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1627崛起南海 > 正文 第644章 接管防务

正文 第644章 接管防务

    “荷兰人不是安南的旧式军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来到远东之前有过欧洲战场上的作战经历,没那么好对付的。葡萄牙人在远东这些年被他们打得节节败退,殖民地不断被抢走,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钱天敦听了这个结果倒是没有特别吃惊:“那穆夏柏的战后报告怎么?”

    当初南下夺取安不纳群岛的作战计划,是安南军区与军委参谋部共同策划制定的,执行任务的人选也是钱天敦推荐的。虽然钱天敦对当地战局走势没有直接的责任,但如果穆夏柏的表现不好,那他的面子上也会不太好看。

    “穆夏柏向执委会提出了求援申请,不过不是要求增加驻军,而是让大营派出工程人员去当地帮他们完善防御工事,另外就是要求增加岛上的补给储备。”宁崎介绍道:“穆夏柏认为荷兰人应该不会就此罢休,所以大概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安不纳岛会成为我们控制范围内最靠南的一处战场。”

    “我觉得练兵场比较准确。当地的特殊环境注定了对手也没办法投入太多的兵力,所以他们想凭借兵力优势吃掉我们的守军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卷土重来,也只是陪我们练兵而已。”钱天敦的语气显得比较轻松:“相比那些不擅长热兵器作战的敌人,像东印度公司这种水平的对手,才更有练兵的价值。我建议执委会能让安南民团军轮换驻扎当地,通过作战来提升实战能力。”

    宁崎摇摇头,竖起两根手指道:“有两个问题,第一,长期作战的军费支出不是个数目,支出太大,与我们夺取安不纳岛的初衷不符。第二,按你所的轮换驻扎,那么参与作战的人员也会很多,知道的人多了这秘密就很难再保守下去,别忘了现在控制安不纳岛的是一群海盗。”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钱天敦立刻应道:“我们只需要死守安不纳岛就行,而东印度公司还得组织船队从巴达维亚发起远征。我没记错的话,这两个地方之间的航程超过六百海里,荷兰人的船队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抵达当地,只是这途中的消耗~☆~☆~☆~☆,※≦概就已经超过我们作战所需的费用了,相比之下我们的军费是花得很值的。我们当初夺取安不纳群岛的初衷之一,不也是为了干扰荷兰人的海上航线吗?现在这个效果已经很好的得到了实现,安不纳岛可以给他们慢慢放血,同时也会让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福建这边。”

    “再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年就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以海汉的名义从所谓的海盗手里公开接管安不纳岛了。毕竟这出戏我们也不能一直演下去,至于具体该怎么做,我觉得你们这帮文官应该更擅长,我就不在这里指手划脚了。”

    海汉出兵占领安不纳岛的模式来就是模仿了早前在琼北实施的“燎原计划”,先派出一支部队以海盗身份为掩饰占领当地,然后海汉民团再打着正义之师的旗号,从海盗手里夺下这个地方。当然了,夺下之后归属权并不会交还到原来的主人手中,而是顺理成章地将战利品变成海汉的辖区。琼北地区已经在这种思路的操作之下改旗易帜变成了海汉所属,的安不纳岛操作起来难度自然还要得多。

    而完成这个计划的难并不在于改旗易帜这件事,而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及以何种方式将这个消息告知给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如果操作得好,或许东印度公司就会知难而退,不再继续对安不纳岛发起军事行动。

    宁崎苦笑道:“你这甩锅倒是甩得潇洒,那到时候荷兰人不停手,这个锅就是外交部门的咯?”

    “不要谁的锅,这多见外,大家分工合作,都是为海汉出力嘛!”钱天敦做了几年地方大员,自然多多少少也学会了打官腔的事。

    “话回来,过两天你去南日岛完成交接,我带着使团船队就回去了,福建这边就靠你看着了。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找驻漳办的宫家父子问问,他们对福建地方上的情况比较熟。另外许心素的四儿子许裕拙,也就是今天出海迎接你们的那个水师参将,他以前曾经到胜利港留学了一段时间,政治态度应该是比较倾向于我们一方的。许心素一般都会让他负责与我方沟通的事宜,有机会也可以多多拉拢他,原因就不细了,你懂的。”

    钱天敦了头,这中间的门道他自然明白。海汉在安南驻军期间,也同样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安南的年轻军官进行重培养和扶持。这些安南军官的共同特就是曾经系统地接受过海汉的军事培训和********灌输,对海汉有着比较友善甚至是依赖的态度,而且其身有一定的出身背景,这可以保障他们可以在安南的官场上能有更多的机会往上爬。执委会和军委都相信这些年轻军官在海汉的扶持之下进入到安南政治圈高层之后,可以带动和影响这个国家在今后数年内都继续保持亲海汉的政治态度。

    例如现任安南护****第一师师长的郑廷,就是海汉军事体系为安南军方培训出的第一批军官之一。他人除了多次到胜利港军校进修之外,还有数次与海汉民团共同行动,在一线观摩民团军作战的经历。其父郑柏是现任安南兵部尚书,与掌握安南大权的清都王郑梉也有亲戚关系,可谓是前途无量。而海汉方面就希望能够将他扶持到更高的位置上,最好是能在一二十年之后接掌安南的兵部大印,这样能有助于将海汉与安南之间的盟友关系长久地保持下去。

