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豫园,上海县城内最大的园林,紧邻城隍庙,始建于明朝年间,是一座私人宅院,乾隆年间被上海商会集资购买,耗时二十余年方才完工,专门接待朝廷要员,当地人称之为大官园。
豫园本该在小刀会造反期间被英法美联军所毁,不过因为李卫国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列强军队没机会出兵上海,使得豫园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如今持有豫园地契的商会成员们听说太平军要打过来了,又得知李卫国有意购买豫园作为私宅,于是便半卖半送的讨好李卫国。
这豫园就相当于上海的皇宫,李卫国早就看中了,见商会很识相,他便笑纳了,作为李府的新宅院。
这豫园可比金陵的李家老宅大得多,也豪华的多,占地七十余亩,内有香雪堂、点春堂、桂花厅、得月楼、花神阁、莲厅等,上海县城内没有山,但豫园内却有假山,登高可以一览上海县的景色,人工湖泊瀑布、亭台轩榭、名贵花草树木、角楼阁宇应有尽有,既有苏州园林般的大自然美景,又有专为接待朝廷大官们的宫廷建筑,名副其实的江南小皇宫。
住进豫园,就相当于住进皇宫一般,可见李卫国的野心膨胀速度之快了。
豫,代表着安泰祥和,李父李母非常喜欢这个名字,傅善祥从小就喜欢莲花,寓意高洁,得知豫园莲厅遍植莲花,便迫不及待的搬进了豫园,把莲厅改建为莲花小筑,一方面作为她和李卫国二人的起居所,还能亲自打理她的满湖莲花。
家里有女人才像个家,傅善祥作为女主人,亲自打理豫园,照顾父母,倒也令李卫国轻松很多,不用担心家事,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伟大的“窃国造反”大业当中。
眼下,对于李卫国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英国香港军方答应出售全套兵工厂设备给李卫国。
此前英国香港军方始终不同意将英制火枪、火炮技术和军工厂生产设备卖给李卫国,因为他们只想出售成品火枪、火炮,这样可以从李卫国那里赚到更多的银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
公元1853年7月3日,沙皇俄国出兵8万人突然占领了在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并拒绝了苏丹提出的撤军要求。10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国宣战,标志着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也是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第九次大规模战争。
这一次不单单只是沙俄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领土争夺战争了,因为奥斯曼帝国和英法等国结成了盟友关系,这样一来,面对沙俄的大规模军事入侵,跟沙俄处于敌对关系的英法等国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沙皇俄国宣战,英法两国政府原则上已经同意介入俄土战争了,两国国内一方面都开始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另一方面开始在全球方向上暂停扩张行动,避免跟其他国家发生军事冲突,确保英法两国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中去。
消息传到亚洲,正在准备军事介入中国内战的香港英军司令部不得不终止了军事计划,同时英国大本营将所有军事物资调往克里米亚战场,此时英队正在大规模换装火枪,以恩菲尔德p1851和恩菲尔德p1853两种新火枪替换现役的恩菲尔德p1842火枪,可是由于英国产能不足,每年只能生产两万到三万支该类型火枪,不足以给军队进行全面换装,加上战争期间损耗会十分巨大,所以p1851和p1853这两款新式火枪严重缺乏,英国大本营于是终止了向亚洲供应,导致英国香港军队停止了换装,甚至此前服役的新式火枪也要调往克里米亚战场。
这样一来,英国香港军方就不可能再将手中的火枪和火炮卖给李卫国了。可是他们拿了李卫国大笔的军火订单和定金,他们舍不得将这笔钱还给李卫国,同时还想赚李卫国手中更多的银子,于是最终他们决定将兵工厂设备卖给李卫国,转让火枪和火炮生产技术。
