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们问这话的意思很明确,反正我没说投降的事儿,但要是还打儿的话大家就都得死。他们是没胆量祸乱军心,那可是要杀头的。但是孟乔芳也明白,这三人一块儿过来,如果孟乔芳不答应投降的话,一定会有清军对着他孟总督打黑枪的。这些人谁也不会再陪他送死了,要死只能是他先死。明明这三人就是一副我什么也不说,都听你的,但凡你要敢说‘不投降’就把你先干掉的心态。
孟乔芳此时已经是老泪纵横,没想到一生戎马最后却败给了葡萄牙城管,真是叔不可忍也得忍。“放下武器吧……”说完了这句话,孟乔芳便闭口不言,再也不说一句话了。张勇、刘友元等人都乐呵呵地高喊道:“城管大人!别开枪,咱们是内应!我们以前也都是收保护费的!每人每月二百,随便摆摊儿,后来上头风声紧就都改行啦!”
大喇叭不耐烦道:“少废话,把钱交出来,再把武器也交出来!”之后,四面重围的大明神机营开始收缴孟乔芳清军的武器。这是一支八旗汉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在没有杀死一个敌人的情况下,便被贡萨洛和庞天寿的神机营全歼了,庞天寿收缴了他们的全部武器还有一万四千匹战马。孟乔芳真是个大财主啊,他的骑兵竟然都是两匹战马,这可成全了正缺战马的明军。
城北的炮火轰轰烈烈,却又戛然而止。城西的李国翰和郝永忠都还拎着大片儿刀对砍呢,可是随李国翰出城的清军却一直在饱受精神与**的双重折磨。就在我们叙事的这个档口,眼前正有一个明军老道左手捏着符箓,右手掐诀念咒。口称:“敕令!”那符便飞到了清兵身上。这老道用了个定身法,却发觉那清兵的双腿还能不住的颤抖,老道心中暗恨,低头看着自己掐诀的手指说:“莫非道爷今天手气不灵?”
又听“啪!”的一声,抬头看那清兵倒在了地上,满眼窜花。道爷又乐啦,自言自语道:“哈哈,道爷我就说不可能嘛,原来今儿个的大招又升级了。”仔细向倒下的清军身后再一看,才又看到那清兵身旁有一个大和尚刚刚收起了棍子,拍晕了清兵,又口称了句:“阿弥陀佛”后,随即绝尘而去,去寻找下一个将要被他击打的脑袋了。
这说不上是一场战斗,清军被围困日久,早已失去了斗志。他们打也打不过明军,还被一群和尚道士们的法术和大棒子还有十字架吓得晕头转向,又拍了个迷迷糊糊。又被一群不说人话的狼兵追杀得像被狗撵的鸭子一样扑闪着膀子四处乱飞。这支明军真能打,里面的狼兵也能打,狼兵不但能打还在杀完人后用舌头舔食刀头上的血,场景用惊悚恐怕都难以形容。
还有一群和尚、道士、西洋牧师在四处乱窜,吓得清兵早就麻爪了,有的连跑都不会了,也不管是谁的腿了,抱住一条大腿就哭着说:“大爷大妈行行好儿,快把我弄死吧,这帮疯子太吓人啦。”清兵越打越少,又过了不久,战场上也就剩下少数被吓疯了的清兵刹不住车还在没头苍蝇般四处乱撞。还有一群没有下来神儿的道士们口中自称是各路的神仙,吆五喝六的。有的甚至扯下来投降清军身穿的底裤高举着当做令旗,并大声喊着‘替天行道、解放全人类!’这不是战场,就是一团乌烟瘴气,里面的人各个疯疯癫癫,没被吓成神经病的和尚道士们比被吓成了神经病的清兵更像神经病。
力战了一百多个回合的李国翰已经没什么力气了,口中干渴,双手颤抖的坐在了一块土包之上。郝永忠早就能杀掉他,可又不想,李国翰又说什么也不投降,郝永忠只好一直陪他玩下去,玩儿得他精疲力尽。此时看到李国翰已经瘫软了,郝永忠便又走过去非要拉他起来再打。李国翰只是放赖,郝永忠都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了也再不见他动弹。
郝永忠佯怒蹲在地上呵问李国翰道:“怎么着啊,带鱼兄,你不是还要忠君报国吗,你的天灵盖不是挺硬的吗,怎么不打啦?”李国翰没好气儿的反问他道:“怎么打?也等我回去请一批和尚道士们回来?”郝永忠很认真的说:“那是不可能啦,远近千里以内的和尚道士们都被我挖空啦,会不会法术的我都要,不会也能留着吓唬吓唬人。就是尼姑庵里的尼姑都也被我临时聘请了去做伤员们的医疗和心理咨询啦。这盘子太大,你根本玩儿不来。就你们那点儿小手段也想骗过你郝大爷?大爷我当年随着闯王几次三番被明军包围都能最后逃掉,那靠的是本事,逃跑的本事!骗人的本事!甭跟你郝大爷耍诈,要说起耍诈,你们连给你郝大爷当学徒的资格都没有。”
西、北两边都在清理着战场,那边儿贡萨洛派了人把孟乔芳也带了过来,李国翰看到被绑的跟粽子一般的孟乔芳,真是满心凄凉,于是仰天长啸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话还未说完就看一个猴子一样的小道士蹦跳着过来冲他面前拍了一下,一张符箓正被贴在了李国翰的嘴上,那道士口中还说道:“我是齐天大圣!今儿叫你闭嘴、受绑、伏法!表现好的话将来发配你去女儿国!”从不相信神佛的李国翰被这个蹦蹦哒哒的猴子气得一口黑血上涌,之后就剩下昏迷不醒了。
徐州大战有一个豪气干云的开场,确是以一场闹剧结束。人生如戏,不是观众就是演员。在纷繁的世界里,谁都想选择自己看什么剧情。入戏的人们抱起了美梦,却放下了沉静的心。在金钱名利的诱惑、理想的憧憬与得失的恐惧中,被各种环境和人刺激着本已脆弱的神经,再坚强的战士一旦迷失其中,也会像李国翰一样被一只猴子气得吐血。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