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停留在县城又拍了两天的戏,主要是补上王大伦的镜头。在旅馆的房间里分钱在大街上闲逛,被小轿车司机骂了不敢回嘴,缩头躲到一边在档次极低的跟小姐学唱篡改了下流歌词的红歌在房间里等等。
李阳则想方设法地给他加戏,比如两人在房间里的戏,就着重了拍了王大伦和歌厅小姐在卫生间里的激情戏,还特意给他设计了一个“快枪手”的梗。说是这样更能表现他内心的那种纠结,心里有压力,这种事自然就快。
小煤窑的拍摄地在县城的北边,据说那儿是一片重要的采煤区,就是离的比较远,离县城得有七八十公里,而且还得要进山。剧组的人除了当初李阳去联系、看景,去过一趟之外,其他人谁都没有去过。
第三天一大早,三辆破旧的中巴载着摄制组全体成员浩浩荡荡的出发。令王大伦惊讶的是剧组竟然公然打着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故乡摄制组的旗号。
“这真的还是假的?”他偷偷跟坐在他旁边的副导演鲍震江问道。
“当然是真的。”
“咱们拍的这个剧本能通过审查?”
这次王大伦真的惊讶了,他可是被称为“第六代导演的御用男主角”,妥妥的“禁片之王”,对有关部门对于审查标准的经验非常丰富。李阳的这部故乡那绝对比老贾的所谓“故乡三部曲”,甚至是东宫西宫和海鲜的尺度要大得多。
这种剧本都能通过审查,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还是李阳是某位大佬的干儿子?
鲍震江朝他神秘地笑了笑道:“审查是一回事,拍是另一回事。”
王大伦瞬间明白了,搞了半天原来是“阴阳剧本”,审查的剧本是一套,实际拍摄时的剧本是另一套。这跟有些搞两个版本打擦边球的电影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在国内拍电影一般都要拿到三个证:电影拍摄许可证、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和电影公映许可证。其中有关部门颁发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最牛,就是出现在电影开头那个绿底的龙头标志,上面写着公映许可证和电审字号。这就是被俗称为“电影通过令”,也被称为“电影准生证”。
就是要把你电影拍出来剪辑完成后送到有关部门审查,然后各种“和谐”什么的。通过了,你就能在国内公映要是审查不通过,拿不到电影公映许可证的话,那你有前两个证都是白搭,不但不能公映,不能发行,不能参加电影节,还不能通过互联网传播,不能制作音像制品,堵死了你所有的出路。
说到底就是你即使拿到电影拍摄许可证也没啥卵用,顶多就是证明你在拍摄的时候合法。但这年头拍地下电影的,港台电影跑到内地来偷拍的比比皆是,更何况李阳这部电影本来就没打算在内地上映,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大胆,各种被官方明令禁止的“低级趣味”的东西都往里面塞。
“也许是李阳在国外受了十几年的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之后,习惯守法,没有老贾、朱纹那样大胆吧!”王大伦只能如是想。
县城通往北边最偏远的那个产煤区的乡镇的道路虽然是柏油路面的县道,但早就被各种重载的运煤车辆压得坑坑洼洼,颠簸的很。而且现在又是产煤的高峰季节,一路都是来往的大卡车,走走停停,七八十公里的路硬是走了将近三个小时。到达小镇的时候都已经是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了。
小镇虽然破旧,但毕竟是产煤区,而且现在又是旺季,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大街两旁的小饭馆、录像厅、桌球房以及那些专营“保健野鸡汤”的美容美发和足浴店比比皆是。
因为戏里不但有小煤窑的戏,还有在镇上的戏。剧组在镇上包了一个相比之下条件算不错的小旅馆。
联系好的小煤窑离镇上还有十几里地的山路,而且小煤窑的条件有限,不可能有接待庞大剧组的条件。安顿好之后,趁着吃午饭的功夫,李阳跟三个主演商量,他们最好能到矿上跟矿工们同吃同住,这样能更好的找到感觉。
王大伦当然没问题,汪宝强更是无所谓,只是汪双宝稍微犹豫了一下,见他们两个都同意了,也只好点头表示同意。
等到李阳走后,汪双宝才小声告诉他们,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他以前见识过陕西的小煤窑,那里的条件艰苦地简直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能艰苦还能艰苦到什么地步?王大伦想想自己上辈子到处打工,大部分时间住的、吃的都是城里人眼中非常艰苦的生活,不也照样过来了嘛!但后来事实告诉他,汪双宝这么大岁数,可不是活在狗身上的,绝对是有见识的。
