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军攻向京师的消息传开后,江南和各省大明百姓,争论京师可以防守多久。
每每各城各镇的茶馆酒楼中,这都是热门话题。热闹时,甚至于可以通宵争议!
有人言,因前几天传出京城有鼠疫之故,京营损失很大,京城怕最多只能防守二三个月。
朱子龙在现代时,曾看过一部电影。
《大明劫》!
电影以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城瘟疫为历史背景,透过一将(孙传庭)一医(吴又可)的个体经历。
讲述了大明朝行将就木之时的风雨飘摇,“将军”和“医生”回天乏术,预示着大明朝的积重难返。
影片中刻画的大瘟疫,致使村户凋零、士兵锐减,浮尸于河而军医束手无策。最终,将军不得不忍痛烧死染病士兵后,挥师出城。
在真实的历史上,正是小小的老鼠,间接造成了北京的沦陷与明朝的提前灭亡。
历史记载,自明嘉靖始,明朝与蒙古边境之间常有变乱,致使许多汉人被俘或逃往蒙古草原。大面积的牧场被开垦为农田,改变了牧场的生态环境。
原本生活在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被压缩,人与鼠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明朝末年恰又是,旱灾频发的年代,万历期间曾有过三次大旱,且均引发瘟疫。
旱灾肆虐,逃荒保命的不只是难民,老鼠也需到处寻找食物。较大数量的老鼠,因此进入人类的居住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古代时医学不发达,鼠疫杆菌通过寄存在它们身上的跳蚤,将病毒传染给了难民。而难民的迁徙流动,又使病毒延伸到更大的地域。
《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染病死亡之多,无法计数。
《崇祯实录》又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
此时的北京城,死亡人数之多,竟达无人收尸的境地——“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
不起眼的老鼠,正是压塌京城防守的,最后一根稻草。
尼麻,TM的坑爹老鼠!
洪承畴倒是很想回师抢救京城,可惜朱子龙和得到密旨的王承恩,极力劝阻。
说什么,京师坚固,城墙高厚,城周更达六七十公里。别说守二三年了,那怕再无能,里面的守军和土豪们暗藏的粮食,也能让他们紧守一年。
已方前线,就快要和清军分出胜负了,此时万不可回师,这才压下。
在这种多事之秋下!
江南各省,一些人私下议论大明是否气数已尽,他们是否应该顺应潮流,降迎新主?
总体而言,大明上下各人,心思复杂中带着观望-
此时此刻的,大明京城内!
内阁宫殿中,数位不愿意迁都的内阁大臣,向其它官员咆哮道:“诸公是怎么想的?老夫上了多少奏疏,恳请诸位前来一起商议战事防守之计。皆如石沉大海……百万流贼他们难道看不到?还是他们心里有信心,光依靠京师的城墙,就能一直将流贼挡在城下不成?”
他们的语气中,满是愤懑、沮丧、无奈等种种情绪。
一张脸因为愤怒与焦躁变得通红如苹果,单薄老弱的身体绷得紧紧的,随着说话声音还不断颤抖。让室内的气氛除了压抑外,还是压抑。
回答他们的依旧是,其它官员的沉默和阳奉阴违的眼色。这一刻他们,体会到了曾经的皇帝和皇后,那种无奈的情绪。恨铁不成钢!
好一会儿,一名官员代表出来,回答:“城中士绅并不踊跃,皆环视观望,更有人言,李自成来则来,有何怕也?下官等也是无能为力。”
一言官闻言,叹息而怒骂起:“国朝优待官绅太过,陛下不过稍稍纠正之,他们就恐惧若此?难不成,他们以为,流贼会比皇上对他们更好?罢了,本官晚上出城,南下陪帝迁都。”
说完,原本就是清流贫穷官员的言官们,一涌而起,皆是离去。
残存官员大多仍然冷眼而看,却不多言,也不拦截。
对于一个支持四海国公,向士绅开刀的皇帝和皇后,其实这些人心中早有暗恨。
甚至于,他们中的不少人,还脑残的心想。流贼若真得了天下,自会有所改变,新朝新气象嘛,真要治国,还能离得了他们这些官员士绅?
但,这天下要是让四海国公,朱子龙乱了朝纲,那才是我辈读书人的恶梦。
宁要真小人(李自成),不要伪君子(朱子龙)。
显然,是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只是,这些人显然没有自知之明,朱子龙的节操是低。但和他们比起来,铁定算好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伪君子,大明的驻虫!
