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文学网 > 言情小说 > 盛世帝女 >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不救天下誓不回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不救天下誓不回

    “其实早在我随二公子投靠李公之时,大公子但已经对我不满,之后见我几次帮着二公子,更加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刘弘基的言语,字字如惊雷,令李世民愣在那里,待得回过神来后,他摇头道:“不可能,大哥不是这样的人。”

    “大公子看似宽仁大度,文武双全,实则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于他而言,能力胜于他,而又不能被他掌控之人,皆是眼中钉,不会……”

    “不是!”李世民打断他的话,喘了口气道:“我与大哥自小一起长大,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他,或许大哥是有些傲气,没有那么平易近人,但他绝不会做出残害手足之事,请刘先生莫要再污蔑大哥了。”

    他的话引来刘弘基连连摇头,“刘某明白二公子的心情,但有时候太过盲目相信一个人,只会令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而不知。”

    李世民肃声道:“总之我相信大哥,他绝不会像先生说得这样。”

    “二公子……”刘弘基待要再言,李世民已是回到案后,头也不抬地道:“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我还有事,不送了。”

    见他这样,刘弘基只得摇头离去,在他走后,李世民停下手里的动作,抬起神色复杂的双眼,大哥……

    得知李智云的死讯,李渊等人自是悲痛万分,尤其是万氏,哭得几次晕死过去,难抑心中悲痛。

    且说刘文静那边,再次将李渊的书信呈给始毕,原本面有笑意的始毕在看过信件后,神色变得极为古怪,好一个李渊,居然与他玩起了文字游戏,什么反杨广,立代王,还不是想要保全他自己,避免成为众矢之的,真是狡猾。

    刘文静在一旁道:“李公说过,只要可汗肯襄助,事成之后,一定遵守诺言,将所有财宝尽皆归于可汗。”

    始毕虽然对李渊的行为有所不满,但一来他没有把握能够除掉李渊,万一惹恼了后者,令他举兵来攻,对自己可没好处;二来,李渊虽然耍了花招,但总算还给自己几分面子,也可看出,他并非没有诚意。

    刘文静等了许久不见他说话,试探道:“可汗意下如何?”

    他的话令始毕终于下定了决心,重重一拍桌案道:“好,我就相信李公这一回,希望李公不要让本汗失望。”

    听得这句话,刘文静一颗心总算是落了地,连忙道:“可汗放心,一定不会。”

    始毕点头之余,道:“传康鞘利进来。”

    “是。”在侍从答应后不久,一名蓄着短须的男子走了进来,拱手道:“可汗传末传来有何吩咐?”

    “本汗已经决定与唐国公合作,你即刻带两千骑兵,随刘文静前往太原襄助唐国公;记住,唐国公之令即本汗之令,不得有违。”面对始毕的言语,康削利虽然意外,却没有多说,应声道:“末将明白,末将一定谨遵可汗之令。”

    始毕满意地点点头,旋即道:“自从雁门关一战之后,咱们与中原的互市就关了,你这次去,也顺道与李公谈谈互市一事,咱们的马毛长蹄肥,最是适合行军打仗,若是李公有兴趣,就用最优惠的价格供应于他。”

    在康鞘利带着两千骑兵来到太原后,李渊大喜过望之余,也终于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安抚住了突厥,他终于可以毫无顾忌的杀上长安,为天下百姓,亦为智云报仇!

    也就在这个时候,柴绍到了太原,他是李渊三女李秀宁的夫婿,当日一接到李渊密信便马不停蹄地赶来太原,但李秀宁却没有来,她决定留下来招募义兵,接应李渊的大军。

    李渊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女儿竟然会做出这样惊人的决定,虽然担心,但在这个时候,也无可奈何,只能祈求上天保佑李秀宁。

    大业十三年,七月初五,李渊站在晋阳宫前,望着底下三万多名身穿铠甲的士兵,再过一会儿,这些人就将随自己出征,踏上一条吉凶难料的路;赢了,从此荣华加身;输了,战死沙场,连一个收尸之人都没有。

    大业九年那一场刺杀促成他今日站在这里;但如果,没有那场刺杀,他就不会起兵造反吗?李渊不敢肯定,他只知道,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无法再回去,哪怕前路再黑暗再艰难,也要一步步地走下去。

    “父亲。”在李建成的提醒下,李渊回过神来,上前一步,大声道:“将士们,我李渊蒙先帝之恩,方才得以有今日,自为官以来,我李渊自问战战兢兢,一直遵先帝之意,护佑大隋;可是杨广无道,骄奢淫逸,巡幸无度,使天下生灵涂炭,苦不堪言;我李渊虽无大才,却也不忍百姓受其所害,为救百姓,我今日高举义旗,前往长安尊奉代王为帝,以解救天下黎民百姓,尔等可愿追随于我?”

    “我等愿誓死追随李公,不救天下誓不回!”众士兵激昂的应和令李渊甚为欣慰,用力点头道:“好,今日我等就在此起誓,不救天下誓不回!”

    在李渊带兵征伐长安之时,江都亦正处在一片波谲云诡之中,原本酝酿中的阴谋亦开始渐渐浮出了水面。

    这些日子杨广真是过得战战兢兢,李密反了,李渊也反了,谁也不知道他们何时会打到江都来,到时候,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在这样的惊惧下,杨广做出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迁都,他打算将都城迁往离江宁不远的丹阳,然他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大将军李才,录事李桐客。

    他们反对的理由不一而足,但其中有一条却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那就是随杨广来江宁的将士当中有许多是关中人,如果长期滞留江淮一地,不回关中,恐怕那些士兵思乡情切,会出现大批逃亡,情况大大不妙。

    果然,很快禁军中就出现逃跑之事,不过很快就被缉拿归来,并未跑出多远;这件事并没有令杨广改变初衷,只是命军队驻扎在逃跑的必经之路上,在他看来,如此就不会再有人逃跑,他可高枕无忧,继续准备迁都一事。

    可他并不知道,就连他身边的人,也开始在悄悄反他,丹阳……他是注定去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