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都市小说 > 超级U盘 > 第685章 镜子

    和孩子们一起凑在桌边看了又看,汤佳怡总算对这颗全息显示器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水晶球里面藏着一个类似八面体的结构,让她想起了曾经流行一时的全息盒子。

    两年前日本玩具厂商万代曾经推出一款名叫ハコビジョン(盒子梦幻)的玩具,组装完成后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自家高达和初音未来的伪全息mv,很是从钢蛋粉和迷裤粉那里圈了一笔钱。

    这种玩具使用了一种低成本伪全息显示技术,在一个正面顶面开窗的盒子里面倾斜放置一块平整薄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然后用手机屏幕扣在盒子顶部播放视频,因为倾斜薄片既反射影像又透射环境光线的关系,会形成佩珀尔幻象(pepper-sghost),让人们误以为看到悬浮的影像。

    1862年,伦敦皇家理工学院的johnhenrypepper和工程师henrydircks合作,利用镜子反射投影成功为狄更斯话剧《鬼缠身(thehauntedman)》营造鬼出没效果,这项技术也被冠以他的名字。

    然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项技术被魔术师用来表演大变活人,被迪士尼用来建造鬼屋,时装设计师、艺术家、流行歌手所使用的全息秀同样来源于此。

    当然专业人士使用的投影膜和配套投影设备效果更好价格更高,远不是几块塑料膜和手机屏幕所能完全模拟的,全息盒子什么的只能说看个新鲜罢了。所以虽然后面出现了把投影膜剪裁成三角形,四片拼接成空心金字塔、从单面可视变成四面可视的升级版,这种全息盒子也很快失去人气,无人关注。

    尤其是这个金字塔升级版,为了表现立体效果,必须把原来的3d立体影像转换成前后左右四面的平面影像,然后在头碰头拼接成一个十字形视频,由此带来很多转码制作的成本。除了迷裤粉为了真爱把各种mmd视频转制成全息视频以外,也就是蜜蜂游戏还在坚持为自家虚拟角色推相应全息视频了。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蜜蜂百货”售卖的“手机小剧场”全息盒子还算有些销量,蜜蜂也积累了一些玩伪全息的经验和技术。

    很显然的,汤佳怡今天看到的这个水晶球,正是其集大成者。

    “这东西该不会是你那什么手机盒子的升级版本吧?”

    “是,也不是。”

    马竞伸手把她拉到一旁坐下,这才小声说道:“趣玩部门的确是研究过小剧场的升级版,但是样机做出来后一算成本实在太贵,负责人感觉可能会卖不动就把项目砍掉了,这个是我后来用他们的技术重新做的。”

    “对了,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说的是屏幕被你藏到哪里去了?”

    “嘿嘿,佛曰不可说不可说,”马竞笑着卖了个关子。

    “不说算了,我不问了。”

    “咳咳咳咳!”某人得意的表情僵在了脸上。

    汤佳怡比划了一个v字剪刀手,“你确定不是因为上个月看到我的hol了,才想起这茬刚好然后就做了这个?”

    “是啊。”

    马竞坦然承认,这下反倒是汤佳怡像闻了榴莲一样难受。

    hol是去年登录kickstarter众筹的一款虚拟展示柜,可以看作是初音盒子的放大版,一个微波炉一样四面透明的箱子里面内嵌着一个透明金字塔,盒盖顶部投影模块产生的影像向下投射,被倾斜的透明玻璃板反射到人眼中,形成半透明的悬浮影像,最终给人一种金字塔里出现全息效果的错觉。

    要不是上个月突然收到一份来自加拿大的国际邮包,汤佳怡都忘了自己去年还一时兴起支持了一千多加元。

    至于产品效果,她只能说稍微有些小失望,画面效果并没有官方视频上演示的那么醒目漂亮,再加上官方承诺的角色库还有第三方内容都非常有限,稍微把玩了一会儿就被束之高阁了。

    “我这个留影水晶的确是借鉴了hol的创意,但是实现方式相差很多,所以也不算抄袭啦。”

    “首先我的水晶很漂亮吧?上面的水晶球晶莹剔透宝光湛湛,下面的底座也是特别的陶瓷材质,坚硬有光泽,一看就比那个塑料箱子上档次。”

    汤佳怡点头:“是很漂亮,特别是这个磁悬浮设计,没少花钱吧?”

    “额我所谓啦,反正是自制自用的,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除了他们四个,你还做了几个cg角色?”

    “呵呵你都看出来了?”

    “那不废话么?只有那四个小傻瓜才会以为里面是他们的影像,然后到处找摄像头。”

    “摄像头还是有的,”马竞说道:“不过不是用来获取人物影像,而是用来采集骨骼动作然后同步到人物模型上面,还有识别靠近者身份也是用的那几颗摄像头。”

    “什么意思?谁凑到跟前去就显示谁的cg形象?”

    看到马竞点头,汤佳怡却是眉头一皱:“可是刚才我凑那么近,怎么没有显示我的?”

    “咳咳,”马竞装模作样地四下看了看,这才示意对方附耳过来,压低声音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道:“你的cg模型做出来了,但是衣服库还没做好身上只有默认背心短裤,刚刚显示出来就被蓝坝给拦截了。你要是想看,等会回到房间我再拿给你看。”

    “还有?你到底做了几个?”

    “呵呵不多不多,随手做了二十来个吧,这次带了八个过来。”

    “手工制作装配,你倒是真闲啊!”

