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安因素,从胜利港发往大陆地区的‘私’盐并不会停靠到广州城外的珠江码头卸货,以免让盐课司的人抓到把柄-早期由“福瑞丰”当独家代理商的时候,海汉这边出发的货船基都是把货拉到番禺李家庄外的码头进行‘交’割,而现在随着大陆地区代理商的增多,‘私’盐的主要‘交’割地也由李家庄向南转移到了珠江口的万山港。东至漳州、西到雷州,两广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地区都有不少盐商慕名而来,到万山港购买质优价廉的“三亚‘精’盐”。
在销路打开之后,牵涉进这张利益大中的大明权贵富商就来多了。跟海汉合作的这些盐商可不是什么打闹的‘私’盐贩子,层次太低的分销商根没资格和海汉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把持着分销渠道的大多都是地方上的豪强富绅,甚至不乏有地方官府和盐课司的人也参与其中分一杯羹。
海汉‘私’盐以低价倾销的态势向大明供货,最显著的成效倒并不是拉低市面上的盐价,而是在短期内就使得一大批沿海地区的中型盐场陷入到破产境地。过去盐商们拿着盐引倒卖‘私’盐,其货源出处仍然是这些官方盐场,然而海汉‘私’盐出现在市面上之后,迅速地抢走了官方盐场的市场份额,海汉人的出货价格,甚至比大部分盐场的生产成还低,而盐的质量却明显高于官方盐场,只要脑子没有烧坏的盐商,自然会选择海汉这边进货。
官方盐场由于其国营‘性’质,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都很单一,根就不具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出现产品滞销的状况之后很快就会因为资金无法回笼而影响到生产环节。而唯一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经营策略就是通过增加销量来降低生产成,重新夺回市场,但无论这些盐场怎么努力,在这方面也无法与拥有跨时代产能的海汉盐场相抗衡。仅仅只是一个胜利港盐场,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了琼州岛岛的食盐所需,再加上一个铁炉港盐场,其产能几乎就相当于两广地区所有盐场产能之和了,而两处盐场的盐工加在一起,却连大明盐场的十分之一都还不到,想通过降低成来打价格战根就没有机会。
除了产量和成上的优势之外,穿者们从后世带来的先进经营理念也同样功不可没。海汉盐业公司成立之后,对外地分销商几乎都是用后世的公司企业管理的理论在进行运作,在先进的管理体制之下,整个销售系统的运作效率比起这个时代的民营商行,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
“福瑞丰”前前后后‘花’了近两百年数代人的时间,才由做大,将自己的商业机构布局到两广地区内的各个州府大城,细数下来,分支机构其实也不过十几处而已。然而海汉盐业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便在各地发展了数十家大大的渠道分销商,覆盖区域几乎已经到了县级,要论建设销售渠道的速度远超“福瑞丰”。面对这么庞大的销售络,如果没有高效的管理体系,就很难实现现在这么大的食盐销量,而执委会借着‘私’盐生意从大明财政中吸血的打算也会因此而大大放缓速度。
海汉的‘私’盐卖得风生水起,而官场出的盐却销量直线下滑,这一涨一消之下,海汉‘私’盐席卷东南沿海盐业市场的势头就更加不可抵挡,今年才过去九个月的时间,目前的月销量已经比年初的时候翻了两倍。
不过这并没有让执委会就此感到满足,因为琼州岛还有莺歌海这处早早就进入执委会视野,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正式开发的超大盐场。如果把这片地方也能充分利用起来,那么海汉盐业旗下的盐产量除了自身消耗,以及供应琼州岛、北和两广地区之外,甚至还有余力出口到福建甚至更远的江浙地区。
由于当地沿海地区都是大片的盐碱滩涂,草木极少,因此要在那里开发建设盐场,一应生活用品包括建筑材料都必须得从三亚这边用船运过去才行,所需耗费的人力和资源都相当大,相关部‘门’都是默默地在为这件事做着准备。不过随着大批广东移民的到来,人力缺口陡然间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多出了数以千计等待工作分配的劳动力。执委会在经过权衡之后,便决定入驻莺歌海,并开发当地的盐业资源。
当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始为里开发莺歌海做准备的同时,澳‘门’那边也终于传回了好消息。在王汤姆和恩里克的协力之下,当地的葡萄牙理事会最终同意了在原有的贸易互通协议基础之上,再增加军事合作的部分。
这一部分协议主要的是以军火贸易协定为主体,双方虽然没有在协议中明确达成军事盟友的定位,但还是规定了相应的底线,即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协助或伙同第三方,以军事手段威胁或损害对方的利益,如出现这样的情况,合作协议将立刻自动终止。