吃过饭,李阳带着剧组主创、主演,还有扮演第一个受害者唐朝霞的孙伟,一起前往小煤窑。今天没有拍摄任务,就是实地熟悉一下,同时安排几位主演的体验生活。
中巴车一开出小镇,就一头扎进了大山里。山里有了积雪,到处白茫茫的。这里的小煤窑不少,哪里把山开肠破肚,挖出一些黑东西来,堆在雪地里,哪里就是一座小煤窑。
一些拉煤的拖拉机喘着粗气在在山区路上爬行。路况不太好,拖拉机东倒西歪,像是随时会翻车。但它们没有一辆翻车的,只撒下一些碎煤,就走远了。
山里几乎看不见人,也没什么树木。只能看见用木头搭成的三角井架,和矮趴趴的屋顶上伸出的烟筒。还好,每个烟筒都在徐徐冒烟,传达出屋子里面的一些人气。
中巴车慢慢吞吞地行驶了差不多有个半小时,翻过一个山头,就见画风忽变,前方地势渐高,远远望去,如同在平地上。极不协调的拔起一片堡垒。
那堡垒的样子颇为古怪,等开到近前,才看清了构造,原是一圈厚厚的土墙。裹着块狭窄区域,仅在中间留出一条坡道供人通行。
要不是窑口堆着黑黑的煤炭,还以为不小心开进了电影演的解放前的土匪窝呢。窑口一侧有两排平房,其中一排的两间房的屋顶都塌了,只剩下残垣断壁。
不过让他们感到新奇的是,窑口下方的一片凹地里,满眼都是不齐的土丘,中间被挖空,敞着一扇扇小门,用粗大破烂的木桩支撑着。
突然一阵“铛,铛,铛……”敲击铁块的声音,紧接着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弯着腰,曲着腿,如觅食的老鼠般,从各个位置各个角度的门里出来,自动汇聚到凹地一侧的小路上蜿蜒而上,排队、搜身,然后轮流下窑,具体看不太清,只听见木头搭成的三角井架上方卷扬机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嘎吱”的声响。
中巴车在李阳的引导下到前面一排看上去比较完好的平房前停了下来。
平房里闻声出来几个人,为首的那位,嚯!一身黑!上身黑色的皮夹克,下身黑色的皮裤,脚上还穿着一双黑色皮靴,全身上下全用其它动物的皮包裹了起来,鼓鼓囊囊,闪着漆光。嘴里还咬着个长长的琥珀色的烟嘴,烟嘴上安着点燃的香烟。
跟在李阳后头的王大伦心里暗自嘀咕:好象有一种食粪的甲虫,浑身上下就是这般华丽。
“姚矿长,你好,你好!”李阳很客气地迎上来,老远就伸出了双手。
“噢,李导!你来啦。前一阵子听说你们在县城拍戏,这么长时间,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姚矿长热情地跟李阳握手,同时扫了一圈从车上下来的人,除了一个瘦高个看着有点眼熟,其他的好象都挺一般的。
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车头挡风玻璃后面那块醒目的“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故乡摄制组”牌牌吸引。
这种小地方的矿主看似有钱,其实骨子里都是土鳖,着实被高大上的“中央电视台”这个名头给震住了。
李阳不露声色地看在眼里,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忙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货真价实的拍摄许可证道:“这是我们的拍摄许可证,您看看。”
姚矿长迅速地瞄了一眼,继而故装大方道:“你是老王介绍过来的,没什么信不过的。”
许是姚矿长口中那位叫老王的李阳的朋友来头比较大,许是这位土鳖矿长被剧组名称前面的中央电视台给震慑住了,又许是每天一千块误工费起的作用,或者剧组里还有王大伦这位“著名演员”。
总之姚矿长表现得非常热情,不但答应到时不论是井下还是井上的拍摄,他都能配合。而且当他得知剧组的几位主要演员还要在矿上体验生活,二话没说,专门在后面一排平房中腾出两间房来,供他们居住。
到此时王大伦才知道,李阳之所以要这张拍摄许可证,就是为了扯虎皮拉大旗的。
在李阳和姚矿长喝茶“叙旧”的时候,从未来过小煤窑的剧组成员还有王大伦、汪宝强等人在姚矿长跟班的带领下,在矿上转了转。
首先这窑口的升降机一下子就把他们震慑住了。一般来说,矿井,从类型分,大概有三种:立井、斜井、平硐。
立井垂直于地面,斜井稍稍倾出角度,平硐则是水平于地面。而这座小煤窑的矿井就是那种看上去最恐怖的立井。
有点像乡下摇轱辘的饮水井,洞口很小,上面用几根粗大的木头搭的井架,绑着几根缆绳。绳子下面,吊着一个升降机似的平台,学名叫罐笼。
按照安全标准,罐笼应该是电梯形状,四周有坚固的铁网包裹,以防撞击或坠落。当然这个是没有了,就几块木板拼的一个台子,四面悬空,毫无遮挡。
“这……这能行吗?会不会摔下去啊?”汪宝强看着这个恐怖的玩意儿,结巴地问道。
跟班很是鄙视地扫了他一眼,道:“咋不行咧!”
