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借款事宜
8月28日,刘继业和张謇所搭乘的火车经过四天的行程终于抵达了天津火车站。
刘继业二人并未乘坐这辆火车直达京城,而是就在天津火车站提前下来,先见一见三联集团的第三位合作伙伴孙多森。
距离刘继业上一次造访天津已经过去了四年,这座北中国最繁华的商埠如今已变得颇具现代化;街上路灯、洋房、水泥马路的规模并不比上海差多少,从市区望去更是耸立着不少冒着浓烟的烟囱。
除去被阳夏战役摧残许多的武汉三镇,如今中国最繁华也是最现代化的城市当属上海、天津与广州。而若单从实业规模看,则天津足以与上海平分秋色。
此刻的北中国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吸引着无数资本。在北京尚未完全没落、北方没有因为长期的军阀混战而民生凋林之前,天津依然发挥着它作为华北门户、京城入口的作用。
从火车站坐上孙多森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刘继业将随行的卫队安置在别处后,便与张謇二人直接乘车来到了孙多森家中。
这是在天津英租界内占地颇大的宅子,是孙多森1907年从上海北上接替其病逝长兄的职务后,在天津置办的房产。原本是天津某洋行的大买办所住,后来以十八万两银子的价格卖给了财大气粗的孙多森。
孙多森本人则站在门口亲自迎接他的两位合作伙伴。
在门口一阵寒暄、握手、作揖,孙多森满脸笑容地领着刘继业与张謇入内,笑道:“听闻文鹿与季直过来,在下的密友周止庵专门想来会见,如今已在会客室等着二位了!”
孙多森容光焕发,四十余岁的人保养的很好,除了身材有些偏瘦外,精气神非常不错。
自从北上天津后,孙多森除了三联集团和自家产业外,主要就是协助周学熙打理袁世凯在北方置办的一系列实业产业。于辛亥革命前担任直隶劝业道台,兼启新洋灰公司和滦州矿务局公司协理,是典型的亦官亦商的人物。而随着袁世凯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后,周学熙和孙多森这些心腹嫡系自然也都纷纷为其所重用。
周学熙如今成了唐绍仪临时内阁的财政次长,同时身兼滦州矿务局公司总办、京师自来水厂总办等一系列角色。孙多森本来被袁世凯准备派往安徽担任民政总长,后来由于关启平占据了安徽后最终未果,后因三联集团的关系而被周学熙推荐开始负责筹办将大清银行重组为中国银行的事项。
如今的孙多森正可谓志得意满的时候,手中掌握千万家产、又将主导中国中央银行的筹备,不出意外将成为中国银行首任总办,执掌国家银钱大权。
在孙多森的会客室内,刘继业与张謇见到了北中国的财神爷,与南张謇并称的北周,周学熙。
周学熙的年纪只比孙多森大上一岁,也是四十出头的岁数,保养的却非常好。脸型颇为圆润,皮肤只若三十许几,面目和善,微笑着上前依次与张謇和刘继业握手,笑道:“久闻文鹿大名,年纪轻轻就立下不时伟业,今日一见我也只能自愧不如了啊!哈哈!!”
若是以前,面对北中国的财神爷,刘继业或许还要谦虚一下,但是刘继业如今的地位在当世中国已接近巅峰,手握二省之地和五万兵马,是能够与袁世凯平起平坐的地方实力派,自然当得起周学熙的客气话。
“止庵兄谬赞了。”刘继业只是微微一笑。
孙多森招呼众人坐在西式沙发上,吩咐下人给众人递上红茶,然后微笑地看向刘继业问道:“这次文鹿百忙之余北上,要与大总统商量东南大事。这政治上的大事不是我们实业家的领域,我与止庵关心的还是这银监会制度能否在中央立定起来。”
在来天津之前,刘继业与张謇就和天津方面有着密集的电报往来;不光是因为孙多森作为三联集团的第三大股东还负责华北三联集团的营销业务,或者是由于上海与天津一南一北两座现代化商埠之间生意往来,更主要的还是刘继业在占领江苏和上海后与袁世凯刀兵相见使身处北地的孙多森位置尴尬。
一方面孙多森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但另一方面却又和刘继业是紧密的生意伙伴。
好在后来刘继业终归还是与袁世凯重归合作关系,袁世凯则出于尚不明确的目的将孙多森提拔重用,将中国银行的筹备交由其负责。
而接下了这项任务的孙多森自然会希望努力将此事办好办妥。
此次刘继业来京,在许多需要商议的事情中,令孙多森最为关心的一个是刘继业与袁世凯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从上海银监会内抽调人手北上协助他孙多森筹备中国银行。