    而类似的套路在福建这边也可以照搬过来,特别是像许裕拙这样的出身背景和个人条件,更是值得军方重关注和培养。钱天敦在安南待了那么久,对于这中间的操作手法也并不陌生。

    7月15日,在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之后,钱天敦率领海汉船队离开中左所继续北上,来到莆田外海的南日岛,与已经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多月的石迪文部进行防务交接。

    石迪文在这段时间里倒也没闲着,指挥福建官府遣派过来的上千劳工对港口码头和南日寨的城防进行了修缮和加强。虽这里的防御工事还远不及胜利堡那般坚固,但却已经胜过了南海安不纳岛上的防御措施一大截了。

    “对这里的明军不要太客气,都是些好吃懒做的家伙!”石迪文在交接完成时不忘给钱天敦提了个醒。

    钱天敦头,对石迪文的善意提醒表示了感谢。虽然这里的防务是由海汉民团作为主力,但许心素仍然坚持部署了一千步兵在岛上。这倒不是许心素对海汉民团的实力不放心,而是希望借此机会,能够从海汉人这边多学到一些军事方面的先进技能。

    虽然福建每年都会送出几十名军官去琼州岛胜利港进修留学,许心素也不会吝啬这方面的开销,但问题是海汉人的军校在招生名额上有颇多限制,他就算是想要多花银子多送些人去也办不到。而这次海汉人派了正规军到福建长期驻扎,许心素认为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手下的中高级军官都有机会看看海汉人是如何部署防御,如何进行日常军训的。至于最后能学到多少东西,那就是各凭天资的事情了。

    当然了,许心素自己就是个商人,也很清楚这个世界上没有白吃白拿的道理,自己派人去学东西,不缴学费是肯定学不到什么真事的。因此许心素也是很知情识趣地送了些好处给海汉使团,同时派了一营官兵精锐驻到南日岛上与海汉民团毗邻而居,以便让石迪文能够指指他们的日常训练。

    这些兵在许心素眼中虽然已经算是福建的精锐,但以海汉民团的要求而言的确还差得老远,毕竟他们过去的训练水平以及相应的待遇,也都无法跟海汉民团相提并论。而石迪文也很清楚钱天敦在安南训练特战营的强度要比普通的海汉民团更为夸张,钱天敦在这里驻扎期间,这些明军大概会吃不少的苦头了。

    与钱天敦带的部队同期抵达这里的还有福建官府特地送来的一批补给,以各种禽畜为主。这倒不是许心素自作主张,而是应海汉的要求。海汉驻军的伙食供应一向不缺肉食,而南日岛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想要从外界获取稳定的补给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因此后勤部门便打算在岛上自行喂养一些禽畜,甚至是开垦田地种植一些瓜果蔬菜,以补贴驻军日常消耗所需。

    这样的待遇让旁边驻扎的明军自然是看得有些眼馋,他们平时的训练都是跟着海汉民团一起,大致内容也差不多。不过海汉士兵训练完吃的都是白米饭,每天至少有一顿能吃到肉食,而明军这边的伙食就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能够管饱基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至于肉食,隔三差五能占荤腥就算不错了。

    然而伙食上的差距会间接地反应在身体素质上,加之海汉民团的训练强度一向比较大,每天出操就不了,几乎是三天一练,五天一大练。海汉的伙食水平保证了士兵们能够跟上这样的训练强度,但对于明军来就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了。体力上的消耗无法从摄食中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就只能造成身体的不断透支,因此而累倒病倒的明军士兵就开始大面积的出现。

    于是跟随海汉民团一起训练的明军部队,从一开始的齐装满员状态迅速滑落,参训人数来少,到钱天敦来南日岛接任之前,每天还跟着海汉民团一起训练的基就只剩下生活条件较好的军官和亲兵了。

    当然这其中究竟是有多少人真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维持训练还不太好,反正肯定是不乏有意装病偷懒的状况。尽管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石迪文仍然对这些明军的印象不好,因为这些人已经更多的是将当兵作为了一种混吃等死的职业,而缺乏一支军队应有的精气神,没有那种保家卫国的觉悟。从精神层面来,明军与海汉民团的差距比起武器、战术这些方面还要大得多,而这也是形成双方战斗力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海汉士兵来,能进入民团当兵其实是一条相当不错的出路,不但能维持自己的生计,也能为自己的家人寻求到更好的待遇。在海汉治下不管是入籍、入学、招工、置产,有在民团从军的亲属或者人有民团从军经历都将获得许多优惠条件。而从民团退伍回乡的老兵都有相应的工作安排,不用担心有朝一日脱了这身皮就没了饭吃。就算是战死沙场,身后事和家人也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打理照料,抚恤金水平比起明军可要高多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就是海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凭借军功晋升的速度非常快。167年首批入伍的老兵到现在没有退伍的,军职最低起码也是排长起步,连长居多,有像于铁柱、高桥南这种表现特别出众的,甚至已经官至副营,可以统领上千士兵了。这对于普通士兵来都是能够刺激他们上进的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这些人在四五年之前也跟他们一样,只不过是一帮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弃渔从军的打渔人、舍弃了山林生活的猎手,甚至是屡考屡败的落魄文人。在海汉民团这个体系中,可以为这些平民出身的人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让他们能够有机会从普通人逐渐变成身份显赫的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