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华灯初上。
镇国将军府四处张灯结彩,大红的喜字随处可见,一水的灯笼蜿蜒而去,引得周边的小童纷纷凑上前去找门童讨糖吃。
不知底细的人,倒是赞一声好大的气派,知道底细的人却是低叹一声:“这镇国将军府,大不如前咯!”
镇国将军府,一门三豪杰!
老国公卫炳天追随圣祖皇帝打下赵家万里山河,后来赵国连年征战,亦是靠着卫老国公家的父子兵,才让赵国在乱世中雄踞一方,争的喘息的时间。
赵国兴,卫老将军被封为镇国公,位列超品,按理说应该子子孙孙兴盛下去。
可事实不然,卫老将军嫡长子和嫡次子都遗传了老将军军事天赋,却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如今仅剩一个老幺,也是,哎…。
人群中的窃窃私语,只剩一句叹息——这镇国公府如今看着还门庭兴盛,但是等老国公一去,估计也就是表面风光了吧!
不管众人心中是何想法,今晚的镇国公府里的人还都是言笑晏晏,一片喜气。
“老国公,恭喜恭喜,祝令郎早日开枝散叶,国公府子息绵长!”笑声洪亮的季小将军拱手到,同时命小厮将礼物送了进去。
卫老国面带笑意得收下这份祝贺,将人请了进去。
“老国公,今日有幸,喝上令郎的喜酒,月圆人更圆,哈哈!”张尚书为人圆滑,说话更圆滑。
“老国公……”
一声声祝贺过来,大家都知道,卫老国公家在这中秋夜圆之夜要娶儿媳妇了,或是真情,或是假意,免不了都是要来一遭的。
明明是在这大好时节,卫老国公夫妇两的笑容后却都有带着一丝勉强。
宾客纷纷落座,看看吉时也快到了,老国公的夫人崔氏强压住心中的不快,快步走到后院,招来管事嬷嬷,刚刚还满面笑容的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新娘子怎么样了?还能不能起来拜堂?!”
管事嬷嬷压低声音凑到崔氏耳边道:“已经叫燕娘把她弄醒了,一会儿盖着红盖头,有燕娘搀扶着,大家只道新娘子弱柳扶风,哪里会往别的方面去想?我的好太太,今日可别担心了,老奴一定把事情弄得妥妥的,咱们国公府可不能再…。”
可不能再出一点点意外了!已经是整个京都的笑柄了,难道还要再给人家添一道茶余饭后的谈资吗?!
崔氏跟随丈夫行军打仗多年,身上也染出了一点杀伐果决的味道:“今日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出任何岔子了!燕娘那边你仔细叮嘱一番,今日一定要把这堂给我顺顺利利得拜过去!若实在不行,就给她喂些软经散,让她安分些,到时候扶着人拜堂就是。”
已到中年的崔氏因为早年辛苦,保养得并不如京都中贵妇一般,反而略显老态,此时更是有些疲惫道:“少爷那边你也再教导几遍,千万别,再闹了笑话。”
郑嬷嬷从小跟着崔氏,随崔氏嫁进卫家后又做了卫斯年的奶娘,是崔氏身边第一得用的人。主仆近四十年,看着崔氏经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现如今都到了人家都要做奶奶的年纪,幺子才刚刚成亲,又加上那么大一烂摊子,想想都替崔氏忧心。
当下趁着崔氏不注意,擦了擦眼角的泪光,轻声抚慰道:“太太放心,老奴这便去。今日是少爷大喜的日子,您也放宽点心,左右这么多人在,出不了乱子。”
崔氏按捺下心中的不安,听见堂前又有丫鬟唤自己,调整了一下表情又出去应付那些贵妇小姐们了。叶七七感觉整个人都有些浑浑噩噩的,外面人声鼎沸,但是又听不清到底在说些什么,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魂游的状态,想要醒,醒不来,想要动,动不了。
正在和这诡异的情况做斗争的叶七七,突然听到了一阵由远及近的脚步声,这次,她终于听清楚了别人说什么。
“怎么又睡着了?刚刚不是醒着吗?”声音不大,听起来倒也还算温和。
“刚刚不是闹了一场么?喝了药催了吐,现如今时醒时睡的,估摸着也是累的很了。”是个小丫头脆生生的声音。
喝药?催吐?!
这又是什么鬼?
叶七七转动着有些迟钝的大脑,慢吞吞得想着。
郑嬷嬷想了想,将手中的药碗放到了桌上,几步走到拔步床前查看叶七七的状态。
床上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女,生的有些瘦弱,五官却已经长开,眉若新柳,琼鼻高挺,嘴唇抿着,透着淡淡的粉红,眼睛紧闭,看不到眼中是什么光彩,但是即便如此,那一头青丝铺在枕头上,衬着有些苍白的小脸,更是有一股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的风姿。
郑嬷嬷眼睛扫向叶七七紧闭着的双眼,却突然发现这紧闭的眼皮下眼睛还在转动——莫非是在装睡?还不想拜堂?
想到这里,郑嬷嬷仅剩的一点怜惜也没有了,轻轻推了推叶七七道:“少夫人,少夫人?”
可是躺在床上的人根本一动不动。
其实不是她不想动,而是她根本动不了!
越是紧张眼球就越转的厉害,实非她不想醒来!
眼见叶七七怎么也不愿醒来,以为她装睡的郑嬷嬷等不下去了,咬咬牙,将准备好的药给叶七七灌了进去。
苦涩药水入喉的一霎那,叶七七的双眼猛地睁开——一双琉璃色的剔透双眸里有华光闪过,那一眼凌厉的气势让郑嬷嬷手一抖,喂了一半的药碗“哐当”一声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