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政事堂,关于煤矿矿难频发问题的讨论正在继续,除了三高官官之外,天子亦驾临政事堂,亲自参与讨论,商量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烧煤的蒸汽抽水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各地对于煤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得大小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同时,不断发生的矿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近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官员上书,要求严惩不良矿主,甚至还有人要求停用蒸汽抽水机,以免“抽水机残害百姓”。
这种极端的观点,目前只是少数,但矿难频发引得民怨沸腾确是事实。
而宇文温准备筹办“轮船招商总局”,推广火轮船的使用,届时对于煤炭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可想而知会有更多的煤矿出现,而矿难造成的伤亡人数还会暴涨。
为了推广火轮船,置百姓生死于不顾,让大量矿工死于非命、家破人亡,此非明君所为。
类似的呼声,这段时间越来越多,宇文温不可能置若罔闻,必须给大家一个正面的交代。
现在,交代来了。
工部尚书宇文恺,正在为天子和政事堂诸公做一个实验。
他用铁架支起一根玻璃管,这玻璃管管径有拳头大小,手臂长短,两端无盖,被铁架上铁夹夹着,保持水平状态。
宇文恺用装着沼气的气罐往玻璃管里注入沼气,因为玻璃管没有密封,所以沼气自然就溢出玻璃管,让在场的人们能够闻到些许臭味。
宇文恺提醒大家注意,然后接过吏员递来的蜡烛,将燃烧的蜡烛靠近玻璃管的右端。
“嘭”的一声,玻璃管口火光大作,管内的沼气被火焰点燃,然后迅速向另一端烧去,在场众人可以很清楚的看见,玻璃管内有蓝色的火焰在迅速移动。
又是“嘭”的一声,玻璃管内沼气烧到另一端,在管口处闪烁着火光。
实验第一步完毕,宇文恺向天子和三高官官介绍起来:“煤矿内常有气体溢出,遇火即燃,此气名为煤气,实际和沼气类似,而矿难之中,事故多为煤气爆炸,由此造成的伤亡也最多。”
“煤气遇火即燃,在狭窄的矿道里发生爆炸,就如这玻璃管方才发生的情况一般。”
见着诸位宰执点点头,他继续说下去:“爆炸很容易导致矿道崩塌,于是大量矿工便葬身地底,若采矿时不点火,便不会引爆煤气,然而矿道内黑暗无比,矿工不点火便看不清四周。”
“如此矛盾之下,煤矿开采十分危险,连年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导致大量矿工丧生,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
说完之后,宇文恺示意吏员端上来另一根玻璃管,用另一个铁架夹起来,同样保持水平状态。
这根玻璃管和第一根玻璃管尺寸相同,也是两端无盖,但玻璃管中间有个金属网,网眼颇细,也不知有何用途。
宇文恺再次拿起气罐,往这根玻璃管注入沼气,随后用点燃的蜡烛靠向玻璃管的右端。
“嘭”的一声,玻璃管口火光大作,管内的沼气被火焰点燃,然后迅速向另一端烧去,蓝色的火焰在管内快速移动,却在金属网前停了下来。
火焰竟然无法穿过金属网,玻璃管另半截内,没有丝毫蓝色火焰出现。
这是怎么回事?
宇文恺感受到众人疑惑的目光,随后说道:“这是铁网,而铁可以导热,火焰的热量被铁网吸收,温度呃陛下恕罪”
宇文恺说的“温”,犯了天子名讳,按说要用另外的字代替,但“温”字很难替代,尤其技术术语中的“气温”、“水温”、“炉温”等等。
宇文温本人不在意,笑着摆摆手:“无妨,继续说下去。”
“微臣遵命火焰的热量被铁网吸收,温度下降,所以,无法引燃铁网另一侧的沼气。”
听着宇文恺的解释,宰执们恍然大悟,但依旧想不通这实验和避免矿难有何关系。
一名吏员将一盏油灯端了上来,宇文恺接过油灯之后,将一个网眼细密的铁网灯罩罩在灯上。
“此灯名为朱雀灯,不久前已在大冶煤矿投入使用,因为有铁网罩在灯火外,所以即便身处煤气弥漫的矿道,灯火依旧不会引燃煤气。”
“油灯如此,蜡烛亦是如此,只要加了铁网,火光就不会引燃煤气。”
宇文恺话音刚落,四周响起惊叹声,大家方才听宇文恺介绍矿井煤气爆炸的情况时,知道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不可能,但现在,只是一个简单的改进,就能让灯火在矿井里安全使用。
真是太神奇了。
尚书令李允信问道:“此灯是谁发明的?”