说着还亲自示范站了上去,双手拉住中间焊的铁架子,道:“用手拉着这儿。”接着又在底下的木板上蹦了蹦,笑道:“结实着呢,就是几百斤的骡子下去都莫事,别说是人了。”
“……”
还有就是窑口下面凹地里的那些矿工居住的干打垒的地窝子。没错,就是电视里常看见的那种歌颂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当年为了建设新中国如何艰苦奋斗住的那种地窝子。
剧组的大部分成员走南闯北,都算得上是见识广的,但是其中绝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到这种传说中的“干打垒的地窝子”,他们有些不明白,为毛新中国已经建立五十多年了,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地窝子?难道是矿主狼心狗肺,如同周扒皮一样地压榨这些可怜的矿工?
原本先前姚矿长特意腾出两间房给他们居住,王大伦心里还有些不乐意,在他看来,既然是体验生活,就应该跟矿工同吃同住。哪怕就是地窝子,住几天又能有啥?上辈子最艰难的时候他连桥洞都睡过。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他想走进地窝子去看看矿工真实的生活状态。但当然弓着腰,钻进小门的时候,迎面而来的那股子甚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味道,让他一个倒仰,要不是后面汪宝强跟着,差点就摔出去了。
就连汪宝强这傻小子进去一探头,赶紧捂着嘴出来。
“臭死了,这还是人住的地方吗?”
“大家都是讨口饭吃,有个地方遮风挡雪就已经不错了。”一个留守的老头接过汪宝强的话头道。
老头的话让那傻小子彻底沉默了,也许这时候他在想:是啊,才住了几天的宾馆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要知道在没拍戏之前,他也只是工地上的小工一枚,挣的钱也仅仅够糊口而已。
王大伦倒是跟老头聊了几句,主要是问一些矿工的生活状态。其实这种地窝子虽说不通风,味道是难闻了一点,但住在里面还是很暖和的,再者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煤炭,烧火取暖都很方便的。
还有就是矿上虽然有人做饭,但每个人每天的伙食费要十块钱,大部分矿工都舍不得,他们宁可在地窝子里自己做饭。他们放粮食的方式也很特别,把米面用袋子或者篮子装着,就吊在地窝子的顶上,原因就是别让老鼠给祸害了。
所以参观完这里的地窝子之后,王大伦就再也没跟李阳提出要跟矿工同吃同住的体验生活的想法。
跟地窝子相比,姚矿长安排给他们的那两间房那就条件太好了。虽然房子有些老,但房间里各有一个挺大的火炕。姚矿长还特意让人把房间打扫了一下,炕也升起了火,先驱驱潮气,到了晚上妥妥能住。
他们住的这排平房原本就六间,最东边两间的屋顶塌掉了,据说是去年的雪太大,给压塌的。
旁边还有两间房,一间是浴室。矿工从井下上来满脸漆黑,往往是谁都分不清,洗个热水澡是必须的。屋里就是用砖砌了一个池子,没用瓷砖,就是四周用水泥粉了一遍。
另一间是厨房,做饭的是姚老板的一个远房亲戚,听他说他在这里做饭没有工资,就是靠矿工每人每天十块钱的伙食费从中挣点生活费,但是由于吃饭的人少,他也赚不到多少钱。
这次剧组来这里拍戏,光中午一顿就有二三十人吃饭,而且李阳出手大方,每人每顿的标准提高到八块钱,把姚老板的亲戚乐得一个劲地帮他们收拾房间,打水添煤啥的。
晚上姚矿长设宴款待了他们。在席间王大伦听说在这里干的矿工每月能拿到两千块钱,不禁对这位满身包裹着其它动物皮的矿主有些刮目相看。要知道这年头,一个月两千块钱,都快赶上城里的小白领了。
直到晚饭后,返回自己住的地方,李阳才告诉他们,在这里干活的矿工虽然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块,但这里跟全国无数私人煤矿一样,都没有任何安全标准和防护,死一个赔三万!
而且李阳还说,这里算是条件不错的,他见过最黑的煤窑,仅有半米高的一个洞,转身都不能转。工人拎着镐头和土筐,跪着爬进去,再倒退着爬出来。一筐煤二百块钱,但死了,就死了。
第二天一早,住在镇上的剧组工作人员还没到,吃过早饭,王大伦和汪宝强两个没事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正好遇上干了一夜活的矿工升井。一般在旺季,各个煤矿都会加班加点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再说人一旦到了井下根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昨天在地窝子里碰到的那个老头也在升井的矿工当中。两人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洗手准备吃早饭。
可能出于职业习惯,矿工们都是很节约水的,洗手只洗手心,手背还是黑的。也许是隔了一夜,老头从别人那里打听到他们来这里拍戏还要下井,便淡淡地告诉他们:“我不希望你们下井,太危险!我们的命没你们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