之所以会在贸易中加上这一条,是因为双方心中都还是对彼此有所忌惮,海汉这边怕葡萄牙人出尔反尔,联络其他西方国家攻打三亚统治区;而葡萄牙这边也同样害怕海汉人不守信用,不定哪天就跟大明或者北联合,将葡萄牙人彻底逐出远东海域。作为这个协定的补充条款,双方也达成了原则上不派遣武装船只前往对方的港口附近活动的约定,以免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至于被双方都视为重头戏的军火贸易,条条框框的东西可就复杂多了。定价权、‘交’货周期、‘交’货地、付款方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一件一件地敲定,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为了能实际利益最大化,在谈判桌上也是经历了多次的‘唇’枪舌剑。
王汤姆虽然并不是属于商务部‘门’的人,但在一群腹黑老油条的耳濡目染之下,看也看会了几分谈生意的事。加上他原就掌握葡语,连翻译都不需要,跟葡人理事会沟通起来倒是没有太大的障碍。从最终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来看,海汉这边虽然由于对手的谨慎心而没能占到多大的便宜,但也算基不吃亏。
海汉对于出口武器的去向,只给葡萄牙人列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向大明出售海汉制造的一枪一弹。是的没错,执委会并不打算在远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上再找什么代理商,特别是大明这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是容不得西方国家的‘插’足。至于他们买了武器是运回自己的殖民地当作防御手段,还是作为利润丰厚的商品运回到欧洲发卖,那都是他们的自由,执委会不会派人干涉——多也就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王汤姆也没忘了陶东来等人的嘱咐,在葡人理事会面前地神棍了一把,对欧洲战场的近期战果作出了一些预测——当然这些预测是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来让他背下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让葡萄牙人确信海汉给他们所指引的道路是最正确的。
尽管王汤姆对参谋部‘门’整理出来的历史资料倒背如流,并且表现力也非常的强,但由于来往于印度半岛和澳‘门’之间的葡萄牙商船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上下才能往返一次,他所泄‘露’的某些关于欧洲战局的“天机”,必须得等到下一次有船从印度半岛过来才能够得到验证。
在这个问题上,恩里克可是磅了王汤姆的大忙,他以自己在三亚地区的所见所闻为参考,极力服理事会相信王汤姆所的某些将会发生的状况。比如王汤姆就很准确地出了三年前信奉新教的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三国的支持下,向神圣罗马帝国发动了进攻,并且占领了德意志的北部以及‘波’希米亚西部,这是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真实消息。王汤姆还透‘露’今年四月,神圣罗马帝国发动了反击,在萨克森击败了英军统帅曼斯菲尔德,立功的将领是帝国皇帝雇佣的‘波’希米亚贵族华伦斯坦——这个消息目前还并没有从欧洲战场上传到远东,理事会并不是很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预测。
欧洲战场上的胜负,跟数万里之外的海汉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王汤姆却提醒葡萄牙人,不要错失了做生意的好时间,因为根据海汉独家技术的推断,就可以很明确地得知未来数年中欧洲战场上谁能占取到上风。
对于海汉人来,这些国家就算打出狗脑子也无所谓,但对葡萄牙人而言,胜负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念念不忘的复国大计,要知道西班牙可是双方之一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主力,在整个欧洲过程中至少也算个戏份颇多的实力演员了。如果有办法利用战局,消耗西班牙的军队和国力,这些葡萄人是绝对会不遗余力去做的。
于是最终葡人理事会选择了半信半疑地听取王汤姆的指路妙策,按照他的指,将武器的销售对象先锁定到丹麦身上。在原的历史中,丹麦在169年5月向神圣罗马帝国提出议和,签署了《吕贝克合约》,并且保证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务。而这个合约也算是欧战三十年第二阶段结束的标志,在这个阶段中,神圣罗马帝国应该算是赢家,因为他的势力已经借着战争从欧洲腹地伸延到了北部的‘波’罗的海。
