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过午饭,于保喜的家人找上门来了,态度非常诚恳,而且他们也动了一些脑袋,跟朱新跃说尽好话,这让朱新跃十分头大。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虽说于保喜是个糊涂蛋,完全不是什么好邻居,但低头不见抬头见,得罪狠了对朱新跃也不好。
当然,把于保喜轻轻放过,朱新跃乐意,孟子涛还不乐意呢,于是他当场发话说,最多退给于保喜两万块钱,剩下的钱和鼻烟壶就当是教训。
后来于保喜的家人好说歹说,孟子涛才同意加了一万,于保喜的家人虽然还是不太满意,但见孟子涛的脸色都变了,他们也不敢再啰嗦,只得同意了。
拿到了鼻烟壶后,孟子涛就研究到底为什么异能给出了高价,最后发现,鼻烟壶的内壁上,居然贴了一块非常小的象牙,而且象牙上还微雕有一段文字。上面记载的,正是关于康熙的死因。
关于康熙的死因,总体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康熙之死是“天灾”,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认为康熙是被雍正谋害致死,是为“人祸”。
在史料《永宪录》中,记载了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他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尽管当时康熙帝已是69岁高龄,但因“偶感风寒”就骤然丧命,未免令人生疑,以当时宫廷御医的医术加上皇家的医药水平,怎么可能连小小的“风寒”都无法医治?而且还是几天之内就病逝。
因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雍正之所以能打败众多兄弟、顺利争得皇位,正是因为他“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用阴谋害死了康熙,几年后隆、年两人的遭遇是因为雍正急于灭口。
甚至连当时身临现场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都说道:“(康熙)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种种迹象表明,康熙之死可能不像正史记载得那样简单,“偶感风寒”四个字可能是康熙的死因,更可能是为雍正遮羞的帷幕。
而鼻烟壶内部贴的那块象牙微雕上的内容,就是讲述的这件事,和这种观点非常类似,康熙之死和雍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只不过,象牙微雕上虽然记载着这方面的内容,却没有证据证明这微雕是谁留下来的,所以真实性上也是存疑的,这类证据除非形成证据链,不然总会有人提出疑问。
下午,江晨风的朋友过来了,孟子涛给他做了诊断,确认了病因,属于中医中的疑难杂症,如果不是他脑袋里拥有名医的一声记忆,并且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很难找出病证。
不过,对孟子涛给出的结果,江晨风的朋友还是半信半疑,这一点孟子涛并不在意,对方只要喝了他开的药就知道有没有效果了,如果不喝,他也没办法,这是个人的选择。
第二天,孟子涛拿着鼻烟壶去了郑安志那边。
在内窥镜的帮助下,郑安志读了微雕上的内容,笑了起来:“如果老岳看到这段文字,估计做梦都笑醒。”
“您说的是金陵的岳老吗?”孟子涛问道。
郑安志笑道:“除了他还有谁,研究清史研究的都快入魔了,之前遇到几次,都跟我唠叨说,他发现了康熙被杀的线索,要是再找到关键证据,他就有证据链了。我看你这个鼻烟壶应该能够帮他的忙。”
孟子涛说:“那我今天就去一趟金陵吧,正好我还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的防盗设备。”
“好。”郑安志点了点头:“你的博物馆建设进度怎么样了?”
孟子涛说:“不出意外,下个月的月底应该可以完工了,我会尽快找个好日子开馆的。”
郑安志笑道:“到时我叫几个老伙计过来给你撑撑场面。”
孟子涛笑着说:“那我可得好好准备才行,不能给您丢了脸。”
郑安志哈哈大笑道:“我才不担心你会丢我的脸,我是怕到时那些老家伙来了之后,缠着要你的宝贝。”
孟子涛嘻嘻一笑:“解铃还须系铃人,到时还是只能麻烦您老了。”
“你别搞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宝贝,不然我也没辙。”郑安志意有所指。
孟子涛摸了摸鼻子:“您老放心,肯定不会给您添乱的。”
到底人老成精,郑安志认识孟子涛这么长时间,对孟子涛的变化也看在眼里,当然隐约知道孟子涛身上应该有着秘密,不过,他并不会追根究底,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秘密,打破砂锅问到底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师徒俩闲聊了一会,郑安志想到一件事情,问道:“那个小马王有没有联系你?”
“一点消息都没有。”孟子涛问道:“是不是他出了什么事情了?”
郑安志说:“没有,只不过经过调查发现,他跟祝中实有关系。”
孟子涛马上便反应了过来,之前经过调查发现,祝中实很有可能是黑火在国内的重要人物,虽然后来通过袁敬德的证词排除了这一点,但黑火的渗透性实在太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排除这一点。
现在羽生真荣被抓,而且通过他对黑火进行了打击,可以说断了黑火的左膀右臂。黑火现在也是焦头烂额,很多地方都收缩了。
祝中实如果是黑火的重要人物,现在这个时候,肯定得躲起来了,相应的,小马王也不会马上行动了。
这让孟子涛有些可惜,按原计划,他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得到桂花杯了,现在有了变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桂花杯。
孟子涛其实一直有个问题想不太明白,趁着这个机会问了出来:“师傅,小马王让我参与的原因,有没有调查出来呢?”
郑安志摇了摇头:“这件事情确实很有问题,按常理,你伪装的身份目标太大,他不应该打你的主意,否则就只能是收益和风险对等。到时部门内部会出一个风险评估,如果风险太大,你就不用去了。”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