内阁宫殿内,皇帝走后,他们自己选出来的清流内阁成员之一。
李邦华将眼前的一切看在眼中,突然站起来断然道:“天下事有可权者,大明江山社稷为重。京师虽固,不外坚守二三月。事情太急,老当决定派人暗中去前线,哀求四海国公,让山东守军出兵!”
李邦华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一东林党官人却是大叫:“召山东军?岂不闻曹孟德董卓之事乎?”
另一官员更是口出狂言,皆诛心之言:“只恐前门驱虎,后门进狼,重蹈我大明,变汉末献帝之祸也!”
李邦华刹那间,双手颤抖了一下,瞬间脸色铁青。无话可说!
这都时候了,这些人还在党争内斗,简直就是不作不死啊!
当然了,以他们的小人之心,确实是会这么想的。
在前线,有其它明军牵制朱家军一起作战。
而在大后方,皇帝失德而走(他们认为失德),如果山东朱家军趁人之危而入,立下大功。部下们像宋朝时一样,强行拥立朱子龙为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到时候,以朱子龙这个国公爷,对他们各种压制的狠劲,估计以后没好果子吃。
怀着这种想法,自然他们也就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所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准确不过了。
“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够了!”
此时的内阁宫殿内,残存百官和新内阁成员,皆是拂袖而起,话不投机半句多,不欢而散。
…………
数日后,李自成军攻破,居庸关、紫荆关等处城防。
距离兵临城下了,亦然不远了。
遥望四郊烟焰障天,流贼在焚掠京畿各城,杀人放火无恶不做。当然用的借口很好听,叫做解放大明百姓于水火之中。
京中日拨探马和夜不收出去侦查一二,然多被李自成的贼军掠入营中,少有能回来的。
巍峨京师屹立,颇带凄迷之色,雄伟的城墙上,守军迷茫不知所为。
几百年前的现在,放眼世界各国,东西各方,唯有大明,有这么大的城池,是为世界之奇迹。
然而,这么一座奇迹之城,也在内斗中形同虚设了。
守将之一符应山在城墙上,看着远方和边上的大将军炮,心中叹息。但愿依靠这一二百门火炮,和高大的城墙可以紧守半年左右吧。
只等大明联军回师,李自成的威胁定然立解。
现在嘛,只少自己守的永定门,绝不能失守。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远安定”之意。
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
后世21世纪,于1950年开始被陆续拆除,1957年以妨碍交通和已是危楼为名,永定门城楼和箭楼遭到拆毁。
不过,2004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复建,其中瓮城和箭楼尚修建,成为北京城第一座复建的城门。
历史上,(1629)十二月,皇太极率清八旗军攻打北京,一场北京之战在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外展开。
如今,它又将迎来大明将士,与李自成之间的大决战-
永定门城池虽然坚固,但符应山一路看去,心中的不安却越浓烈。
因为,城墙上忙碌的军士只是少数,大部分人皆是懒懒散散的,不以为然,这样的精神面貌,还想守住京师?
就连京营人马,也一样懒散。其它各门情况,更加不堪入目。形势逼人啊!
特别那些被催着干活的百姓,个个表情麻木不说,有些人目光瞥来,更带着满满的冰冷与仇恨之意。
危也,危也!
大部分士兵个个都是衣衫褴褛,军服破烂。细问之下,符应山的心直向下坠,原来大家不但是强制而来的,而且还不发工资,连一日三餐都不包吃。
想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京中残存官员和阁老,以及富商们到底想搞什么?
突然,前方有欢呼声传来,有人喊道:“宫中阁老捐赠,粮钱犒军来了,大家快去排队拿取。”
然而,少时过后。
拿到钱的守城士兵,你看我,我看你,眼中皆是带着讽刺和冷笑。
“守城半月,给钱十文,呵呵,这钱想买一个烧饼都不够,百官对我等,真是恩重如山啊。”
边上围观的符应山有些尴尬,同时也是心中愤怒。不用说,一是户部确实穷,二是就算有钱发下来,半路也让贪官污吏给拿回扣了,否则绝不可能每个士兵才发十文钱工资。
现在物价暴涨,特别是粮食,一个烧饼都要二十文钱,十文钱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
这真是,寒了守城将士们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