对于第一个问题,刘继业当着孙多森和周学熙的面再次强调他坚信袁世凯是当前唯一能够领导中国的人物,江苏将完全听命于大总统的调度安排。
刘继业所以能够做出此等承诺的关键,是他知道袁世凯的首要目标还是势力最为庞大的同盟会一派;这点从袁世凯在新任临时内阁中从外调入京城的两个都督陈其美和赵声都是同盟会成员就可见一斑了。浙江都督陈其美也看穿了袁世凯架空自己的伎俩,随便找了个接口就拒绝北上。倒是同盟会中声望极高的湖北都督赵声却遵从了调令,将都督位置交给副手冷遹后自己就北上赴任去了。
在同盟会尚未被整倒的情况下,袁世凯对其余势力只会采取拉拢分化的措施,决不至于在大敌没有解决之前先胡乱树敌。
虽然此次进京由于此前跟袁世凯因为安徽的事情已经闹过不愉快,这次不会拿到多少好处,但是至少中立的地位是能够拿到的。在袁世凯拿到大借款之前,他是无力对付同盟会或者刘继业任何一家的。因此刘继业才会放心大胆地北上京城。
而就孙多森第二个问题,刘继业亦是与张謇一口答应下来。最终议定的是上海三联集团方面以及江苏银行各派出专业人员共十人,与中国银行组成三十人的考察团一部分前往日本和美国、一部分前往欧洲考察银行事务。
“止庵兄,不知与洋人的善后大借款谈判如何了?”
聊完了这两件问题,聊天的气氛明显就轻松了许多,刘继业于是趁机会关心起当前袁世凯与列强银行团进行的借款谈判。
这场始自6月初的谈判目前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却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一方面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财政上一直处在破产边缘迫切需要外国资金、另一方面则是以英、法、德、美四个国家政府所支持的四个银行组成的四国银行团对中国贷款条件过于苛刻。
就袁世凯提出先期先垫付五百万两银子的贷款,四国银行开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不仅要求对六千万英镑的借款有“优先权”、借款以盐税为担保等已为袁世凯同意的各点外,还有:一、中国应“立即采取步骤以整顿盐税,并选用海关总税务司所建议的外国专家给以帮助”;二、四国银行团应“得到适当的保证,以控制和监督中国对借款收入的使用”;三、在四国银行团交付垫款期间以及各次国库债券尚未赎还、善后大借款尚未发行完毕以前,中国应承担义务,“除通过四国银行团的中介外,决不去商谈或签订任何借款或垫款合同。”
由此可见四国银行团的明显目的在于垄断全部垫款和善后借款,对借款的用途实行监督和控制,以外国专家干预中国的盐税,进而全面主导中国财政。
这样苛刻的条件是袁世凯怎样也无法接受的,谈判也就因此拖延了下来。
身为谈判参与者的周学熙听后脸上露出了愤愤不平之色,将四国银行团部分并不涉及泄密的条件与刘继业说了一遍,说完恨声道:“这四国银行团要求借款利息高达六厘半、期限五十年、还是七九折,如此若借千万则实际入账不过七百九十万,连本带利却要还将近五千万!”
“何不找别国财团贷款之?”
周学熙听后叹了一口气道:“实不相瞒,前一阵子四国银行团已经垫付了三百万两解了大总统燃眉之急……而当前除了四国银行团之外,就找不出其他有能力有财力的财团了。”
刘继业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孙多森没有说话,刘继业却知道他在四月份时曾私自调拨华北三联集团的款项,通过迂回手段以开滦煤矿的名义最终向袁世凯贷款了二百三十万元。若非如此,袁世凯也不至于会信任孙多森。
虽然对孙多森的这种行为非常反感,但三联集团华北分部本来就是受孙多森管辖形同半独立的机构,在此时此刻还没到翻脸的合适时机。
众人接下来聊起了较为轻松的话题,随后在孙多森府上一起用过晚饭。
饭桌上刘继业向孙多森和周学熙建议开发东北矿产和大面积扩大大豆种植和开设榨油厂,认为大豆的榨油功能已经为列强所熟知,未来必然大有前景。
张謇亦很关心开滦煤矿与英国人巧取豪夺的开平煤矿竞争的事项,在得知获得三联银行一百五十万贷款后已经将开平煤矿逼到了破产边缘时,不由得眉开眼笑起来。
“现在开平煤矿已经派人协商并购事项,可见英人已经是撑不下去了。”身为总办的周学熙提及此事也心情不错。
在笑声连连中,刘继业与张謇在天津度过了两天时间。