    “一般一般,”马竞说着站起来,朝小芝芝快步走过去,按住了她的小手。

    原来却是捣蛋组长不满足于趴着看球了,打算尝试一些更加刺激的项目。

    “小芝芝,你为什么要摔它啊?”马竞弯腰半蹲,看着大女儿问道。

    “我不想呆在那里面了,腿都不见了,”头顶扎着苹果辫的马嬂小朋友萌萌哒地说道。

    “我也是我也是,才不要住在这里面!”麻糖饼干两个小男生也跟着喊叫,表达自己的意见。

    “马芝芝,你的腿不是好端端在这里么?”

    “还有你们两个,这里面的只是你们的影子、照片、视频,不是你们本人!”

    “嗤嗤!”不知何时汤佳怡已经来到马竞身边,正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笑什么笑?你行你上啊!”

    说完马竞挪到一直没有说话的小甜甜身边,“还是咱们甜甜最乖了,你说是不是啊?”

    听到爸爸的夸赞后,小女儿抬起小脑袋,伸出白嫩嫩的小手指着水晶球,问道:“球球为什么是这么转?不是那么转?”

    虽然表达地有些不太清楚,但是基本意思还是能够明白的,她问的是水晶球为什么顺时针旋转,而不是逆时针旋转。

    马竞闻言也是不由一滞,任他藏书百千万,遇到这样的“十万个为什么”,却也是有些不好回答。

    答案太多太长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他只得含浑其词地说了句“爸爸觉得这样转好看,你要是不喜欢也可以让它反过来转,像这样按一下就行了。”

    把这个复杂问题糊弄过去,马竞转头看向另一边的三个小的,发现汤佳怡正拿着手机给他们的虚拟形象换衣服,小家伙们不停喊着“我要这件!我要这个!”

    住不住小球的,却是没人提起了。

    实际上,作为“神童”的标志,马家四小很早就通过了镜子测试,能够认出镜子里、照片里、视频里的自己,也知道那些介质里的自己和自己不一样。刚才芝芝她们那么说,更像是捣蛋值爆表,想要故意装嫩扮无知。

    在1970年,29岁的ph.d哲学博士小戈登盖洛普(gor洞.gal露pjr.)在前人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动物实验,并由此奠定了此君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江湖地位。

    这个实验并不复杂,两个空房间、两面大镜子、一些无味颜料,实验对象是一公一母两只黑猩猩,所需要做的就是麻-醉黑猩猩,在它们的脸上抹上颜料标记将其单独关进房间,然后观察其清醒以后对镜中自己的反应。

    结果发现黑猩猩能够根据镜子里的影像而联系到自己脸上的颜料,证明其对自己的镜中形象有自我认知,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

    所以这个实验也被称之为镜子测试(迷rrortest),或镜子自我认知测试(迷rror色lf-recognitiontest)。

    因为镜子测试简单直观可重复,在盖洛普发表这个试验后,很多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纷纷加入进来对其他动物、特别是传闻中比较聪明的动物进行镜子测试,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成果。

    首先,猫和狗不能通过msr,它们会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别的同类,对其亮爪子呲牙。

    在电影《加菲猫2双猫记》里有一段加菲“照镜子”的剧情,便是这种行为形象的诠释。当然在影片中加菲看到的其实是名叫“王子十二世”的贵族猫,不过它俩当时的反应显然来自一般猫咪面对镜子时的真实反应,只是加入了一些夸张搞笑的成份。

    其次,在对灵长类动物的镜子测试普查中,科学家发现各种猩猩以及猕猴都能通过测试,很多人对此表示欣慰,果然自我意识是我灵长类的特权啊哈哈。

    然而,大家却是却是高兴地太早了。

    接下来随着测试范围扩大,一些囧囧有神的成果便出现了,海豚通过测试还可以安慰自己不愧是最出名的海洋动物,欧洲喜鹊通过测试时支持者们立时无语了,然后就连身为软骨鱼的蝠鲼都通过了测试,大家就都无语问苍天了。

    蝠鲼是一种原始鱼类,体型扁平看起来很像菱形风筝,因为醒目的外形而成为全世界水族馆的乘客。因为发现蝠鲼经常在水下通道周围游荡,有人专门设计了一个水下版本的镜子测试,进而证明它们也有自我认知。

    实际上在提出40多年以来,镜子测试受到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有动物学家质疑这个实验过分依赖视觉,对猫狗等嗅觉动物不公平。也有很多人报告鸽子、猪等动物经过训练以后都能通过测试,至少也知道利用镜子来观察身后环境。

    至于猫奴表示“我家猫咪贼聪明,从来不挠镜子,还会用镜子看我”之类的说法更是多不胜数。

    这也是镜子测试的局限所在,内容太过简单以至于无法排除“经验”这个变量。像是很多猫咪第一次见到镜子会炸毛,等到发现里面那个猫咪威胁不到自己,自己也伤害不了对方,也就慢慢变得淡定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镜子测试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可以用来衡量人类幼儿的认知发育程度。

    刚出生的婴儿眼睛发育不全视力非常糟糕,随着长大才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然后科学家发现半岁大的宝宝就已经会对镜子里的影像起反应,稍大一点儿还会兴奋地拍打镜子。

    只不过这个阶段的宝宝其实是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别的小孩对其打招呼,而通常要到18至24月龄,婴儿才能认出里面的小人儿是自己,从而顺利通过镜子测试。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queslacan)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在1936年提出镜像理论,使用精神分析方法解释了6到18月龄镜像阶段里自我认知的形成过程。

    只是面对人脑这个大黑箱,他的理论和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看起来比较“玄”,缺少严密的数学推导和真实的实验证据,说服力终归要差上不少。

    然而想要补上这一环却不容易,不说儿童实验的伦理难题,单单是研发专用设备并且让孩子配合实验就是两桩麻烦事。

    这些技术问题对马竞都不是个事,他也这么做了,只不过结果还是一头雾水,也就熄了发论文扬名立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