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厨竟然要插足商场的生意?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王遂舟冷笑了一声。
按照他原本的打算,一旦富华区这边的合作拿不下来,他就会先把长市的布局暂时搁置一下,等亚细亚在其它城市的商场开起来了、生意火了,亚细亚的名声更旺了,他再回来打富华区的脸。
可现在他改主意了。
既然吴小正和吴大厨做事如此不讲究,那他就必须在长市再找一个点,来跟他打擂台,让它死得很难看。
具体要怎么报复,已经在郑州跟五大国企大战过一场的王遂舟,心里非常清楚,他准备好好筹谋一下,在长市再来玩次大的,在教训吴大厨的同时,再弄一个经典商战案例出来。
当然,前提是先把新的点给找好。
“在富华区之外另外再物色一个点,做好前期接触工作,一旦有意向了,就立即通知我。”
王遂舟开始对驻长市的拓展人员下达了新的指示。
至于他自己,则准备去其它城市了。
接下来的一年对亚细亚很重要,他就算再想报复吴大厨,那也不能把所有的精力耗费在长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报复吴大厨用不了十年,数个月以后就可以见分晓。
吴小正却没理会这么多。
在生意场上,有竞争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他就算知道王遂舟想报复,他也不会太害怕。
更何况他现在根本不知道。
接下来他又有得忙了。
正佳广场的投资意向一落实,他就得亲自过问很多事。
首先,合作项目的细节要跟富华区政府去谈。
在沈默等人在这一块还不熟的前提下,如何去争取更多的优惠条件,只能吴小正自己出马。
其次,地要看,广场的规划设计吴小正必须亲自过问。
在正佳广场的建设上,要求可不能像吴大厨大厦一样,正规正矩地设计一下,能应付个十年八年就够了。
这可是要延续起码二三十年以上的超级大卖场。
因此,吴小正必须把后世的很多设计和布局理念提前引入。等其完工后,在建筑风格上,起码要保证延续二三十年以上都不落伍。
简而言之,吴小正想把正佳广场弄成长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地标性建筑不是这么好弄的。
比如说魔都正在新建的东方明珠,其之所以能成为魔都的地标性建筑,一是因为地理位置独特,二是因为够高,三是因为造型独特。
又比如说后世的羊城小蛮腰,之所以成为地标性建筑,也是因为这几个原因。
正佳广场要想成为长市的地标性建筑,在高度上是差得远的,不过好在它面积够大,在这方面可以稍微弥补一下。
大也是一种优势。
比如说后世的万达广场,同样也不高,可在哪里都是区域性的地标建筑,原因就在于其够大、够有名气、够大气。
而正佳广场要想在二三十年内都不落伍,那在建筑风格、外观设计方面都需要下大功夫。
至于里面的装修,一旦落伍了,随时都可以更换。
在位置上,正佳广场也具备地标建筑的潜力。
如果把广场就设计在临江的一面,那其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橘子洲,从江面来往的船只,一经过就能看到,而汽车从有名的湘江大桥经过时,也能一眼就看到这里。
吴小正做事向来就是雷厉风行的。
和富华区政府具体的合作条款还没落实,他就拉着易洪江以及富华区府的一干官员去实地考察。
当然,考察是一方面,顺便提点要求也是必要的。
地标性建筑这个概念很有吸引力。
吴小正一提出,易洪江等一干官员的眼神立马就亮了。
“具体要怎么建?”
“第一是要大,第二是建筑风格要有特色。”
吴小正开始说起了他的设计理念。
既然叫正佳广场,建筑风格自然得方方正正,这样才名副其实。
还有,在建设设计上,吴小正准备将其采用钢混结构,整座建筑的外墙全部采用加厚隔音镀金色的大块钢化玻璃。
易洪江一听就惊呆了。
“一座长宽各超过200米、金灿灿的玻璃建筑?这样确实够吸引眼球,但可行吗?”
他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建筑风格。
全玻璃外墙的房子,在整个长市暂时都没有。
这当然是可行的。
吴小正知道,在羊城,现在正在设计中的地标性建筑中信广场大厦,一百多层,采用的就是加厚钢化玻璃外墙。
而它旁边的大都会广场,采用的就是镀金色的玻璃。
这样的设计风格有多个好处。
一是从外观来看,永不过时。
二是建设周期会大幅度缩短,并且成本还不会增加多少。
三是足够吸引眼球。
吴小正开始提第一个要求。
“既然要成为地标性建筑,那整座广场的位置必须无限接近江面。”
“这不是问题。”易洪江一口就答应。
吴小正却指了指沿江路:“那这条路经过正佳广场的地方,必须改道绕行。”
这是他的如意算盘。
因为沿江路的存在,使得整块地皮都不够靠近江面。
而且,对于一个大卖场来说,交通的便利性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正佳广场只是建在沿江路后面的话,交通上受益的就只有靠沿江路的这一面。
不仅如此。
如果沿江路不改道,正佳广场附带的其它25万平方米的地皮,也就不再具备临街的优势。
因此,吴小正的如意算盘是将正佳广场整体外移,让其一部分占据现有的沿江路,沿江路再改道,环绕整座广场的三面来绕行。
如此一来,正佳广场的临街面相当于有三面了,并且,附带的地皮也多了三面临街位置。
这确实是好算盘,如此一弄,整块地皮的临街面,一下就扩充了六倍,地皮就会因此大幅度升值。
“有必要这样吗?”易洪江稍微迟疑了一下。
这种大的合作,政府除了要提供地皮之外,三通一平也是政府的事,沿江路一改道,政府在投入上也需要多出一些。
“这是必要的,既然是地标性建筑,自然是越靠近江面越好。而且,临江的一面,我准备直接建一个宽宽的广场到江边,让市民多一个活动的地方,如果车来车往的话,对市民很不安全。”
吴小正给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行,我答应了。”
地标性建筑太有吸引力了,易洪江没法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