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万历1592 > 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边

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边

    十万蒙古骑兵南下寇边的事情让赵志皋惊悚万分。

    他伸手接过了那封大同紧急军报,颤抖着的手撕开了外封,打开便看。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土默特部首领顺义王扯力克背叛大明,引土默特部铁骑五万并其余各部骑兵五万,南下寇边,边境明军猝不及防,又因军粮不济,军装不济,又冻又饿,连武器都冷的拿不动,难以抵抗,兵败如山倒。

    大同七十二城堡短短一天就陷落过半。

    大同巡抚梅国桢紧急调麻贵所部苍头军支援仍然在抵抗的城堡,然大多数城堡兵员不过三百,战马不过十匹,士卒马匹皆冻饿无战力,一触即溃,残部纷纷弃城退入大同镇城。

    麻贵苦战一天,因为蒙古骑兵人数太多,苍头军损失过半而不得不退入大同镇城,大同镇除镇城和少数兵马较多的城堡依然在抵抗之外,大部已经完全陷落。

    截至梅国桢派人送信之时,蒙古骑兵兵分三路,一部继续围攻大同镇城,一部向雁门关突击,一部向平型岭关突击,情况万分危急。

    幸好梅国桢提前听到风声,留了一手,派人往太原镇和宣府镇分别送信,让他们警惕蒙古人的突然袭击,目前雁门关和平型岭关应该还没有失陷。

    但是大同镇剩余的还在抵抗的城堡却纷纷成为孤城,彼此不得相连,只有阳和城守将派人冒死突围来报求援,表示阳和城现在还在明军手中。

    至于其余各城是否还在抵抗,已经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大同已经生灵涂炭。

    大同防线已经全部告破,破的和筛子一样不能更破了,目前唯一可以去的是镇守人数少的城堡绝对已经陷落掉了,只有人数多的城堡还能坚守一时,但是也坚守不了多久。

    原因很简单,缺粮,没粮食,士兵饿得没有力气打仗,冬衣也不够,冷的连武器都抓不住,要么就是饿死,要么就是冻死,要么就是被蒙古人打进来死掉。

    蒙古人一旦攻陷其中一两个城堡,就能得到攻城器械甚至是火器,一路打下来,明军城堡脆弱的像纸片一样,一捅就穿,九边糜烂的现实情况一览无遗。

    若不是土默特部落给大明戍边十数年,怕是俺答寇边的惨状还要发生很多次。

    这一次没有土默特挡灾,土默特没有粮食吃,已然背叛南下,和其余各部合兵,这个时候的情况已经是自俺答以来最危险的一次了,甚至极有可能重新出现俺答寇边的旧况。

    因为蒙古人还有一支朝平型关杀了过去。

    平型关后面唯一有抵抗能力的就是紫荆关,紫荆关一旦失陷,整个河北京畿之地将再无多少防线可守,蒙古骑兵将直接在华北大平原上纵马奔驰,肆意劫掠,甚至兵锋直指京师!

    到时候涂炭的就不只是大同了。

    赵志皋手一抖,急报掉落在了地上,四十年前俺答寇边的记忆重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张位连忙冲过去抢在所有人面前拿起了军报,细细看起来,一看之下也双目圆瞪,甚是震撼。

    继而沈一贯沈鲤等人接连看过急报,内阁大佬们已经将发生在大同的紧急事件了然于胸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位和赵志皋的身上。

    之前,梅国桢上书请求朝廷调拨更多的粮食支援土默特部抗灾,安抚其心,使其继续为大明守边,并且提出土默特人一旦饿到极点,就不会继续忍饥挨饿坐以待毙,而是会南下寇边求取生存。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背叛,而是求活。

    梅国桢再三强调,严寒时节北虏南下几乎是一定的,在三娘子的带领下,土默特人为大明戍边十数年,大小战役不下三十次,为大明减少了多少军费消耗。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万不可以一般的蒙古部落来看待,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粮食就失去了这个战略战术上都极其重要的盟友。

    赵志皋持支持意见,力主将漕运粮优先供给给大同和土默特,安抚土默特人之心,使之继续为大明戍边,减少大同和宣府二镇的压力,确保严寒时节北虏南下的时候,土默特站在大明这边,为大明而战。

    而张位则拼死力争不许,一定要让漕运粮优先供给给京畿百姓,理由也很充分。

    京畿百姓饥饿者甚众,现在去北京城外看一看,是饿殍遍野,若是再不派发粮食安抚,怕是蒙古人没有打进来,这里的百姓就要闹事了,这可是帝国首都,国家颜面。

    一旦发生民变,大明颜面何存?

    赵志皋当时就大怒——你把粮食不给土默特人就算了,连九边将士都不给,万一蒙古人南下,将士们吃不饱穿不暖,何以御敌?

    张位也据理力争——没粮食吃,大家都没有!一旦京畿百姓闹事民变,将直接危胁帝都,直接威胁皇帝陛下,直接威胁你我二人的身家性命,到底是京畿重要还是九边重要?

    两人争执不下,去了皇帝面前争,朱翊钧给他们吵得头晕脑胀,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出一个主意,然后这个事情又闹到了兵部和户部,造成了兵部和户部的对立,双方分成两个派系吵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石星气的几乎要带人打到户部去抢粮了。

    大明政府发挥了大事大吵小事小吵没事找事继续吵的优良传统,总而言之,就是要吵,吵架的目的是什么不重要,只要吵起来就好,吵起来之后,就有人可以浑水摸鱼,抓住某些人的语病大做文章,掀起下一轮的朝廷争斗。

    没办法,明年就是京察之年,眼瞅着赵志皋也要退下去了,首辅之位和京察的结果关系到某些派系的生死存亡。

    和严嵩时代一样,京察已经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了,吏部尚书和吏部的一些实权职位已经成了人人争抢的重要堡垒阵地。

    所以大家表面上是在为大同吵,实际上是在为首辅和京察吵,谁都知道,谁代表的势力在京察中大获全胜,此人就能成为下一任首辅。

    事关身家性命和将来的权力地位,谁敢怠慢?

    至于大同和土默特……一边凉快去!

    于是他们凉快着凉快着,就造反了,就出大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