李卫国知道后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了,要知道这年月虽然还不流行技术封锁,各国对于本国的先进科技不禁止出口,但也是有特例的,那就是军事工业和技术一般都不会出口,就算出口也只给信得过或者友好的国家,李卫国能够获得英国的兵工厂和相关军事技术,更多的是因为李卫国控制着整个江东,英国租界就在李卫国的眼皮子底下,面对太平天国有可能进攻上海,英方考虑到自身不便于出兵介入中国内战了,所以才会帮助李卫国,卖给他兵工厂和军备技术。
于是,总额一百万两银子的兵工厂买卖顺利谈成了。由香港英方帮助李卫国在上海建立一座兵工厂,建成后该兵工厂可以生产p1842、p1851和p1853式火枪全套零部件以及发射药,以及12磅炮、16磅炮、24磅炮、32磅炮,以及配套的开花弹生产设备和技术,甚至64磅要塞炮也被李卫国以上海地势平坦需要重型要塞炮防御方能抵挡太平军的进攻为由,迫使香港英方同意提供设备并转让64磅炮炮管生产、加工技术,以及配套开花弹生产设备。
总计三百七十二套机器设备,香港兵工厂提供大约九十余套设备,其余从英国印度殖民最大的兵工厂孟买兵工厂直接发货,两个月即可抵达上海。
李卫国将兵工厂地址安排在上海县城南市外,是一处地势开阔,交通方便的好地段。这里本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法国强行开辟为法国新租界,如今李卫国抢先占据,自然不可能再让给法国人了。
当然,选择在这附近,还有李卫国的一个小心思,他记得日后曾国藩和李鸿章将会在这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军工厂——江南制造局。
李卫国知道他早晚要跟这些巨头们争斗的,所以从现在开始,他就抢先一步成立江南制造局,让后世人都知道江南制造局是李卫国成立的。
这也算是李卫国故意搞的一个小小恶趣味吧!
江南制造局作为一座兵工厂,负责向李家军提供枪炮和弹药等军用物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正值战乱年月,李卫国希望江南制造局能够尽快投产使用,所以允许外籍洋人担任要职和技术顾问,同时花费重金从香港和澳门雇佣大量懂得洋文的华裔技术工人,让他们给洋人当学徒,经过几年时间就可以吃透洋人技师们的技术和经验,然后李卫国在逐步将这些洋人解雇。
至于为何要将这些洋人解雇,原因很简单。江南制造局是军事工业,可以说是李卫国的根本利害之所在,洋人若是担任要职危险性非常大,尤其李卫国知道再过几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英法联军就会跟大清开战,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显然到时候李卫国不可能不参与,他终究要跟英法两国摊牌走上对抗道路,所以他的江南制造局内不允许有洋人,关键就是防止洋人知道里面的情况,战争打得就是军火物资,如果到时候英法联军知道李卫国的兵工厂内有多少枪炮弹药就可以判断李家军能坚持多久,这对李家军将极其不利。
李卫国考虑事情非常全面,所以才从香港和澳门雇佣大量懂洋文的华裔技工,争取让他们在三四年内彻底吃透各项技术,达到取代洋人技师和顾问的程度,这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确保整个江南制造局内全部都是自己人,降低泄密风险。
吴庸和傅学贤二人听完李卫国的这个策略后大为赞同,同时二人建议在江湾工业区内也可以这样执行,因为现在江湾工业区内的各个工厂都是由洋人把控,先前挑选的本地工人不懂洋文,基本上是一边学洋文一边跟着洋人打下手,语言障碍导致学习速度很慢,如果也从香港、澳门等地雇佣懂洋文的华人技工,让这些技工先学会洋人的技术,然后再用中文教授其他华人学徒,这样整体进度就大大加快了。
李卫国听取了吴庸和傅学贤二人的建议,当即派人前往香港和澳门重金招募懂洋文的人才和技工,同时李卫国还能举一反三,并不局限于香港和澳门两地,更是派人远赴南洋,到英属新加坡、西属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招募海外华人回国,这些南洋华人接触西方教育更早,人才也多,请他们回国能够更快的完善各项工业,最适合不过了。
尤其李卫国还派人打听当地华人留学国外的学生情况,尤其是那些国外著名大学毕业的华人,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弄回国,为李卫国所用。
为此,李卫国特别设立了一个海外华侨回国贡献基金会,出资五百万两白银,专门用来吸引国外华裔人才回国。
这个基金会的性质基本上跟李卫国先前设立的招贤馆一样,只不过招贤馆是面向国内人才,基金会则面向国外的华裔人才。
当然,李卫国也没有做出严格规定非得是海外华人,外籍洋人如果有才能,若是愿意来上海为李卫国做事,那也是非常欢迎的,只是这个希望很渺茫,李卫国也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