种000吨级左右大船便已经是极限了。至于今后这种产能究竟是放在提升运力上还是用于暴兵,那就要看执委会如何权衡利弊了。
相较于目前一门心思扑在造船上的海运部,负责统筹安排此次国际贸易洽谈的商务部可就忙碌多了,施耐德从安不纳岛回来之后,几乎就没怎么停下来歇过,每天只能睡四个时左右。最后还是执委会几个老哥们看他辛苦怕他累到猝死,陶东来、宁崎和顾凯等人也帮他接管了一部分事务,让他能够专心于完善贸易协定的细则内容。
能够打造出一个以海汉为核心和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对施耐德而言是一个长久以来的目标和愿望,事实上从穿越前开始,他的心中就已经有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构想。在穿越之后这几年里他在商贸领域所做的种种努力,或多或少也是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铺垫工作。而随着海汉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目标从最初的遥不可及,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在安不纳岛的多国磋商结束之后,施耐德知道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九成,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现有的机构和制度进行完善,并利用游戏规则来为海汉自身赚取更大的收益。
施耐德的这番苦心,他手下的归化籍员工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对于他们而言工作的目的要嘛是混份饷钱养家糊口,要嘛是加官进爵光宗耀祖,至于追求某种理念,实现个人价值之类的目标,他们是不会懂的。哪怕是于宝这样在海汉体制内待了六七年的资深归化民,也仍然不太理解首长们放弃他们所形容的那些原本在故国十分优越的生活条件,跑到三亚这穷乡僻壤来开疆拓土的原因。
于宝目前是在三亚负责海汉青年团的组织工作,执委会对这个政治味道颇重的社会组织十分看重,甚至将其作为了归化籍人员任用的门坎之一。自161年起,想要在海汉体制内混个一官半职的青年归化民,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加入海汉青年团。特别是军中的提拔升职,三十岁以下军官的入团时间就是一个硬性考核指标,如果在此之前没有青年团团员的身份,那连升迁的资格都不具备,而反之如果担任着团内的某些职务,那么在职位的竞争中就会具备一个额外的起步优势。
想要加入青年团没什么难度,只要年龄在十六至三十之间无犯罪史的归化民,均可提出申请,但想要在青年团里混出名堂,其难度却甚至会超过在职业领域内的升迁。这不但需要极为干净的个人背景,而且对其忠诚度和政治觉悟也是有着极高的要求。
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自然便是为了培养出忠于海汉和执委会的年轻一代。尽管海汉崛起的速度当世无双,但始终有一个隐患是让执政者们感到不安,那就是海汉之下的归化民构成十分复杂,来自不同国家、种族的数十万人所组成的这样一个团体,很难跟民族凝聚力之类的法扯上关系。
大部分归化民投靠海汉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里的先进社会制度,而是为了能在灾荒年间求一口饭吃,或是臣服于海汉的武力征服而无法反抗。尽管这些人在投靠海汉之后获得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其个人利益也逐渐与海汉整体的兴衰捆绑到一起,但在执政者们看来,这种单纯利益关系所构成的统治基础其实是极为不牢固的。
在目前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局面之下,问题或许还不会暴露得太明显,但如果日后出现强大的敌对势力或者内部动荡,那么这种复杂的人口结构极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让社会分崩离析,而海汉青年团便是执政者们对此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之一。只要能让年轻的一代归化民对海汉这个群体,或者今后的国体,抱有比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社会的稳定性也能因此而得到显著的增强。
于宝最近也被借调到了商务部帮忙,好在他早年在驻广办工作的时候也是跟在施耐德身边学了不少东西,目前要接手商务运作方面的工作倒也没有太大的障碍。这日忙完工作回到家中,于大山便向他问起最近的工作状况:“听最近你被施总调去了商务部,莫非是上面要对你的工作作重新安排?”
于宝摇头道:“孩儿也不知,施总只临时调动,却未提过以后的安排。”
于大山叮嘱道:“若是上面要调你职位,多半会提前征求你自己的意见,你便坚持做这青年团的事就好。”
于宝奇道:“爹为何有此一?”
“亏你还是高级干部,觉悟这么低!”于大山恨铁不成钢地训斥道:“这商务部全是经商之事,施总虽然能耐大,但终究限于商道,无法参与主政,你日后若是想要加官进爵,位列朝堂,那自然得走正途才是!这青年团是陶总和宁首长亲自负责,而你也算是青年干部中的佼佼者,日后必会被竖为典型,仕途前景大好,岂不胜过一介商贾?”
于宝听得有些哭笑不得,自己父亲这朴素而实际的价值观其实也不上对错,但如果被施总知道这样的观,那肯定是会好好进行一番批判。至于今后自己的发展该倾向于哪条路线,于宝目前倒是还没有明确的打算。
“爹,你可别忘了,施总也是执委会的委员之一,手中权限之大,并不亚于其他几位首长。再海汉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得看施总能为海汉提供多少发展经费了。”于宝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商务部做的工作,也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做做买卖而已,而是制定做买卖的计划和规则。真正去实施的人只是商务部下属的商行以及相关的机构。这次借着立国庆典的机会邀请各国嘉宾来到三亚观礼,其中一个目的便是要借此机会统一贸易标准和规则。老爹你试想一下,若是以后丝绸、瓷器、茶叶、香料,这些商品的等级和价格标准都由海汉来制定,这中间的油水会有多大?海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又会有多大?”
于大山虽然不出足够的理由来反驳儿子的看法,但他依然还是对自己的意见很坚持:“你的是有道理,但我的也不是没道理吧?”
于宝干脆就举例道:“这财政部、商务部、民政部几个部门的职能加起来,便如同大明国的户部,难道老爹你心目中,这户部尚书还不算大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