在丹麦人开始吃不住攻势的这个阶段,如果将海汉的大威力武器售卖给他们,相信能够帮助他们跟西班牙人战斗得更久一些——西班牙人死得多,对急于复国的葡萄牙人来就是好消息。
而至于之后的战争竞争会走向何方,王汤姆便没有再进一步透‘露’了。他可不会告诉葡萄牙人,哈布斯堡王朝联盟的好日子也就这么两三年的时间,随着16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宣布出兵,新的一**战又会重新开始,而这个持续五年的阶段当中,战况的‘激’烈程度比起前面的战事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并不是完信任王汤姆的鬼话连篇,但葡人理事会还是决定先购买一批海汉出产的武器,一来用作研究,看看海汉人在制造技术上是不是有什么可以模仿的秘密,二来也可以将这批武器运往欧洲,赚取经济上的收益。
至于要不要悄悄把这批货卖给南朝廷,理事会可不敢去趟这潭浑水了。南方面现在经济已经濒临崩溃,国库里根没有现银,即使他们想买也有心无力,只能赊账,而理事会绝不可能为一个经济状况如此之差的政权去冒任何军事风险。王汤姆当着他们就已经表过态,最迟一两年内,就会让南阮氏政权倒台覆灭。话挑得这么明,刚刚达成了合作协议的葡萄牙人自然也就不便再去‘插’手安南内部事务了,否则真的惹‘毛’了海汉人,到时候倒霉的恐怕就不止一个南了。
当然这份协议仅仅只是澳‘门’的葡人理事会通过还不能完生效,必须还得上报到位于印度西海岸的果阿,然后通过漫长的海上航路再将这个消息传回到国内。不过在这漫长的等待期之前,澳‘门’的葡人理事会倒是可以权代表葡萄牙王国,先将这份协议施行起来再。
168年1月日,恩里克搭乘王汤姆亲自驾驶的“闪电号”帆船,再次由澳‘门’来到了胜利港。而这次进港时的心情无疑是他来此三次之中最为轻松的一次,不再有具体的任务‘交’待到他头上,也无需再事事向澳‘门’汇报。至少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当中,恩里克在胜利港的日子会过得非常的轻松惬意。
几乎是在恩里克第三次造访胜利港的同时,从毗邻的三亚港驶出了一支船队。这支船队在出港之后就折向西方,沿着海岸线一路前行。这支船队在海上行驶了整整一个白天,在天‘色’将暗时抵达了目的地,位于琼州岛西南角的莺歌海地区。
关于这里的情况,相关部‘门’派来做勘测的船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对于这里的地理环境可谓非常清楚。船队沿着宽度不足五十米的狭窄航道,驶入到内陆的咸水湖中——这个咸水湖中的水有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水的倒灌,加上这附近平坦的地形,简直就是修建盐场的绝佳地。
但崖城开埠数百年来一直都没有人开发这地方,也是有原因的。这里地广人稀,土地碱‘性’重,种粮食基种不活附近又没有可为修建房屋提供木材的森林,如果要开发这里,对于什么都需要自给自足,缺乏细致社会分工的大明百姓来纯粹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在周边地区唯一具有丰富的移民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就只有海汉一家。虽然莺歌海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但海汉搞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这种事务有非常丰富的处理经验。船队靠岸之后,劳工们便鱼贯下船,他们需要抢在夕阳完落坡之前,在岸边修筑起可供数百人过夜的临时住所。
第一批被派往莺歌海地区打前站的移民,大多都是从事跟建筑有关的行当,他们并不会成为这里的居民,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在当地修筑临时住所,以及各种配套的生活设施。
由于地常年遭受海水浸泡的盐碱地特‘性’,这里的水质都有些发苦,近似于海水的味道。而为了能让在这里定居的人畜健康饮水,建设部还专‘门’搬了两个井架过来,期望能够在这里打出几口自流井。考虑到在这里淡水是属于稀缺资源,还专‘门’设计了几个大的淡水蓄水池,用于存放那些离不得水的特殊物品。
这批人有十天的时间来修筑营地,十天之后,从三亚新港运送过来的第一批移民便会抵达这里。不管这些移民以前是来自何方,从事何种职业,但他们今后的若干年恐怕都得在这个地方跟盐水打‘交’道了。盐业公司上上下下对这件事也非常重视,就在先遣队抵达这里的第三天,盐业公司负责人安西也亲自到场视察,并决定要在这里待上数天,一直要等他亲眼确实第一批移民安顿下来,并且按照标准的盐田开掘方式开始工作之后才会离开。十月中旬,在上个月漂洋过海来到胜利港的那一批移民,得到了执委会的一纸调令,他们从移民暂住地再次出发,乘船前往他们真正的落脚地莺歌海盐场。尽管当盐丁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快的事情,但移民们还是选择了相信干部们的宣传,去亲身体验一下海汉人治下的盐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