宇文恺答道:“回尚书令,铁网隔焰,为一名道人偶然间发现,他有感于矿难频发,大量矿工伤亡,便将这灯制作出来,还亲自带着下井实验,实验效果出众”
“此灯可免矿内煤气爆炸,可谓控火有法,而天之四灵,南方朱雀主火,故而道人将此灯取名朱雀灯,献给官府,虽然登记了专利,却是免费使用。”
众人听了颇为意外,为这位道长的义举赞叹不已,李允信又问:“原来如此不知这位道长,如今身在何处?”
“此事朕知道。”宇文温忽然开口,“这位道长造福百姓,朕本要厚赏,可道长却坚持不受,于是朕特许他到黄州五庄观修道去了。”
说到这里,宇文温看着大家:“煤气爆炸,是造成矿工大量伤亡的罪魁祸首,如今有了朱雀灯,矿工挖矿时安全有了保障,但还不够”
宇文恺见着天子看向自己,接过话题:“陛下所言甚是,所以除了朱雀灯,为保矿井安全,还得加强通风”
矿井通风,古来有之,矿井内不仅有易燃易爆的煤气,还可能有各种有毒气体,矿工吸入后轻则头晕脑胀,重则当场毙命。
所以如何将这些毒气排出矿井,并且让外界新鲜空气送入井内以保证矿工不会窒息、晕倒,是采矿者一直都在头痛的问题,千百年来发展出了不少手段,但效果总是不理想。
要么成本高,要么效果差。
当前的煤矿,多用风箱通风:一只风箱把井里的空气抽出来,一只风箱往矿井里吹气。
风箱的推动,先前是人力、畜力,后来是用蒸汽机,虽然用蒸汽机推动的效果还行,但成本不低,对于深度较大的矿井,通风效果也不好。
现在,有了新的通风技术。
接下来,宇文恺用玻璃模型模拟一个完整的矿井剖面,在其中点起白烟模拟沼气煤气,向天子及政事堂诸公展示了最新的矿井通风技术火炉通风。
火炉通风的原理,其实就和烟囱通风原理一样:火炉加热空气,排出的热空气烟气沿着垂直烟囱向上升,而炉膛吸入周边空气,如此一来就让空气流通起来。
这种通风法,首先要在煤矿开凿两个垂直的通风井,一为进风井,一为出风井,连着矿道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通路”。
然后在出风井底、矿道一端设通风火炉,火炉排出的热气经由宛若烟囱的出风井上升。
矿道内的空气被火炉“抽”出去,地面的新鲜空气则经由进风井进入矿道,如此一来,使得矿道里的空气流通,甚至形成微风。
这样的通风技术效果很好,使得矿工们的呼吸通畅,与此同时,矿内弥漫的煤气及有毒气体随着气流流动,经由出风井被“抽”出地面。
当然,为了避免炉火引爆煤气,可以用铁网将火炉罩起来。
这种原理简单的通风技术,运行成本不高,效果却很好,火炉可以烧煤,也可以烧柴,只要保持炉火旺盛,就能保证矿道的良好通风。
火炉通风法也是在大冶矿山里率先使用,不仅可以用于煤矿,其他矿井都可以使用。
宇文恺用玻璃模型,展示了火炉通风技术的效果,众人见着模拟矿道的玻璃模型内代表煤气的白烟被抽出去,默默地点头。
矿难频发,造成大量矿工伤亡,这是个大问题,朝廷不能视若无睹,坐视无良矿主残害矿工。
如今,终于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保证矿工的基本安全。
朱雀灯,制作起来并不复杂,而火炉通风技术,简单可行,所以这两项安全措施,必然能很快在各地矿井推广,极大的降低事故率。
所以,外界对于加大煤矿开采的非议,不久之后就会平息。
那么接下来,朝廷便可以加大力度,在各产煤区大规模采煤了。
就不知道在这场盛宴之中,座次要如何安排呢?
众人目光陆续聚集在宇文温身上,宇文温干咳一声,开口说道:“朕曾阅左传,知春秋时,晋国饥荒,求助秦国,秦国组织船队,满载大量粮食经渭水入黄河,再由汾水北上,将粮食送抵晋都。”
“如今,关中对于煤炭的需求与日剧增,该轮到晋地的煤炭南下,解关中燃眉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